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市场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主要是以治理工业废气排放为目的的产业。主要的污染源来自火电、钢铁、水泥和大量的机动车辆。对于前三类污染源,治理企业通过运用专业技术将目标企业排放前的工业废气进行处理,脱去废气中绝大部分的硫化物、硝化物及粉尘,使最终排放入大气的废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汽车类污染源则主要通过降低燃油内的含硫量来达到减少硫化物排放的目的。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对改善大气污染治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整体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目前,从大气污染物的特点划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主要包括除尘、脱硫、脱硝和机动车污染防治等子行业。
大气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健康,而且由其引起的恶劣天气已对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已经急不可待。但是,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工业,一些举措也显得无能为力,没有从根本上起到对大气环境的保护作用。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中,我国就有七个,由此可见我国大气污染的程度是相当严重的。所以,只有在意识形态上引起绝对的重视,相关部门才能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理防治大气无污染的办法。针对我国城区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燃料燃烧优化、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近两年国家对环保政策趋严,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从而推进环保产业市场化发展。关于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近年来我国对节能减排愈发重视,不仅在各个行业规定了节能减排目标,开展蓝天保卫行动,更是在环境保护投资方面提高了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在节能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我国大气污染行业得到发展,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增长加快。当前,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三大业务板块,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脱硫脱硝行业需求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新增市场容量超过400亿元,改造市场容量超过500亿元,且随着国家大气污染法规标准越来越严格,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时期,市场容量将继续保持在10%左右的增幅。未来几年,在各级政府财政投资带动下,包括金融机构信贷及带动的社会投资等,预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的总投资额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将超过100万台。根据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为23.68亿台,同比下降了41.67%。2019年1-11月,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达到40.86亿台,超过2018年全年。大气污染防治设产量回暖与国家节能环保政策趋严密切相关。随着大气污染治理产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增速大于供给增速的趋势将使得投资价值凸显。因此,建议行业内企业通过上市、并购、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资本运作手段,积极扩大产能,做大做强,分享行业成长带来的投资收益。据环保部测算,“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预计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由此可见,“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可能将是“十二五”期间的两倍以上。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将会直接刺激环保市场的需求。目前,大气污染治理主要集中在除尘、脱硫和脱硝领域,从各地区的投资情况来看,山东、内蒙古、江苏、河北、浙江在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上处于全国前列,以上五省2016年大气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约251.31亿元,占比达到了44.76%,大气污染治理投资额排名前十位的地区占比达到61.24%。大气污染治理将在“十三五”时期带来8500亿元市场空间,并将打开环境监测、电力超低排放、非电领域排放改造、汽车尾气治理四大领域市场空间。环保部正在大力推进排污许可制度和后续环保税的收取,这些都需要监测系统。环境监测作为定量基础,在火电超净排放和非电行业领域有近740亿元市场空间。脱硫行业的市场需求目前主要来自于电力、冶金、非金属矿物质制造业、化工、石化、钢铁等行业,其中电力行业是脱硫产业的大需求者。而过前期对电力脱硫的大力投入,电力脱硫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已步入结构性调整时期,加之电力脱硫工程市场饱和程度也已较高,双重因素导致行业增速开始放缓。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投运燃煤脱硫机组容量约9.2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83.6%,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93.9%。由于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核算为4359.7万吨,比2016年削减2.5%。其中,一氧化碳(CO)3327.3万吨,碳氢化合物(HC)407.1万吨,氮氧化物(NOx)574.3万吨,颗粒物(PM)50.9万吨。根据《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1万吨、207万吨、1580万吨、1574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0%、15%和15%。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展望”十三五”,火电超低排放改造、废脱硝催化剂处理处臵、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治理、非电重点行业除尘脱硫脱硝及第三方专业化治理等方向将成为”十三五”除尘脱硫脱硝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从大气污染治理投入增速及其占环保总投入的比值来看,由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实现了翻倍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比重将明显下滑,大气治理板块将趋于平稳。火电超低排放改造、废脱硝催化剂处理处臵、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治理、非电重点行业除尘脱硫脱硝及第三方专业化治理方面的技术也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我们国家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气污染治理将在“十三五”时期带来8500亿元市场空间,环境监测、电力超低排放、非电领域排放改造、汽车尾气治理等领域有望迎来新的机遇。《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地,叠加各地制定的打赢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计划方案,切实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这也为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超低排放工程、环境监测、运营全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将受益。对于环境监测行业而言,由于行业整体体量小,集中度较高,一直被认为是“小而精”的环保细分行业,未来巨大的增量市场可期。尤其是空气质量监测领域,其市场需求已经爆发,行业收入和销量都在稳步增加。随着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重视,除尘、脱硫、脱硝和机动车污染防治等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发展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