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环保行业

环保行业

中国工业污染治理市场投资结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预测

国工业污染治理市场投资结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预测

 

整体概述:工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由于工业环保设施的缺乏、技术落后、排放标准不严等原因,成为了最大的污染源。使得工业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迅速。

从工业污染行业分析了解到,自十五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电力、水泥、钢铁、化工、轻工等重污染行业的治理力度,加强了对城镇污水、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地拉动了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结构逐步调整、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已经从初期的以“三废治理”为主,发展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洁净产品、废物循环利用,跨行业、跨地区,产业门类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

产业发展特点:从工业环保的投资结构看,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共包含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等多种细分领域投资,其中废气治理投资占比较高且过往快速增长。从工业污染行业分析了解到,目前我国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总额持续增加,但增长速度波动变化。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速度放缓,环保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环境投资力度不断加强。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工业污染治理行业市场研究及深度专项调查投资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额达到82105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总投资681.53亿元。

2010-2017年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现状分析

工业污染治理.png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从相关上市公司业务发展看,其中大气治理及危废领域公司业务成长较快。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力企业以大型国企为主,盈利能力较强且集中度高,政府相对容易监管且脱硫脱硝成本以通过电价补贴方式给予补偿;对于危废处置而言,政府强化监管是关键需求推动力,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危废倾倒3吨以上入刑等)推动危废回流正规渠道,且绝大多数产废企业支付的危废处置费用规模不大,承受能力相对较强。

从需求成功释放的工业环保细分行业的发展经验看,政府监管、补贴、排污企业盈利能力、环保成本高低等对于工业治理需求能否释放有决定性影响。

市场现状:我国的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大城市周边,区域上以京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最为集中,具体省份以京津冀、沪苏浙、两湖两广及重庆地区居多,其中江苏、北京、浙江、上海4地修复工程数均达19个以上,占统计项目总数的51.8%。目前初步判断,修复项目的空间总体分布受我国工业空间布局的影响,魏后凯指出我国的工业“具有向沿海沿江等优势地区集中,向中心城市集中,向城镇地区集中”的特点,污染场地为工业企业搬迁所致,必然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修复项目的空间分布还受城市发展水平与土地开发价值的影响,也是其资金来源问题的体现。此外修复项目多分布于一线城市及部分省会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土地价值相对较高,土壤修复再开发的驱动力也相对较大。这些高房价的城市,高昂的场地修复费用可以消化在土地流转费用中,由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共同埋单。

西南、中南地区以重金属修复项目为主,有机物修复项目相对较少;有机物修复项目主要分布在东部较为发达的京津冀及沪苏浙区域,这与我国工业类型的区域分布密切相关。西南、中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钢铁及有色金属等重工业相对发达;而东部沿海区域多分布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皮革制品等行业,不同行业由于其工艺过程的差异,遗留场地中污染物的性质、影响污染物存在的因素、污染物迁移的影响以及潜在的污染区域等都有所不同。

产业前景: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逐年增多,资金总量也逐年递增,并逐步形成产业规模。虽行业前景广阔,但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问题,资金来源仍是制约我国修复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修复项目主要分布在工业相对集中、城市化水平较高、土地开发价值较大的一线及省会城市,而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城市

相关工作还尚未开展。在修复技术应用方面,与美国相比差距明显,且以异位修复技术为主,气相抽提及生物修复等技术的应用比例相对较低。从总体而言,我国的污染场地修复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鉴于目前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行业发展态势,我们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逐步解决和丰富资金来源问题,增强资金筹措机制,创新多元化商业模式。充分借鉴国外污染场地修复的经验,建立全场地污染责任界定体系和追责制度,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落实相关责任主体,创新融资机制,多渠道建立污染场地修复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污染场地治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

2)对国外先进成熟的修复技术,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方式,研发适应我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型技术。对照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大原位修复技术的研发及工程实践力度,如原位气相抽提、生物修复等技术,发展能适用于不同场地条件、污染类型及程度,并综合考虑土壤与地下水总体修复效果和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修复技术体系。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