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新兴产业>农林牧渔

农林牧渔

2013-2018年中国休闲农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简介

  依据《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区域布局和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规划的落实。继续合作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创新创建机制,注重创建过程,吸收社会监督和参与,提高创建活动的影响力。继续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公共服务"进城入户"平台的功能,增加入库信息,加大宣传推介,扩大平台影响,支持服务系统良性发展。扎实做好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按照农业部制定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从全国筛选认定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地方政府进行保护、开发,把它们变成传承农耕文化的新基地。持续提升休闲农业发展内涵。按照资源产品化、产品乡土化、市场差异化、运营规范化、服务组织化的理念,加大创意农业设计,节庆活动策划,休闲产品开发,以及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不断提升发展内涵,实现资源文化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休闲农业开始发展,到21世纪初,休闲农业己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分布扩展,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新态势。目前,全国休闲农业特色农户(农家乐)己发展至150多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至12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年接待游客7亿人次,年经营收入达900亿元左右。目前,休闲农业产业几乎各县都有,在东部沿海城市郊区尤为多见。仅绍兴一县,休闲农园到2007年就有48家,其中从投资规划看,100元万以下的7家,占15.2%,101万~500万的23家,占50.0%,500万~1000万的8家,占17.4%,1000万以上8家,占17.4%。从经营面积看,23.2hm2以上的有20家,最大的达280hrn2;从实际投入看,已经有资金投资的占总数的3.5%,其中投资100万以下的27家,占58.7%,投入101万~500万的15家,占32.6%,500万~1000万的1家,占2.2%。

  国家旅游局共评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处。其中,农业观光旅游点112个,占31.2o%;农业科技观光旅游点60个,占16.71%;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点56个,占15.60%;民俗文化旅游点20个,占5.57%;休闲度假村(山庄)26个,占7.24%;古镇新村39个,占l0.86%;农家乐l8个,占5.01%;自然景区28个,占7.80%。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分布来看,中国东部地区100个,占49.76%;中部地区65个,占32.1%;西部地区38个,占l8.7%。从省、市、区分布来看,最多的是山东55个,占15.32%,江苏43个,占11.98%,辽宁34个,占9.47%,贵州l8个,占5.01%,安徽、四川各17个,分别占4.74%,河北l5个,浙江、广东l4个,山西13个,河南l2个,广西l1个,内蒙古、新疆各l0个,黑龙江、重庆各9个,北京、甘肃各7个,湖北、云南各6个,江西、上海各5个,其余均在5个以下。

  近年来,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等部门通力合作,强化规范管理,加大公共服务,提升发展内涵,营造发展环境,有力地推进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各地不断拓宽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园区、农家乐专业村,一批农耕特色与自然山水、乡村风貌融为一体的农事景观,正成为休闲农业的重要形式。 

报告用途及价值

  本《2013-2018年中国休闲农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网、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休闲农业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休闲农业的行业现状、市场各类经营指标的情况、重点企业状况、区域市场发展情况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着重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进行详尽深入的分析,并根据休闲农业行业的政策经济发展环境对休闲农业行业潜在的风险和防范建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研究者对休闲农业行业的研究观点,以供投资决策者参考。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章 休闲农业相关概述 1
第一节 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 1
一、休闲农业的内涵解析 1
二、休闲农业产生的动因 2
三、休闲农业的主要功能 3
四、休闲农业的发展意义 3
第二节 休闲农业的主要类型 4
一、按区位分类 4
二、按产业分类 4
三、按功能分类 5
第三节 休闲农业的基本特征 6
一、生产性 6
二、自然性 6
三、文化性 7
四、可持续性 7
五、市场性 7
第四节 休闲农业的产业链分析 8
一、与传统农业产业链的比较 8
二、产业链的主体 10
三、产业链构成要素 10
四、产业链建设方式 11

第二章 2012-2013年国际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借鉴 13
第一节 国际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 13
第二节 发达国家休闲农业发展分析 13
一、德国 13
二、美国 14
三、法国 15
四、意大利 15
五、日本 16
第三节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分析 17
一、基本类型 17
二、发展阶段 17
三、发展现状 19
四、基本特征 20
五、区域特色 21
六、经营策略 22
七、经验借鉴 23
八、主要启示 24
第四节 国际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26
一、政府扶持型 26
二、非政府组织型 26
三、产业协同型 27
四、生活生态型 27
五、科技依托型 28
六、民俗节 庆型 28
七、居民参与型 28
第五节 国际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29
一、成功经验 29
二、对我国启示 30
三、对我国的借鉴 31

第三章 2012-2013年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33
第一节 经济环境 33
一、整体状况 33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98
三、农村经济发展焦点 99
四、宏观经济与休闲农业的相关性 100
第二节 社会环境 100
一、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100
二、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101
三、居民旅游消费意愿 101
四、居民消费观念改变 101
五、国民带薪休假情况 103
六、假日旅游为休闲农业提供契机 104
七、发展扩大休闲农业需求 104
第三节 农业基础环境 105
一、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 105
二、我国资源丰富 116
三、农业基础条件对休闲农业的影响 116
四、自然条件对休闲农业的影响 117
第四节 交通区位环境 117
一、农村交通建设现状 117
二、农村交通投资规划 118
三、区位条件对休闲农业的影响 118

第四章 2012-2013年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分析 119
第一节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综述 119
一、时代背景 119
二、发展历程 120
三、整体态势 120
四、基本情况 121
五、优势条件 121
六、成功经验 122
第二节 2012-2013年中国休闲农业运行现状 123
一、主要成就 123
二、产业规模 124
三、运行特点 124
四、盈利模式 125
五、示范建设 125
六、区域规划 128
第三节 休闲农业旅游客源市场细分 129
一、银发族群 129
二、都市白领 129
三、城市学生 130
四、外国游客 130
第四节 低碳经济背景下休闲农业的发展 130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介绍 130
二、"低碳"背景下的开发原则 131
三、"低碳"背景下的开发对策 133
第五节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134
一、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缺失 134
二、休闲农业建设管理中的隐忧 134
三、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五大矛盾 135
四、休闲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35
五、休闲农业的经营弊病分析 136
第六节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36
一、建设人才体系,保障休闲农业发展质量 136
二、强化现代经营理念,打造休闲农业品牌 136
三、进行专业化设计,突出主题创意 137
四、统筹科学规划,指导休闲农业有序建设 137
五、加强部门协同,建立联动协调机制 137

第二部分 行业深度分析
第五章 2012-2013年农家乐发展分析 138
第一节 农家乐的相关概述 138
一、概念辨析 138
二、主要特征 138
三、基本类型 138
四、重要作用 140
五、形成条件 141
第二节 2012-2013年中国农家乐发展现状 142
一、发展动因 142
二、整体态势 143
三、发展模式 144
四、现行趋势 145
五、政策监管 146
第三节 2012-2013年区域农家乐发展分析 147
一、北京市 147
二、浙江省 147
三、湖北省 149
四、四川省 152
五、安徽省 153
六、陕西省 154
第四节 中国农家乐发展的问题分析 157
一、经营特色不明显、竞争手段单一 157
二、环保意识差、卫生质量不达标 157
三、经营缺乏资金、缺少统一规划 157
四、管理水平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158
第五节 中国农家乐发展的对策建议 158
一、促进农家乐发展的建议 158
二、农家乐的经营管理对策 159
三、农家乐发展的政策建议 160
四、农家乐持续发展道路探索 160
第六节 中国农家乐市场前景分析 162
一、发展前景预测 162
二、未来趋势分析 162
三、开发方向分析 162

第六章 2012-2013年休闲农业园发展分析 164
第一节 休闲农业园的概念界定 164
一、基本定义 164
二、主要类型 164
第二节 中国休闲农业园产生的背景 165
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165
二、居民经济生活的改变 166
三、基础设施的改善 166
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 167
第三节 2012-2013年中国休闲农业园发展现状 168
一、发展意义 168
二、发展现状 168
三、创新需求 170
四、案例分析 170
第四节 休闲农业园的功能定位分析 171
一、经济功能 171
二、社会功能 171
三、生态功能 171
第五节 中国休闲农业园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171
一、主要问题分析 171
二、规划建设建议 172
三、政策完善建议 173
四、经营策略分析 173
第六节 休闲农业园的绿色营销方略探索 175
一、必要性分析 175
二、绿色形象塑造 176
三、产品营销策略 177
四、价格策略分析 178
五、渠道策略分析 178
六、促销策略分析 179

第七章 2012-2013年休闲农业典型区域发展分析 180
第一节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180
一、产业现状 180
二、区域布局 180
三、园区发展 181
四、发展前景 182
第二节 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184
一、发展基础 184
二、产业现状 184
三、主要问题 187
四、发展建议 188
五、前景展望 190
第三节 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192
一、发展基础 192
二、产业现状 194
三、园区发展 194
四、主要问题 195
五、发展建议 196
第四节 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198
一、产业现状 198
二、示范建设 200
三、市县状况 200
四、发展经验 202
五、未来规划 204
第五节 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205
一、产业现状 205
二、发展模式 206
三、投资状况 217
四、市县状况 218
五、主要问题 222
六、发展建议 223
第六节 湖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223
一、产业现状 223
二、示范建设 224
三、市县状况 225
四、成功案例 229
第七节 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232
一、发展背景 232
二、整体概况 233
三、产业现状 233
四、发展模式 234
五、市县状况 234
六、发展经验 235
七、主要问题 236
八、发展建议 237
第八节 江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239
一、发展基础 239
二、产业现状 240
三、发展模式 241
四、发展经验 242
五、主要问题 243
六、发展建议 244
第九节 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246
一、发展基础 246
二、产业现状 246
三、县市状况 248
四、主要问题 248
五、政策鼓励 250
六、未来规划 252
第十节 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252
一、产业现状 252
二、发展模式 253
三、发展策略 254
四、发展建议 255
第十一节 广西自治区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256
一、整体概况 256
二、产业现状 256
三、市县状况 263
四、发展经验 263
五、主要发展方向 263
六、发展建议 264
第十二节 其他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分析 267
一、辽宁省 267
二、云南 274
三、新疆自治区 274
四、青海省 274

第三部分 规划设计研究
第八章 休闲农业项目的整体规划分析 276
第一节 休闲农业项目前期策划分析 276
一、基本任务 276
二、基本思路 276
三、基本方法 277
第二节 休闲农业规划开发条件及内容 278
一、客源市场分析 278
二、区位分析与选择 279
三、自然条件分析 280
四、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280
五、农业基础分析 280
六、旅游发展基础分析 281
七、规划开发主要内容 285
第三节 休闲农业项目规划布局原则 287
一、科学选址原则 287
二、因地制宜原则 287
三、突出特色性原则 288
四、优劣比较原则 288
五、科学性原则 289
六、市场导向原则 289
七、综合效益原则 290
八、参与性原则 290
九、整体开发原则 290
第四节 休闲农业项目规划设计流程 291
一、进行市场调研 291
二、签订委托策划合同 292
三、确定项目选址 292
四、搜集策划依据 292
五、形成总体策划框架 292
六、甲乙方交流开发构想 293
七、提出总体策划方案及研讨 293
八、修订总体策划方案及论证 293
第五节 休闲农业的控制性规划与详细规划 293
一、控制性规划要素 293
二、详细规划的依据 294
三、详细规划的要素 295
第六节 休闲农业项目开发与旅游产品规划 296
一、项目活动开发 296
二、旅游产品规划 297
三、旅游小商品设计 298
四、休闲农场项目开发设计 299

第九章 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分析 301
第一节 休闲农业园的整体规划设计 301
一、规划选址原则 301
二、规划选址要求 302
三、规划布局形式 302
四、规划设计分区 303
五、农业项目规划 303
六、园区绿化规划 304
第二节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编制新方法探究 305
一、旧方法的缺陷 305
二、新方法的核心 306
三、新方法编制内容 307
四、新方法编制流程 309
第三节 休闲农业园对城乡景观整合的影响 311
一、休闲农业园的景观特点 311
二、优化城乡生态空间结构 311
三、拓展城市游憩环境 312
四、重塑地域文化特色 314
第四节 休闲农业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分析 315
一、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315
二、规划设计理念 316
三、规划设计原则 316
四、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316
第五节 休闲农业园景观的规划设计要素 318
一、园区规划特色要求 318
二、园区的总体布局 320
三、园区整体格局的确立 322
四、主题园及主次景观的确立 323
五、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关系 325
六、注重综合效益 328
七、满足各种游客的需求 329
第六节 休闲农业园景观格局构成要素设计 330
一、硬质景观元素设计 330
二、软质景观元素设计 343
三、虚实景观元素设计 349
第七节 中国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的问题及建议 351
一、主要问题分析 351
二、规划设计对策 353

第十章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355
第一节 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分类状况 355
一、以资源类型为依据的分类 355
二、以开发主体为标准的分类 356
三、以经营主题为标准的分类 358
四、以经营方式为标准的分类 360
五、以地域分布为标准的分类 361
第二节 国际休闲农业主要发展模式 363
一、日本 363
二、加拿大 366
三、新加坡 367
四、台湾 369
第三节 中国休闲农业七大典型模式介绍 372
一、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372
二、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373
三、农家乐旅游模式 373
四、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374
五、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374
六、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375
七、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376
第四节 中国休闲农业主要发展模式深层解析 376
一、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模式 376
二、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模式 376
三、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模式 377
四、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模式 377
第五节 休闲农业的政府主导模式透析 377
一、实施政府主导的必要性分析 377
二、政府主导发展的主要内容 379
三、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的负面影响 382
四、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的完善建议 383
第六节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趋势分析 385
一、现行发展趋势 385
二、未来发展趋势 386

第四部分 投资发展策略
第十一章 休闲农业的营销与管理分析 388
第一节 4CS营销理论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透析 388
一、4CS营销理论基本介绍 388
二、休闲农业营销存在的突出问题 389
三、4CS营销理论对休闲农业的四项要求 390
四、4CS框架下休闲农业营销战略思考 391
第二节 体验营销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392
一、为休闲农业企业带来市场机会 392
二、满足休闲农业个性化需求 392
三、提升休闲农业企业竞争力 393
四、为休闲农业企业打造品牌 393
第三节 休闲农业体验营销的具体应用分析 394
一、感觉营销的应用 394
二、情感营销的应用 394
三、思维营销的应用 395
四、行动营销的应用 395
五、关系营销的应用 396
第四节 休闲农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96
一、策划与规划不合理 396
二、利益机制不均衡 396
三、设计与创新缺乏 397
第五节 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框架构建 397
一、战略策划 397
二、核心产品 398
三、质量管理 399
四、营销策略 400
五、创新研发 400
六、持续发展 401
第六节 休闲农业典型经营模式案例剖析 402
一、案例背景介绍 402
二、典型案例经营状况分析 402
三、典型案例经营模式比较 403
四、经验借鉴与启示 404

第十二章 2012-2013年休闲农业地产发展分析 406
第一节 农业地产发展概况 406
一、农业用地规模分析 406
二、农业地产投资状况 406
三、农业用地开发模式 407
四、农业地产发展瓶颈 407
五、农业地产发展趋势 407
第二节 休闲农业地产基本概述 408
一、休闲农业地产概念 408
二、休闲农业地产类型 408
第三节 休闲农业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410
一、民宿型 410
二、农家型 410
三、庄园型 411
四、乡村型 412
五、古村古镇古城型 413
第四节 浙江省休闲农业地产分析 415
一、土地获取方式 415
二、土地使用特点 415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6
第五节 休闲农业地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420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420
二、强化规划、堵疏结合 420
三、完善政策、积极引导 420
四、健全制度、严格管理 421

第十三章 2012-2013年休闲农业开发运营示范企业及园区 422
第一节 五星级企业 422
一、北京聚陇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422
二、北京金福艺农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424
三、阜新桃李园民族文化村有限公司 425
四、上海都市农商社有限公司(上海都市菜园) 426
五、湖州荻港徐缘开发有限公司(荻港渔庄) 427
六、浙江花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429
七、三亚小鱼温泉实业有限公司 432
八、三亚天行旅游实业有限公司(南天生态大观园) 434
九、海口开心农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海口开心农场) 435
十、湘潭源博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源博园生态农业园) 437
第二节 四星级企业 437
一、北京康顺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康顺达农业观光园) 437
二、北京万科艺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万科艺园农业种植体验园) 439
三、天津市北方花卉有限公司(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 440
四、徐州欲信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徐州欲信达开心农庄) 442
五、江苏南通盈康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南通盈康江海生态休闲园) 444
六、浙江桐庐蜂之语蜂业股份有限公司(蜜蜂王国) 445
七、浙江海宁美林湾生态大观园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448
八、泉州武陵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泉州武陵生态休闲农场) 448
九、湖北省大冶市龙凤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450
十、山西瑞盛种植有限公司 452
第三节 三星级企业 454
一、北京福劳尔花卉有限公司(福劳尔花卉示范园) 454
二、辽宁宏达悦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宏达生态园) 455
三、蛟河市松花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苏尔哈湖湾休闲度假山庄) 462
四、广西南山白毛茶茶业有限公司(南山白毛茶生态茶博园) 462
五、广西南麓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广西南麓山庄) 465
六、志辉实业集团公司(银川市镇北堡红柳湾山庄) 466
七、江山福赐德蜂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466
八、井冈山市金葡萄园开发有限公司 467

第五部分 投资前景展望
第十四章 休闲农业的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 469
第一节 休闲农业投资形势 469
一、投资环境分析 469
二、投资前景分析 469
三、区域投资机会 470
四、投资瓶颈分析 471
五、融资途径分析 472
第二节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472
一、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472
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分析 475
三、未来休闲农业成长空间分析 476
四、2013-2018年中国休闲农业市场预测分析 477
第三节 休闲农业发展趋势 477
一、休闲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477
二、休闲农业未来发展方向 478

第十五章 休闲农业的政策法规环境 479
第一节 休闲农业用地政策体系 479
一、土地使用政策 479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 479
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政策 480
第二节 休闲农业的国家政策状况 481
一、政策扶持概况 481
二、政策指导意见 482
三、标准体系建设 482
四、示范创建指导 485
第三节 休闲农业的区域政策状况 486
一、北京市 486
二、湖南省 488
三、四川省 489
四、辽宁省 492
五、甘肃省 492
六、东莞市 494
七、南昌市 495
第四节 休闲农业园(点)评定标准及管理规范 497
一、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认定办法 497
二、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标准(试行) 499
三、湖南省休闲农业庄园星级评定准则 502
四、陕西省农家乐旅游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 506
五、江西省农家旅馆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524
六、贵州省农家乐经营管理规范 533
七、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实施细则(试行) 533

第十六章 休闲农业的未来规划分析 538
第一节 《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解读 538
一、发展形势分析 538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540
三、主要任务 542
四、区域布局 544
五、重点工程 545
六、保障措施 546
第二节 休闲农业区域发展规划 547
一、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547
二、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564
三、江西省"十二五"期间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572
四、江西抚州市"十二五"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573
五、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579
六、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588
七、广西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年) 596
八、江苏省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5年) 598
第三节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案例 603
一、南国桃园休闲观光农业园 603
二、广西东湖休闲农业示范园 606
三、宁夏银川市大地花卉园区 610
四、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合休闲农业园 612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