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电子产业

电子产业

中国功能膜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现状:预计2024年可达到1,69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0%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功能膜材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竞争战略可行性评估报告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功能膜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中金企信编制

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功能膜材料行业市场占有率(2024)

单项冠军-复合功能性材料市场占有率申报证明(2024)

2024-2030年印刷线路板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

2024-2030年FPC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及投资规模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1)复合功能性材料行业基本现状:复合功能性材料是指除机械性能以外还提供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如导电、超导、半导、磁性、压电、阻尼、吸波、透波、摩擦、屏蔽、阻燃、防热、吸声、隔热等功能。发行人产品主要为抗溢胶特种膜、强耐受性特种膜等,属于复合功能材料细分行业之一的功能性膜材料行业。复合功能性膜材料的概念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在高分子领域,通常将一系列具有吸附、光电、分离、磁性、催化活性、生物相容性等特定功能的高分子称为功能高分子。与此类似,将膜材料中具有吸附、保护、分离、绝缘、光电、磁性、催化活性等某一或某些特定功能的膜称之为功能性膜材料。功能性膜功能各异、品种多样,可应用于电子电气、光电显示、新能源等众多领域,已成为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目前,中国功能性膜材料产业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大领航企业逐渐控制低端产品产能,主动布局高端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功能性膜材料必然向产品高端化发展。“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相关产业规划的陆续发布,各省市及地区也相继发

布了功能性膜材料相关的利好政策,构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此外,半导体、新能源、新型显示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加速发展也为中国功能性膜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未来,中国功能性膜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2)功能膜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A、功能膜材料行业现状:功能性膜材料因其各方面优异的性能,逐渐成为自动化制造、消费电子、屏幕显示、生物医疗等领域必不可少的上游原材料,在下游应用领域具备广泛的应用场景。

近年来,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宏观政策背景下,电子信息制造业、消费电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功能性膜材料也随着下游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升级。由于下游客户主要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等消费电子行业,技术创新快、新产品推出快及消费热点转换快等特征十分明显,具有快速市场响应能力的企业研发机制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部分行业内具有研发实力的企业采用上下游“联动式”灵活研发模式,深度介入下游客户的产品设计、敏锐洞察市场走向的同时,紧密结合上游基膜、功能性涂层材料行业发展状况,获得产品先发优势,快速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功能性膜材料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屏幕显示组件、FPC制造、新能源电池、汽车电子等众多领域,相关应用领域的具体产品如下表所示:

 

B、功能性膜材料行业特点:在材料配方设计方面,功能性膜材料行业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具备化学、光学、物理、机械及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的交叉专业知识结构。只有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才能结合市场需求和下游客户个性化要求,根据特定产品的目标物化性能等指标对基膜材料和涂层材料进行精确的配比,并经试验、试制及检测等合格后,方能生产出具有特定光学性能、符合特定客户需求的功能性膜材料产品。

在工艺设计方面,功能性膜材料制造工艺根据产品和材料特性不同而不同。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需要适时对生产工艺如精密涂布、高平整复合等进行设计、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些工艺设计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还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与优化。具有可靠和先进的工艺设计能力是企业面对市场变化和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在生产线自主定制方面,功能性膜材料生产线通常需要配置精密度高、稳定性好、整体作业协同度高的上料系统、配胶系统、精密涂布系统、光固化系统、产品自动化检测系统和成品收卷系统等成套生产线,国内外市场标准化成套设备不多。国内企业积极进行生产设备自主研发创新和加快技术升级。业内主导企业积极利用自身积累的生产技术和经验,通过自主创新和不断摸索,成功根据不同产品类别设计并定制开发了功能性膜材料生产线,对引进的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大幅提高了产线生产效率、良品率和智能化水平。

C、功能膜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功能性膜材料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受到下游新型显示、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领域需求扩张的影响,根据世界半导体大会暨首届国际先进半导体材料峰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功能性膜材料产业报告》,2021年中国功能性膜材料市场规模达到1,140亿元,同比增长17.0%,预计2024年可达到1,69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0%。其中,光学功能膜是中国功能性膜材料市场的主要产品。从2021年中国功能性膜材料市场产品结构来看,光学功能膜占比最大,达到40.8%,分离功能膜和包装功能膜次之,占比达到27.0%和17.1%。

2021年中国功能性膜材料市场产品结构分析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从终端应用角度分析功能膜材料行业发展态势:

A、印刷线路板市场应用分析:印刷电路板,英文名称PCB(PrintedCircuitBoard),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印制电路板是我国电子业的上游基础行业,决定了我国电子产品的竞争力。目前,全球印刷电路板产业产值占电子组件产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以上,是各个电子组件细分产业中比重最大的产业。FPC是印刷线路板中的一种,全称为FlexiblePrintedCircuit,中文名称柔性印制线路板,一般用PI等柔性材料做基材,可以任意进行弯折、挠曲,简称软板,又称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流程一般包括投料、钻孔、清洗、显影、镀铜、剥膜及表面处理、蚀刻、贴CVL、CVL压合、S/M印刷、化金、冲床、贴补强、补强片压合、出货检验及出货等环节。相关工序环节具体介绍如下:

 

 

目前,新广益的抗溢胶特种膜、强耐受性特种膜产品主要应用于柔性线路板的生产(例如,抗溢胶特种膜主要运用于压合、补强片环节,强耐受性特种膜主要运用于清洗、显影、镀铜、蚀刻、化金、出货检验及出货),是下游厂商生产、组装的基础性材料。因此,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将会显著带动本行业的发展。

FPC产业链基本结构分析

 

FPC制造工业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FPC最早被应用于航天及军事等高精尖电子产品应用领域。冷战结束后,FPC开始用于民用产品。21世纪初,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迅速发展,推动FPC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由于欧美国家的生产成本较高,FPC生产重心逐渐转向亚洲,因此具备良好制造业基础及生产经验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FPC产业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达国家的FPC制造商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中国作为FPC产业主要承接国,FPC产业迅速发展。

全球FPC产值由2008年的66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22亿美元,CAGR达到5.7%,目前FPC产值约占整个PCB行业产值近20%。预计全球FPC市场规模于2025年将达到287亿美元,6年CAGR可达13.0%。

随着全球FPC产能向中国不断转移,国际知名的柔性印制电路板厂商如日本NOK、日东电工和索尼等均在中国投资设厂,有助于本土柔性印制电路板厂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强与国外厂商的合资合作、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积累研发经验和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预计至2027年我国FPC市场规模将达到1,885.76亿元,2021到2027年CAGR可达8.48%。其中智能手机领域需求规模为785.5亿元,平板电脑领域需求规模为323.12亿元,其他消费电子领域需求规模为317.89亿元,汽车电子领域需求规模为115.8亿元,网络通信领域需求规模为35.05亿元,其他应用领域需求规模为308.4亿元。FPC的下游市场主要为消费电子,FPC不仅可以通过显示模组、触控模组、指纹识别模组、摄像头模组等进入下游,也可直接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消费类电子、功能手机和其他产品,占比分别为29%、22%、13%、19%、4%和13%。此外,下游应用领域还包括通信设备、汽车电子、医疗器械和仪器仪表等领域。

B、消费电子市场应用分析:消费电子行业覆盖范围较广,既包括了相对传统的台式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也包括新兴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无线耳机、投影仪等智能电子产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电子产品快速更新迭代。小型化、聚集化、柔性屏、全面屏、多镜头、无线充电、防水以及高续航能力等特点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由此衍生出的对上游高精度制程应用材料、热敏粘性材料、声学材料、保护类薄膜材料等复合功能性材料的需求也显著增加。

A)智能手机:智能手机FPC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FPC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涉及显示、电池、触控、连接、摄像头等多功能模组模块,一般而言,一部智能手机大约需要10-15片FPC。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时代,智能手机的市场需求以更新换代为主。同时,智能手机行业的集中度也进一步提升,全球前五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56.4%提升至2021年的71.0%。但伴随着5G时代的渐行渐近,“5G换机”的消费期待为智能手机市场规模新一轮的爆发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5G技术的应用,为智能手机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5G智能手机将成为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折叠屏以及光学等创新,使智能手机产品形成差异化,有望接力5G形成新的增长极。2022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1,600万台,同比增加73.0%,预计2023年高增依旧持续,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有望达2,600万台。

2011年至今,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上升到95.0%,智能手机已经全面取代功能手机成为我国消费者的首选。2011年-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由4.95亿台增长至13.58亿台,年复合增长率约10.62%。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市场,2021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43亿台,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比例约为25%。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我国智能手机产业链整体已回归正常,各大手机厂商产能逐渐恢复,国内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也将逐步提升,智能手机的需求将在未来逐步稳定释放。

B)可穿戴智能设备:可穿戴智能设备WearableDevices)是指应用穿戴式技术将各类传感、识别、连接和云服务等技术综合嵌入到人们的眼镜、手表、手环等日常穿戴的设备中,来实现用户生活管家、社交娱乐、健康监测等功能。具体包括智能眼镜、智能头盔、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其中,智能手表、手环为可穿戴设备的主要产品形态。随着芯片技术、蓝牙连接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日趋成熟,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功能日渐丰富,制造成本不断降低,市场前景良好。

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4-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呈逐年上涨的趋势,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5.34亿台,同比增长19.99%,持续保持高增长。以智能手表发展为例,随着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和消费者对智能手表的认可,各厂商积极布局智能手表领域,未来可穿戴设备销量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趋势。

随着5G网络逐步实现商用,可穿戴设备作为与人接触最为紧密的物联网终端,场景体验及应用模式将进一步优化成熟,市场将从尝试型产品驱动过渡为成熟型需求驱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的总发货量近1.4亿台,同比上涨25.4%。从产品类别来看,可穿戴耳机市场的新产品贡献了2021年可穿戴设备需求的大部分增长,出货量同比增长55.4%,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出货量紧随可穿戴耳机之后。相对于增长停滞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接近2亿台。

FPC因具备轻薄、可弯曲的特点,与可穿戴设备的契合度最高,是可穿戴设备的首选连接器件,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蓬勃发展,FPC行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同时VR/AR头显设备市场爆发,促进FPC用量提升。目前AR/VR设备从普通机型到中高端机型,单机用FPC用量范围可达10至20条,部分高端机型由于传感器多、电路复杂、对于产品重量和性能要求更严格等因素,FPC用量更多,可能在20条以上。未来随着产品迭代升级,功能更加丰富,引入的传感器摄像头数目更多,产品对于轻量化、散热性能的要求提升,FPC用量会进一步增加。全球AR/VR市场出货量有望从2020年的585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2,130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49%。中国VR设备出货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21年约为169万台,预计2025年出货量为1,266万台,FPC作为VR/AR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市场潜力巨大。

C)平板电脑:作为新兴的智能终端,相比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具有体积小、方便携带、应用更广泛且可在移动中完成所有功能运行的优势。自苹果推出iPad以来,平板电脑在全球的销量持续火爆,但因产品本身使用寿命较长、大屏手机替代等原因自2015年以来平板电脑全球出货量有所下滑。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带来的在线教育、居家办公等需求的增长,将全球平板电脑市场需求下降的趋势扭转。同时,随着消费者对于平板电脑近年来的发展进步和技术升级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平板电脑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频率将比疫情之前显著提高,平板电脑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的增长。

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5年至2021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分别为2.07亿台、1.75亿台、1.64亿台、1.46亿台、1.44亿台、1.64亿台和1.68亿台。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742万台,同比增长20.9%。2021年全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2,846万台,同比增长21.8%,创近7年出货最高增幅。平板电脑之所以今年出货量猛增,主要是受疫情推动,在线教育和居家办公需求激增,未来几年,随着政策的完善落地,预计中国学生平板电脑市场到2022年实现同比增长4.1%,未来几年延续增长势头,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

D)笔记本电脑:作为以更新换代为主的成熟消费电子品类,笔记本电脑的产品类型相对稳定,绝大部分笔记本电脑的购买需要主要是出于更新换代的目的。自2011年起,受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可替代消费电子快速普及的冲击,2012年至2017年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整体下滑,下滑趋势较为明显。2020年以来,因新冠疫情而导致的居家办公与在线教育等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驱动笔记本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这也促进了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的逆势回升。

根据研究资料,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在2020年达到高点后,在2021年依旧同比增长15%,再次达到创纪录的3.49亿台,呈现出货量稳定上升、产品持续更新迭代的状态。全球笔记本市场规模的持续稳定,有效保持上游复合功能性材料市场需求的稳定。

C、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分析:随着环保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车的普及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6年的77万辆增长到2021年675万辆,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04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6年的51.7万辆增长到2021年352.1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3.4%,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6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新能源领域中动力电池的高速发展,FPC是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重要配件,而与传统线束相比,FPC能实现模块化和自动化生产,可通过自动化生产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凭借着FPC自身显著的特性能实现电池轻量化,更高安全性能,FPC替代传统线束是大势所趋。此外,消费者对汽车舒适程度和安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电子的成本占到整车成本比例逐渐升高。对比不同车型,纯电动车型汽车电子成本占比高达65%。

目前车用FPC主要应用在LED车灯、变速箱、BMS、车载显示屏、信息娱乐系统等。随着自动驾驶产业化以及车载雷达、汽车LED、车载显示、车载信息娱乐设备等领域在汽车行业的持续渗透,未来单车FPC用量有望超过100片。新能源汽车强调智能制造与电子化,核心诉求是续航里程,在动力电池中采用FPC取代传统线束可实现减重,在相同电池容量下降低电线电阻,减少损耗,进而提升续航里程。2018年汽车FPC市场规模达53亿元,同比增长8.4%,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来源于汽车电子化程度的提升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2016-2022年,汽车用FPC的年增长速度长期维持在6%-9%之间,至2022年汽车用FPC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0亿元。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