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房产建筑行业>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

2013-2018年中国低碳经济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3-2018年中国低碳经济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联-系-人】王老师
【报告编号】zjqx-WN
【订购电话】010-63858100/13701248356
【咨询热线】13701248356
【交付方式】EMS/E-MAIL
【报告格式】WORD 版+PDF 格式+精美装订印刷版(致电咨询)
【订购电邮】      

内容简介: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中国政府将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等多重路径,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我国加快实施低碳经济模式,从国内角度看可以降低国内资源过度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从国际角度看,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围绕碳排放交易标准和体系的博弈是主要经济大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为获得一定相对优势及避免未来出口贸易受阻,低碳经济必将愈加受到政府重视。
近年来,我国低碳领域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已经成为国内重点投资领域。尤其是新能源产业,太阳能开发利用蓬勃发展,风电装机容量持续攀升,核电项目建设力度空前。随着核电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相继建立,碳交易国内市场逐步启动。
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转型契机。我国将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中国可望在2010-2050年期间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0倍而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只增加50%。
中金企信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低碳经济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发展特征等方面内容,接着全面分析了国内外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具体阐述了中国低碳经济细分领域、区域市场的发展,并对低碳经济的相关产业、企业经营状况及投资潜力做出细致的透析。最后,报告对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中国低碳经济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低碳经济相关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第一章 低碳经济相关概述
1.1 低碳经济简介
1.1.1 低碳经济的概念
1.1.2 低碳经济的由来
1.1.3 低碳经济演变史
1.2 低碳经济的控制因素
1.2.1 技术进步
1.2.2 能源结构
1.2.3 消费者行为
1.3 低碳经济的发展特点
1.3.1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
1.3.2 “减碳经济”体系
1.3.3 世界各国拥有同等机会
1.3.4 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二章 世界低碳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2.1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2.1.1 国际经济开始向低碳经济转型
2.1.2 世界各国积极加速低碳经济发展
2.1.3 欧美发展低碳经济刺激经济复苏
2.1.4 低碳经济要求建立全球能源新秩序
2.2 美国
2.2.1 美国经济重心向低碳经济转移
2.2.2 美国积极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应用
2.2.3 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通过
2.2.4 2010年美国推出汽车燃油效率评级新规
2.2.5 美国部分地方政府推动低碳燃料标准制定
2.3 英国
2.3.1 英国发展绿色能源应对气候变化
2.3.2 2009年英国发布“低碳经济”国家战略计划
2.3.3 英国积极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2.3.4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复苏
2.3.5 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2.4 德国
2.4.1 德国减少碳排量建设低碳社会
2.4.2 德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2.4.3 德国推动城市节能照明的绿色进程
2.4.4 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2.5 日本
2.5.1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综述
2.5.2 日本逐步向低碳社会转型
2.5.3 2009财年日本加大低碳经济财税支持力度
2.5.4 日本政府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2.6 其他
2.6.1 韩国政府确立低碳增长战略
2.6.2 巴西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6.3 丹麦多措并举控制碳排放
2.6.4 2010年起法国开始征收碳排放税
2.6.5 2010年印度可再生能源交易制度出台
第三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
3.1 政策环境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3.1.5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3.2 经济环境
3.2.1 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3.2.2 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3.2.3 中国调整宏观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3.2.4 我国进一步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3.2.5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走势分析
3.3 能源环境
3.3.1 2009年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综述
3.3.2 中国推进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3.3 我国加快建设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
3.3.4 我国能源工业未来发展思路
3.3.5 能源科技创新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核心
3.4 社会环境
3.4.1 我国面临能源紧缺局面
3.4.2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形势日益严峻
3.4.3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3.4.4 我国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3.4.5 节能环保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4.1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
4.1.1 低碳经济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4.1.2 低碳经济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4.1.3 低碳经济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4.2 “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4.2.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大事记
4.2.2 我国低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4.2.3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简析
4.2.4 中国实现低碳发展需具备的条件
4.3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4.3.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4.3.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步
4.3.3 2010年我国正式启动低碳经济试点
4.3.4 中国积极推进低碳技术国际间合作
4.3.5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3.6 中国特色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
4.4 低碳城市建设
4.4.1 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
4.4.2 低碳城市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4.4.3 “低碳城市”发展理念被广泛接受
4.4.4 低碳城市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新趋势
4.4.5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须加强科学规划
4.5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5.1 制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5.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
4.5.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难度较大
4.5.4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4.6 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措施
4.6.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策略
4.6.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4.6.3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
4.6.4 推动我国低碳经济有序发展的途径
4.6.5 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五章 新能源产业
5.1 中国新能源产业综述
5.1.1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5.1.2 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发展机遇
5.1.3 多方力量助推新能源产业崛起
5.1.4 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分析
5.2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5.2.1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消费比重继续提升
5.2.2 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5.2.3 2009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持续扩张
5.2.4 2010年我国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5.2.5 新能源产业战略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5.3 太阳能
5.3.1 我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5.3.2 中国太阳能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5.3.3 内需提振加速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
5.3.4 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综述
5.3.5 国内太阳能市场潜力巨大
5.3.6 中国太阳能产业化趋于成熟
5.4 风能
5.4.1 中国风能资源的形成及分布情况
5.4.2 中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5.4.3 中国风电产业日益走向成熟
5.4.4 2009年我国风电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5.4.5 2010年中国海上风电发展迈入规范化轨道
5.4.6 风电市场发展机会与竞争并存
5.5 生物质能
5.5.1 中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
5.5.2 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状况
5.5.3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链简析
5.5.4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模式
5.5.5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迎来发展机遇
5.6 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5.6.1 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5.6.2 中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5.6.3 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5.6.4 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5.6.5 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
5.6.6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节能产业
6.1 中国节能产业发展概况
6.1.1 中国节能产业发展特征
6.1.2 我国节能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6.1.3 我国加速节能产业化发展
6.1.4 我国大力推进对外合作发展节能产业
6.1.5 节能产品带动国内节能市场发展
6.1.6 我国节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6.2 工业节能
6.2.1 工业节能是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
6.2.2 中国工业领域节能潜力巨大
6.2.3 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节能
6.2.4 2010年我国继续加速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
6.2.5 节能要求促进工业锅炉制造业调整升级
6.3 建筑节能
6.3.1 建筑节能有益于城市环保
6.3.2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势头良好
6.3.3 国内建筑节能市场重点领域发展状况
6.3.4 我国进一步加强农村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管理
6.3.5 国内建筑节能市场政策扶持力度须加大
6.4 照明节能
6.4.1 半导体照明顺应节能趋势迎来大发展
6.4.2 我国绿色照明产品受市场青睐
6.4.3 2009年发改委制定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
6.4.4 我国高效照明推广成效显著
6.5 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6.5.1 我国加快推进节能新技术研发与推广
6.5.2 我国塑料加工业节能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6.5.3 节能新技术助力纺织企业良性发展
6.5.4 节能新技术成家电市场主流趋势
第七章 污染减排
7.1 中国污染减排发展简述
7.1.1 污染减排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7.1.2 污染减排在探索中实践
7.1.3 污染减排任重而道远
7.2 中国污染减排进展状况
7.2.1 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
7.2.2 2008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
7.2.3 2009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
7.2.4 2010年我国污染减排进展状况
7.2.5 中国提前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
7.3 工业减排
7.3.1 我国不断加快落后产能淘汰进程
7.3.2 2010年中国调高落后产能淘汰目标
7.3.3 造纸业成为我国工业减排关键点
7.3.4 中国烟气脱硫行业简析
7.4 汽车减排
7.4.1 中国汽车尾气污染严重
7.4.2 我国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国三标准
7.4.3 汽车尾气国四排放标准陆续推行
7.4.4 我国大力推进汽车污染物减排
7.5 继续推进中国污染减排的策略措施
7.5.1 正确处理污染减排与保增长关系
7.5.2 创新污染减排政策机制
7.5.3 全面落实国家减排政策法规
7.5.4 确定“十二五”减排工作思路
第八章 环保产业
8.1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8.1.1 我国环保行业发展回顾
8.1.2 我国环保行业总体情况
8.1.3 环保市场向循环经济转变
8.1.4 中国环保市场定价策略
8.1.5 我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8.2 污水处理
8.2.1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回顾
8.2.2 中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快速提升
8.2.3 我国污水处理回用发展现状
8.2.4 水处理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及策略
8.3 垃圾处理
8.3.1 中国垃圾处理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8.3.2 我国垃圾处理的市场化解析
8.3.3 我国垃圾处理产业风险与商机并存
8.3.4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费普遍上调
8.3.5 中国垃圾发电行业发展简述
8.4 中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8.4.1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8.4.2 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
8.4.3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8.4.4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
8.4.5 以科技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第九章 清洁发展机制(CDM)
9.1 CDM相关概述
9.1.1 CDM的定义
9.1.2 CDM的市场机制
9.1.3 CDM项目运作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9.1.4 CDM项目的交易程序
9.2 碳交易市场发展概况
9.2.1 碳交易市场的基本结构
9.2.2 碳交易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9.2.3 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9.2.4 中国碳排放交易机构发展状况
9.2.5 中国发展碳交易的必要性与路径选择
9.2.6 中国碳交易市场潜力被普遍看好
9.3 中国CDM项目发展状况
9.3.1 我国CDM市场发展综述
9.3.2 我国明确CDM项目所得税政策
9.3.3 2009年中国CDM项目审批动态
9.3.4 2010年中国CDM项目联合国注册受阻
9.3.5 我国CDM项目存在的融资瓶颈及政策建议
9.4 CDM项目技术引进分析
9.4.1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与CDM技术转让
9.4.2 中国AIJ项目简析及其技术引进实践
9.4.3 技术引进应是CDM项目发展的重心
9.4.4 CDM项目引进技术的对策措施
第十章 低碳经济其他相关行业分析
10.1 低碳农业
10.1.1 气候变化影响化学农业弊端显现
10.1.2 中国应以低碳农业替代高碳农业
10.1.3 低碳发展成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10.1.4 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选择
10.2 低碳消费
10.2.1 中国存在“过度消费”现象
10.2.2 发展低碳经济培育新的消费需求
10.2.3 低碳消费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10.2.4 推行低碳消费方式需多方共同努力
10.2.5 倡导低碳消费实现低碳生活
10.3 低碳金融
10.3.1 低碳经济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机遇
10.3.2 绿色信贷有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10.3.3 国内商业银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10.3.4 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瓶颈
10.3.5 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制度
第十一章 中国部分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11.1 北京
11.1.1 北京市低碳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1.1.2 2009年北京市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11.1.3 2010年北京低碳改造试点顺利推进
11.1.4 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11.1.5 北京规划建设四处循环经济园区
11.2 上海
11.2.1 上海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1.2.2 上海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11.2.3 上海以世博会为契机推进低碳产业发展
11.2.4 上海市建设低碳济经济实践区
11.2.5 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
11.2.6 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及策略
11.3 广东
11.3.1 低碳经济加速广东产业结构调整
11.3.2 广东面临低碳经济发展良机
11.3.3 广东省节能减排取得突出进展
11.3.4 广东省低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1.3.5 广州发展绿色经济打造低碳城市
11.3.6 2009-2020年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目标
11.4 湖南
11.4.1 湖南省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11.4.2 湖南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11.4.3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11.4.4 湖南株洲市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城
11.5 四川
11.5.1 四川省在重点领域和行业推进循环经济
11.5.2 四川广元推广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
11.5.3 四川乐山低碳经济形成集群效应
11.5.4 加快四川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11.6 辽宁
11.6.1 辽宁加强节能降耗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11.6.2 辽宁省以低碳环保为导向加快结构调整
11.6.3 辽宁省进一步加速低碳经济发展
11.6.4 辽宁钢铁行业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型
第十二章 中国重点工业部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12.1 石油化工业
12.1.1 低碳经济是石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2.1.2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着力点
12.1.3 我国石油化工业节能减排力度加大
12.1.4 石化产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12.1.5 节能减排成石化工业未来发展重点
12.2 钢铁工业
12.2.1 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潜力较大
12.2.2 钢铁业振兴规划调高“落后产能”标准
12.2.3 2010年我国加大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力度
12.2.4 未来钢铁工业投资偏向于节能技改
12.2.5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12.2.6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
12.3 煤炭工业
12.3.1 我国煤炭工业重视可持续发展
12.3.2 我国大力推进煤炭工业节能减排
12.3.3 我国煤炭企业大力推进煤层气资源开发
12.3.4 我国进一步加快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12.3.5 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简析
12.4 电力工业
12.4.1 火电发展过快致硫排放急剧增长
12.4.2 中国多措并举助推电力工业节能减排
12.4.3 建设绿色电网顺应节能环保大势
12.4.4 我国不断加快电源结构调整优化
12.4.5 调控火电价格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2.5 汽车制造业
12.5.1 节能与新能源车成为汽车业发展导向
12.5.2 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发展机遇
12.5.3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
12.5.4 混合动力车成中国汽车市场新商机
第十三章 中国低碳经济领域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3.1 中国风电集团有限公司
13.1.1 公司简介
13.1.2 2009财年中国风电经营状况分析
13.1.3 2009年4-12月中国风电经营状况分析
13.1.4 2010年1-6月中国风电经营状况分析
13.2 力诺太阳集团
13.2.1 公司简介
13.2.2 2009年1-12月力诺太阳能经营状况分析
13.2.3 2010年1-12月力诺太阳经营状况分析
13.2.4 2011年1-3月力诺太阳经营状况分析
13.3 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3.3.1 公司简介
13.3.2 2009年1-12月天威保变经营状况分析
13.3.3 2010年1-12月天威保变经营状况分析
13.3.4 2011年1-3月天威保变经营状况分析
13.4 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4.1 公司简介
13.4.2 2009年1-12月拓日新能经营状况分析
13.4.3 2010年1-12月拓日新能经营状况分析
13.4.4 2011年1-3月拓日新能经营状况分析
13.5 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13.5.1 公司简介
13.5.2 2009年1-12月华光股份经营状况分析
13.5.3 2010年1-12月华光股份经营状况分析
13.5.4 2011年1-3月华光股份经营状况分析
13.6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13.6.1 公司简介
13.6.2 2009年1-12月龙净环保经营状况分析
13.6.3 2010年1-12月龙净环保经营状况分析
13.6.4 2011年1-3月龙净环保经营状况分析
13.7 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13.7.1 盈利能力分析
13.7.2 成长能力分析
13.7.3 营运能力分析
13.7.4 偿债能力分析
第十四章 中国低碳产业投资分析
14.1 投资机遇
14.1.1 低碳技术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引擎
14.1.2 政策支持提升低碳经济景气度
14.1.3 我国低碳经济投资潜力巨大
14.2 投资热点
14.2.1 低碳经济领域的主要投资机会
14.2.2 我国清洁能源投资掀起新高潮
14.2.3 我国节能减排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14.2.4 我国核电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14.2.5 智能电网产业链投资热情高涨
14.2.6 国内工业节能领域投资潜力巨大
14.3 投资概况
14.3.1 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每年需增额外投资1万亿
14.3.2 低碳经济细分市场投资简况
14.3.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拓展外商投资空间
14.3.4 长三角地区低碳经济投资升温
14.3.5 中部地区低碳经济将掀起投资高潮
14.4 投资风险及建议
14.4.1 政策风险
14.4.2 技术风险
14.4.3 判断低碳项目的投资价值
14.4.4 我国低碳产业的重点投资方向
第十五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15.1 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15.1.1 中国低碳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15.1.2 我国低碳服务业将迎来大发展
15.1.3 我国低碳税有望开征
15.2 低碳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15.2.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前景看好
15.2.2 中国低碳经济未来发展目标
15.2.3 2013-2018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15.2.4 “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前景乐观
15.2.5 2050年中国将有望实现低碳发展

图表目录:
图表1 2010-2020年我国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
图表2 2010-2020年我国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
图表3 2005-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图表4 2005-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走势
图表5 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6 2005-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情况
图表7 2005-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情况
图表8 2005-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情况
图表9 2005-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10 2010年1-9月中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
图表11 2009年秦皇岛港煤炭平仓价各周走势情况(山西优混5500大卡)
图表12 2008-2009年全国发电量月度走势情况
图表13 中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增长情况
图表14 中国风能分布图
图表15 中国风能分区及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图表16 中国陆地的风能资源及已建风场
图表17 全国分布的几种薪炭林树种简介
图表18 2007年底全国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面积
图表19 2007年底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
图表20 北方地区住宅供热计量面积
图表21 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历年变化
图表22 2009年我国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图表23 截至2007年底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
图表24 2001-2006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
图表25 2000-2007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情况
图表26 石家庄经营性场所垃圾处理的收费标准
图表27 “十一五”我国环境科技创新的优先发展领域
图表28 “十一五”我国环保产业优先发展领域
图表29 2010-2020年广东省循环经济主要规划指标
图表30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水资源和能源效率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本要求
图表31 2008-2009财年中国风电综合收益表
图表32 2009财年中国风电分类收益表
图表33 2009年4-12月中国风电简明综合收益表
图表34 2009年4-12月中国风电简明分类收益表
图表35 2010年1-6月中国风电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36 2010年1-6月中国风电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37 2009年1-12月力诺太阳能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38 2009年1-12月力诺太阳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39 2007年-2009年力诺太阳能主要会计数据和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40 2009年1-12月力诺太阳能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41 2009年1-12月力诺太阳能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42 2010年1-12月力诺太阳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43 2010年1-12月力诺太阳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44 2008年-2010年力诺太阳主要会计数据
图表45 2008年-2010年力诺太阳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46 2010年1-12月力诺太阳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47 2010年1-12月力诺太阳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48 2011年1-3月力诺太阳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图表49 2011年1-3月力诺太阳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50 2009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51 2009年1-12月天威保变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52 2007年-2009年天威保变主要会计数据和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53 2009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54 2009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55 2010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56 2010年1-12月天威保变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57 2008年-2010年天威保变主要会计数据
图表58 2008年-2010年天威保变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59 2010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60 2010年1-12月天威保变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61 2011年1-3月天威保变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图表62 2011年1-3月天威保变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63 2009年1-12月拓日新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64 2007年-2009年拓日新能主要会计数据
图表65 2007年-2009年拓日新能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66 2009年1-12月拓日新能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67 2009年1-12月拓日新能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68 2010年1-12月拓日新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69 2008年-2010年拓日新能主要会计数据
图表70 2008年-2010年拓日新能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71 2010年1-12月拓日新能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72 2010年1-12月拓日新能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73 2011年1-3月拓日新能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图表74 2011年1-3月拓日新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75 2009年1-12月华光股份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76 2009年1-12月华光股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77 2007年-2009年华光股份主要会计数据和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78 2009年1-12月华光股份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图表79 2010年1-12月华光股份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80 2010年1-12月华光股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81 2008年-2010年华光股份主要会计数据
图表82 2008年-2010年华光股份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83 2010年1-12月华光股份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84 2010年1-12月华光股份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85 2011年1-3月华光股份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图表86 2011年1-3月华光股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87 2009年1-12月龙净环保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88 2009年1-12月龙净环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89 2007年-2009年龙净环保主要会计数据和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90 2009年1-12月龙净环保主营业务分行业情况
图表91 2009年1-12月龙净环保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92 2010年1-12月龙净环保主要财务数据
图表93 2010年1-12月龙净环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94 2008年-2010年龙净环保主要会计数据
图表95 2008年-2010年龙净环保主要财务指标
图表96 2010年1-12月龙净环保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
图表97 2010年1-12月龙净环保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图表98 2011年1-3月龙净环保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图表99 2011年1-3月龙净环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图表100 2011年第一季度低碳经济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101 2010年低碳经济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102 2009年低碳经济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103 2011年第一季度低碳经济行业上市公司成长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104 2010年低碳经济行业上市公司成长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105 2009年低碳经济行业上市公司成长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106 2011年第一季度低碳经济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107 2010年低碳经济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108 2009年低碳经济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109 2011年第一季度低碳经济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110 2010年低碳经济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111 2009年低碳经济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