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及市场运营环境分析预测
国家政策环境:我国自2009年推行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以来,国家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驱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具体来看: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国家大力推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和关键材料龙头企业。到2020年,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同步,产能规模保持全球领先。”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丰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市场需求持续上升,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十四五”发展战略-2021-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50万辆、2017年突破77万辆、2018年突破125万辆。2019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较2018年小幅下降,但新能源汽车整体行业仍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根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8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46%。国家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驱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规模持续向好发展,对公司经营发展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在具体政策制定上,国家坚持扶优扶强,提升动力电池生产规模门槛和补贴技术指标,补贴金额逐渐收紧。随着国家补贴标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将继续加剧,加快电池成本优化,加速低端产能出清。除了补贴政策,国家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新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长期持续性发展。例如,2019年7月,工信部出台《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预计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性价比超越传统燃油车前的政策引导手段。
产业现状:
(1)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发展趋势:
①降低汽车行业石油消耗,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石油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更是全球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截至2018年底,全球石油储量为1.73万亿桶。从产生量看,以2018年的储产比,全球石油还可以现有的水平生产50年。从消费量看,2018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增长140万桶/日,超过历史平均水平,其中,中国消费量增长68万桶/日。同时,汽车行业是全球石油消耗量最大的行业之一,汽车对石油的需求超2,000万桶/日,占石油消耗量的20%以上。
因此,从长期来看,为了降低汽车行业石油的消耗量、改善全球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汽车的电动化是必然趋势。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8》,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有效的减少汽车行业对石油的需求,预计到2040年,全球近半数轿车都会是电动车。
②各国政府政策驱动行业快速发展,各大车企电动化战略加速:近年来,汽车电动化趋势明显加速。各国政府陆续出台停止使用传统燃油汽车计划以及各类补贴政策,并纷纷加快在充电等配套设施上的投资。全球各大汽车企业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并推出正向开发的电动化汽车平台。在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用户体验不断增强、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下,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以及消费者接纳程度不断提升。
③汽车产业“新四化”发展下,电动化是最佳基础平台:当前,“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核心的“汽车行业新四化”正重塑汽车产业新格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汽车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电动化则是适配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技术的最佳基础载体。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从导入期到成长期的关键阶段,与汽车产业“新四化”的转型升级相叠加,将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变革的发生。
④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我国极具战略意义,是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中国是一个缺油的国家。我国已在2018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9%,远超世界公认的50%警戒线。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关乎我国能源战略安全。汽车是我国石油消耗的主要领域,我国乘用车和商用车油耗占社会总油耗比例已达42%。相比于石油,我国电力行业自2011年起便已赶超美国在发电量和装机量上位居世界榜首。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能源安全极具战略意义。
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来看,汽车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GDP和就业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但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晚,传统汽车工业所需的核心技术能力仍较为落后。同时,受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化影响,传统汽车产业受到一定的冲击,2018年我国全年汽车销量自199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然而,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依然保持正向高速增长,2018年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60%。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呈进一步下降趋势,新能源汽车受到整体汽车行业影响,尽管销量有小幅下降,但降幅低于汽车行业整体。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自2010年,国务院决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产业之一,中国新能源汽车自2015年以来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据全球50%。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重要领域,对相关产业链起到带动作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2)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主流动力选择: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移动来进行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相较于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其他电池体系,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充电快速、重量轻、体积小、无污染等优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索尼公司、NECMoliEnergy(Canada)Ltd.先后将不同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后,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等。
锂离子电池经过20多年的应用发展,以及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大规模使用,技术趋于成熟,产业配套全面,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不断趋近燃油车,从而成为新能源汽车主流动力选择。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为关键的核心组件,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使用寿命、充电时间和高低温适应性等;同时,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成本,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40%左右。突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续航里程、提高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缩短充电时间、优化低温性能、降低电池成本等是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提高渗透率、由政策驱动转为消费驱动的关键素。
受益于2014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增长迅猛。2018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达到188.8GWh,消费型锂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型锂电池的出货量分别为68.3GWh、107.0GWh和13.5GWh。2018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102.0GWh,消费型锂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型锂电池的出货量分别为31.8GWh、65.0GWh和5.2GWh,动力电池的占比已超过消费型锂电池。根据EVTank数据,2019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131.6GWh,消费型锂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型锂电池的出货量分别为46.5GWh、76.5GWh和8.6GWh。
(3)三元软包动力电池是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主流技术路线之一:动力电池根据正极材料不同,可分为三元材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等;根据封装方式和形状不同,动力电池可分为方形电池、软包电池和圆柱电池。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长寿命等重要优势,是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尤其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终端消费者以及各国政府对汽车的性能要求以及安全性要求极高,采用三元软包动力电池未来将成为主流趋势之一。
动力电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材料开发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工艺制造能力以及管理品控能力等。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在研发技术壁垒、生产工艺壁垒上更高。掌握成熟技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在全球电动化趋势下,在国内外主流新能源车企供应链选择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