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态势分析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新应用,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其优势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流程优化上,针对患者、医生、医院这一三角关系产生的痛点,就诊流程可以得到优化;其次,数据支持上,互联网医疗可以积累并且利用海量的医疗数据。患者可以通过自身健康数据和健康干预做出正确的健康管理;医生可以根据医疗数据进行持续学习以及实现辅助诊断;药企可以通过治疗数据进行药物研发和精准营销;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医保和治疗数据进行合理的保费定价以及防止过度治疗。最后,通过互联网医疗,从时间角度上看,医生可以利用自身闲置时间进行线上诊疗;空间上,医生可以进行远程会诊、远程治疗等。互联网医疗,覆盖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支持的各个细分医疗领域,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渗透,使产业链价值重新得到分配。从患者角度,在线轻问诊、疾病搜索、医患交流、慢病管理等可以解决很多基础健康问题。而在线平台从预约挂号、导诊候诊到最后报告查询等各个环节,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看病就医的效率。
从2018年起,国务院、国家卫健委陆续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对互联网医院建设做出明确的规范和指引。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指出,由国家医保局负责制定的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的政策文件,将要在2019年9月完成。近些年来,互联网+医疗的开展已是如火如荼,医疗行业由之前的实体诊所、实体医院,逐渐向互联网市场靠拢,而如今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开展,使药店参与的积极性明显高涨。2018年后多项政策密集出台,互联网医疗步入快车道。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仅为2亿,主要还停留在PC互联网阶段,医疗信息化刚刚起步,以医疗广告、线上问诊和医疗信息搜索为主,属于行业的一个探索期。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规模扩大以及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类创业企业纷纷涌入,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度开始广泛形成,到了201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升至67.1亿元。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2016年又进一步提出“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等,打开互联网医疗新成长空间。自2018年以来,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政策密集出台。2019年8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医疗的服务项目,并将其纳入现行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体系统一管理,对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此前互联网医疗定价标准不一,同时医院端也会因为担心自行定价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而暂缓推进互联网诊疗。《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的推出将明确对互联网医疗的完整费用,极大的推动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进入有章可循的健康快速发展阶段。伴随2018年9月与在线诊疗密切相关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文件出台,我国2.0时代的互联网医疗在准入红线上和监管加持下以新面貌有序推进,联结实体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平台的互联网医院在专业性及规范性上得到质的提升,能够为常见病复诊、慢病管理、远程医疗等领域诊疗线上化模式发展提供稳定的前提支撑。目前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已逐步成形,在线挂号及问诊企业已从流量争夺进入到了医疗资源扩张的比拼阶段。据测算,2018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1.08%。随后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也进入高峰期,2016年共有30家建设完成,2017年建设完成51家。2018年随着互联网医院政策的放开,互联网医院加快了建设进程,1-10月,共有60家左右建设完成,超过2017年全年数量;截至目前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约有147家。就我国目前互联网医院的情况来看,平均一家互联网医院投资额在1.5亿元左右,规模较小的如39互联网医院投资额在5000万左右,而像乌镇互联网医院这类规模较大的可达数亿元。按平均一家1.5亿元的投资额估算,据预测截至目前,我国约150家互联网医院已形成约225亿元的建设投资规模。互联网医疗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00亿元,用户规模有望接近6000余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规模扩大以及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类创业企业纷纷涌入,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度开始广泛形成,到了201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升至67.1亿元。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与诸多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成长,数据和服务进一步完善,细分领域开始出现独角兽。目前互联网医疗产业链逐步成形,在线挂号及问诊企业已从流量争夺进入到了医疗资源扩张的比拼阶段。2018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同比增长51.08%;2020年有望达到900亿元,2018-2020年的CAGR为35.39%,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4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4.5千万,行业渗透率为6.6%,到2020年4月,用户规模有望上升至5.9千万,渗透率达到7.9%。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跟踪随访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开展随访,实现临床诊治与健康管理的全闭环。相关医院也迅速开启非接触式诊疗模式,落实对接全省远程会诊平台,完善异地诊断环境。在供需双增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医疗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
现阶段,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一些基于互联网的相应高端技术应用也正在发生变革,如5G和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而随着这些技术应用的不断应用突破,智能终端演进和普及、用户的健康数据也将更加全面立体,最终构建成以用户的健康大数据为基础,以疾病预防为核心,以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为前提的连续动态的个性化健康管理体系。从国家发布的政策来看,未来传统医疗机构进行互联网化改革,以及有条件和资源的互联网、科技企业通过政策支持进入医疗领域成为趋势,预测,互联网医院有望在政策明朗化后迎来又一波建设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