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保健

医疗保健

2023年医药冷链行业上中下产业链市场全景监测调研分析及未来市场销售规模前景预测

2023年医药冷链行业上中下产业链市场全景监测调研分析及未来市场销售规模前景预测

 

(1)医药冷链行业发展概况:医药冷链是利用一系列仪器设备,为医药产品提供必须的低温环境,以保证其质量和功效不发生改变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大多数医药产品(包括药品、疫苗制品、血液制品以及生物样本等)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及零售等环节需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须的低温环境下,以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及变质。

医药冷链行业的产业链上游是冷链设备供应商,包括制冷设备、制冰设备、冷藏设备、冷链检测与感知设备以及冷链监控信息系统等。产业链中游是医药冷链企业,包括专业的医药物流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产业链下游是医药产品需求方,医药产品的最终需求方是患者,大多数医药产品先经由医药冷链进入各级医疗机构、药企等,再在专业医师、药师的指导下被患者服用,也有少数医药产品直接经由医药冷链进入患者手中。

医药冷链产业链分析

 

中国医药冷链行业起步较晚,2007年之后,冷链技术才开始在中国得以应用,最初冷链技术多用于食品领域,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并未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医疗领域内得以广泛应用。

201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发展以医药冷链为代表的现代医药物流,并逐步建立起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违规惩戒和退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医药产品的质量安全,自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冷链技术逐步在医疗领域内得以广泛应用,并向着正规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大多数医药产品都对于温度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医药冷链行业发展速度极快,2016年以来,国务院、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机构接连发布重大政策,整治医药冷链行业乱象,推助医药冷链行业快速发展,2016年4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追溯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对冷链运输的药品进行记录和标识,逐步建立起药品追溯体系,以保证药品安全。2018年5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分会等联合发布了《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性能确认技术规范》国际标准,对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所涉及的温控仓库、温控车联、冷藏箱、保温箱及温度监测系统验证性能确认的内容、要求和操作要点等提出了明确规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医药冷链行业发展加速,此外,第三方物流也开始进入医药冷链行业,凭借完善的运输网络与丰富的冷链运输经验,助力医药冷链行业蓬勃发展。

中国医药冷链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全球及中国医药冷链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可行性预测咨询报告

(2)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现阶段,中国医药冷链行业共有两大类市场参与者,第一类是以上海生生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生生物流”)专业的医药冷链企业,这类企业较早进入医药冷链领域,凭借在医药产品方面的专业性,广受下游医疗机构及药企的青睐,如上海生生物流和上百家药企、科研机构以及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医药产品存储与冷链物流解决方案,但是这类企业也存在以下弊端:

(1)成本高:采购冷链基础设备花费巨大,运输点分布分散,医药产品需求波动大等,均导致冷链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仅有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药企、科研机构及大型医院,才有能力与之合作,小型药企及小型民营医药在高昂的开支面前望而却步;

(2)运输网络覆盖能力有限:建设冷链物流网络需要耗费极其高昂的成本,因而覆盖能力有限。医药冷链领域发展较好的上海生生物流在发展了近十年之后,也仅仅覆盖到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和省级经济中心城市,难以触及其它更偏远的地区,基于此,需要有第二类医药冷链企业作为补充,以弥补专业医药冷链企业的不足。

第二类是以顺丰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多年深耕物流领域,通常具备完善的运输网络和丰富的运输经验,在成本控制以及网络覆盖能力等方面远胜于传统医药冷链企业,能够有效弥补医药冷链企业的不足,但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之处:

(1)相关从业人员虽然精通冷链物流知识,但缺乏对医药产品的了解,运输过程中缺乏对药品特性的考虑,导致安全风险增加;(2)医药产品与其他产品联合运输,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但也增加了药品感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能替代专业医药冷链企业,未来二者都将发挥自身优势,覆盖不同的下游市场。

医药冷链行业进入门槛高,进入者数量较少,目前已经进入医药冷链领域的企业包括中国邮政、顺丰、生生物流、京东、DHL等,也包括流通巨头如国药控股、上药控股、华润、九州通等,未来医药冷链行业市场参与者数量将继续增加,行业内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3)市场规模:医药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易腐类医药产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等过程,一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特定的温度范围,以保证医药品质量,同时降低储运损耗,控制时间,节约成本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需要低温条件下储运的药品的流通都属于医药冷链物流的范畴。

医药冷链物流根据产品类别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IVD(体外诊断试剂)、血液制品、疫苗及其他,近年来,我国医药冷链行业快速发展,有望成为冷链物流未来发展中最为强劲的细分品类,药品流通指药品从出厂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之间经历的一系列运输储存环节。2021年,我国医药冷链市场销售额达约4814亿元,较2020年的3903.4亿元,同比增长了23.33%。随着新冠疫苗的批量集中上市、人民群众对于生命健康安全愈加重视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22年医药冷链市场规模将达5446亿元。

2016-2022年中国医药冷链销售额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021年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201.42亿元,较2020年的173.17亿元,同比增长了16.31%。预计2022年中国医药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逼近250亿元。

2016-2022年中国医药冷链物流费用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其中,2020年温控运输服务和临床、临检运输业务物流费用73.22亿元,25摄氏度以下温控运输和医药产品仓储物流费用99.95亿元。2021年温控运输服务和临床、临检运输业务物流费用91.17亿元;25摄氏度以下温控运输和医药产品仓储物流费用110.25亿元。

2016-2021年中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细分规模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020年我国血液制品领域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20.08亿元,IVD领域冷链规模为48.95亿元,疫苗领域冷链规模为11.95亿元,其他生物制品、医疗器械领域规模为92.19亿元。

2016-2021年中国医药冷链物流分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4)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已经使食品、药品安全逐步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作为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举措之一,国家大力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以提高食品、药品在储存、运输、配送等环节的安全,降低食品、药品变质的风险。同时,社会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度也在迅速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品、药品产地、消费地以及物流中转地的冷库建设,以保证食品、药品安全。

①第三方物流企业加速布局:与医药物流企业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具备更为完善的运输网络和更为丰富的运输经验,医药冷链物流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加入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加速攻克技术难关,对于医药冷链行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在终端需求的拉动下,未来将有更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速布局医药冷链市场,凭借更低廉的成本,让更多中小规模的药企提升药品流通能力,凭借更卓越的冷链技术以及更完善的冷链网络,推动医药冷链行业发展。

②运营效率提升,运营成本降低:现阶段中国医药冷链行业技术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整体运营效率低下,相较于英美等医药冷链发展成熟的国家,中国医药冷链行业自动化程度低,自动运输设备、温度传感器、无线通信设备等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率低下,对人工的依赖程度高。人工操作速度慢、效率低,且无法实现长时间持续工作,并且人工操作精准程度有限,容易因为疲惫等因素导致操作失误,安全风险更高。伴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普及,机器逐渐取代人工,加上,技术升级共同推动下,中国医药冷链行业的运营效率将稳步提升。

医药冷链的运营成本十分高昂,行业发展之初,需要采购大量价格昂贵的基础设备,如冷藏车、冷库、温控系统、运输监控系统等,运输过程中,由于资源与需求均是分散分布的,导致空载率居高不下,运载效率低下,运营成本较高。未来,在技术的支持下,冷链配送的储藏、运输、配送等环节的专业化及标准化程度都将进一步提高,从而避免浪费,降低成本。

③信息化水平提高:与常温医药产品相比,冷链医药产品在质量、安全性、时效性、温度监控等方面都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英美等医药冷链行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已经完全建立起医药冷链全程追溯体系,有了全程追溯体系的帮助,药品流通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追溯到源头,药品安全性显著提升。

在国内,受制于政策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医药冷链的信息化水平有限,暂时未能建立起完整的全追溯体系,一旦出现问题,追根溯源非常困难,因此,从业人员逐渐尝试将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医药冷链中,未来,医药冷链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将推动全程追溯体系的建立。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