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发展结构分析及未来市场规模前景研究预测
汽车行业发展环境: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球爆发,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各国封锁措施一度使经济大面积停摆、失业率飙升,二季度GDP跌幅普遍创历史极值;疫情缓解后解封重启经济虽然使三季度GDP大幅反弹,但也造成疫情强烈反扑。
一些国家被迫重新“禁足”,四季度经济活动再次收缩。全球经济经历了难以想象的一年,各国央行迅速行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结合,刺激经济,全球的经济景气度得到支撑,全年以V字型走出历史罕见的变化情况。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好于预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大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7%。经济恢复走在世界前列,在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二季度增速由负转正,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走出了一条令世界惊叹的V型曲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2020年,我国三大产业全面恢复。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达7639万吨。新增耕地灌溉面积43万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0万公顷。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6.9%。
总体来看,虽受疫情影响,但2020年我国汽车行业表现好于预期,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的支持,二是行业企业自身不懈的努力,三是市场消费需求的强劲恢复。受汽车市场的带动,汽车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在年初出现同比下降后,自二季度开始好转,其中产出指标和收入指标持续上行,利润指标在二、三季度保持上行,四季度出现波动。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和10.9%。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预测:从发展趋势来看,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消费需求还将加快恢复,加之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来看潜力依然巨大,因此判断2020年或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峰底年份,2021年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其中汽车销售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加速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未来将有望迎来持续快速增长。但也需要重点关注,近期出现的芯片供应紧张问题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全球汽车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我国汽车产业运行的稳定性。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通过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在这些措施之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0.5万辆和11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11.6%;插电式混动车产销分别完成26万辆和2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5%和8.4%;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7.5%和56.8%。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运行动态监测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报告》
1、全球整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概况:汽车工业现已成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现已步入产业成熟期。汽车工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等特点。
2010年以来,汽车工业受益于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和各国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推出,汽车工业逐渐企稳回暖。2020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762.16万辆、7797.12万辆。
2013-2020年全球整车和乘用车产销量现状分析
单位:万辆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产量 | 8724.98 | 8750.70 | 9068.31 | 9497.66 | 9730.25 | 9686.90 | 9178.69 | 7762.16 |
销量 | 8560.61 | 8833.31 | 8968.46 | 9385.46 | 9566.06 | 9505.59 | 9129.67 | 7797.12 |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目前,全球汽车工业向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转移。新兴市场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需求增长迅速,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地位也得到提升。
汽车的环保化发展趋势明显。随着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全球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导致对石化能源消费需求大幅增长,一方面全球石化资源有限,另一方面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了空气质量下降、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涡轮增压器可以有效改善缸内燃烧,降低废气中颗粒含量,同时降低碳氢、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配置涡轮增压器能有效减少内燃机的能耗和有害物质的排放,节能减排的效果比较突出,因而采用涡轮增压技术已成为目前公认的降低内燃机油耗和减少废气排放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
2、我国整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概况:我国汽车工业把握住了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1,379.10万辆,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2800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汽车销量自4月份持续保持增长,全年销量完成2,531.1万辆,同比增速收窄至2%以内,继续蝉联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自7月份月度销量同比持续呈现大幅增长,全年市场销量好于预期。
2013-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现状分析
单位:万辆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产量 | 2211.68 | 2372.29 | 2450.33 | 2811.88 | 2901.54 | 2780.92 | 2575.07 | 2522.52 |
销量 | 2198.41 | 2349.19 | 2459.76 | 2802.82 | 2887.89 | 2808.06 | 2579.69 | 2531.11 |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海外新兴汽车市场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量仍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从中长期来看,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于2021年3月13日发布,展望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城镇化率提高及公路基础设施完善,预计我国汽车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尤其是保有量偏低、购买力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未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仍将高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我国汽车油耗限值逼近和二氧化碳减排推动涡轮增压器行业增长。随着上市新车中涡轮增压器的配置比重增加,以及全球油耗法规的日趋严格,涡轮增压需求增速有望超越汽车整车产量增速。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在发展愿景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将显著提高。
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全球汽车工业已进入成熟期,汽车生产厂商更加注重通过成本控制、分工合作、质量控制等手段提高自身竞争力,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因此呈现如下趋势:
A、全球化采购和产业转移: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全球主要汽车厂商为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逐渐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采购零部件。同时,国际零部件供应商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减少甚至停止其部分不占竞争优势产品的生产,转而在全球采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全球化采购已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这些国家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缺乏成本优势。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汽车需求量庞大,整车制造产能向新兴国家转移的趋势进一步拉动了零部件本地化采购的需求,推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新兴市场转移。
B、系统配套、模块化供应逐渐兴起: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整车厂商从采购单个零部件转变为采购整个系统。这一转变不仅有利于整车厂商充分利用零部件企业专业优势,且简化了产品配套环节,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系统供应商由于日益深入参与整车厂商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其技术和经济实力也逐步强大。系统配套催生了零部件企业的模块化供应,在模块化供应中,零部件企业承担起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作,整车厂商在产品及技术上越来越依赖零部件企业,零部件企业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C、严格的供应商准入体系:整车制造企业对进入其零部件体系的供应商有严格要求,整车制造企业在确定潜在供应商前通常要对供应商进行多轮次、长时间的考核。
首先,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一方面,由于汽车产品对品质要求严格,一些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汽车协会组织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及其管理体系制定了行业标准,如国际汽车工作组与ISO公布的国际汽车质量技术规范ISO/TS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满足相关的行业标准;另一方面,汽车零部件企业作为整车研制生产的一部分,需要与整车制造企业紧密配合,参与和承担相关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检验和质量保证等。其次,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以适应整车制造企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另外,汽车零部件企业还要承担及时供货、售后服务等责任。
D、优势企业市场份额渐趋集中:专业化分工日趋细致的背景下,整车厂商由传统的纵向经营、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行业内形成了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三级零部件供应商等多层次分工的金字塔结构。一般来说,层级越低,该层级的供应商数量也就越多。而当前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大型集团化,已逐步导致整车厂商与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数量不断减少。随着零部件企业集团化的不断深化,汽车行业已日益形成少数几家零部件企业垄断了某个零部件的生产,而提供给多家整车厂商的结构。
4、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
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中国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以及庞大的汽车市场需求,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加快了到中国合资或独资设厂的进程,加剧了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发展趋势良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额从2009年的10,51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0,047亿元,九年间增长了近四倍。
我国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需求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进入中国。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长三角、中部、珠三角、京津冀、西南和东北六大零部件集群,整个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实力大幅提升,出现了一些在细分市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但是,汽车零部件行业仍是国内汽车工业的薄弱环节;在欧美等成熟国家的市场,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已然超过整车行业,因此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仍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业内,涡轮增压是一种通过提高发动机进气能力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的技术,可以在不牺牲发动机性能的同时较大幅度地减少燃油消耗,涡轮增压技术配合发动机小型化是汽车制造商的首选方案。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涡轮增压器配给率将持续大幅增长,到2025年,传统车型的涡轮增压器配给率将超过70%,混合动力车型涡轮增压器配给率超过85%。
5、产业前景深度分析:经统计,2020年为稳定国内汽车市场,政策“重拳”不断。其政策类型主要涉及资金补贴、金融支持、税收减免、基础设施建设、汽车更新换代、放宽购车指标及二手车市场等,国家相关部门主要重点政策如下:
(1)2020年2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提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2)2020年2月24日,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展望2035到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3)2020年2月25日,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优先支持汽车、电子、船舶、航空、电力装备等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大力提升汽车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关键电子材料等配套产业的支撑能力。在大力促进市场消费提质扩容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4)2020年3月23日,商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指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出台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取消皮卡进城限制、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等措施,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5)2020年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中提出促进汽车消费三大举措:一、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中央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6)2020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具体来看,《征求意见稿》从四个方面对《准入规定》做出修改:1、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2、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3、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4、删除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
(7)2020年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与《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化与阶段性任务作出了批示。
(8)2020年4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布关于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针对车联网产业发展技术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道路交通管理行业应用需求,分阶段建立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指南》中提出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筹规划。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三是坚持实战引领。
(9)2020年4月26日,交通部公开发布了《公路工程适应自动驾驶附属设施总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见稿》),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自动驾驶相关的公路技术规范。《意见稿》称,我国自动驾驶已经进入产业化前期,为更好地支撑车辆在现有道路上部分或完全自动化运行,制定专门针对自动驾驶公路附属设施方面的技术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10)2020年4月28日,中国工信部发布《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五批)。目录共计152款车型,其中节能车34款,新能源车118款。包括东风汽车、北汽福田、上汽大通、比亚迪等多家企业的车型产品入选该目录,范围涵盖轻型商用车、重型商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商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燃料电池商用车等多种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11)2020年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1、调整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轻型汽车(总质量不超过3.5吨)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限值生产过渡期截止时间,由2020年7月1日前调整为2021年1月1日前等。2、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相关财税支持政策。3、加快淘汰报废老旧柴油货车。4、畅通二手车流通交易。5、用好汽车消费金融。总体来说,政策有利于对冲疫情影响、促进汽车市场消费、推动汽车产业的加速恢复。
(12)2020年5月9日,由财政部发出《关于征求<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显示:示范期间,要推广超过1000辆达到相关技术指标的燃料电池汽车,平均单车累积用氢运营里程超过3万公里。此次被具体征求意见的有北京市、山西省、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财政厅(局)八个省份。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范,中央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示范区以外的地方原则上不宜再对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给予购置补贴。拟设定示范期间总预算规模,对单个城市不设上限,产品技术水平越高,推广应用新技术的车辆越多,奖励资金越多,“先到先得”直至预算安排完毕。
(13)2020年5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GB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14)2020年5月15日,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的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禁止生产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进口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排放标准。对2020年7月1日前生产(机动车合格证上传日期)、进口(货物进口证明书签注运抵日期)的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增加6个月销售过渡期。
(15)2020年6月22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在内的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新版‘双积分政策’”),将于2021年1月1日期施行新版“双积分政策”。通过建立积分交易机制,将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形成市场化机制。《决定》将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车纳入核算范围;新增低耗油传统能源乘用车划分;新增2021~2023年度小规模企业油耗积分核算优惠措施;企业传统能源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达到一定水平的,其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按照50%的比例向后结转。
(16)2020年7月3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下达2020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其中包含各省市区的2015-2018年度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清算、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预拨。附件显示本次将拨付:2015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12722万元,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682020万元,2018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98078万元,2020年度预拨新能源汽车补贴283869万元,合计发放新能源汽车补贴107.67亿元。
(17)2020年7月29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就《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目标到2022年底,初步构建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完成一批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辅助驾驶等领域智能交通相关标准,制修订标准20项以上。
(18)2020年7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54号,下称《决定》),修改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二是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三是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该《决定》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19)2020年8月11日,发改委发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共分八章,主要涉及再制造企业生产规范、再制造旧件管理、再制造生产管理、再制造产品管理、再制造市场管理、监督管理六个方面。办法明确鼓励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通过售后服务体系回收旧机动车零部件用于再制造,鼓励专业化旧件回收公司从维修渠道为再制造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旧件。
(20)2020年9月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发《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第二批汽车企业及车型名单》,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三部委委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从企业品牌知名度、本年度销量等方面对报名参与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企业和车型进行了综合评估,在第一批已有名单基础上,现发布第二批参与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企业和车型名单。
(21)2020年9月23日,发改委发布《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建设,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公共停车位的快速充/换电站覆盖率。实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加大车联网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智能汽车特定场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22)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强调了:(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23)2020年10月12日,工信部公示《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报批稿及编制说明。据编制说明,主要原则和事项包括:1)2025年以前轻型汽柴油车暂且采用WTLC即与排放标准相协调,以减轻企业负担;2)实现《规划》2025年乘用车油耗平均4.0L/100km目标不变,根据新、旧试验方法对比对总体目标进行相应换算;3)五阶段目标值及限值将基于WLTP重新确定,并在2021年一次性完成从NEDC向WLTC的过渡。
(24)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发展愿景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根据规划,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有望维持在高位。
(25)2020年11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促进消费。一要扩大汽车消费。鼓励各地增加号牌指标投放。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村居民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对居民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购买新车,给予补贴。
(26)2020年11月20日,国家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预算,据附件显示,2021年共安排新能源汽车补贴375.8529亿元,其中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156.89亿元,占比41.74%;此次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目标为符合要求的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运营和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广,2021年补贴总额相当于2020年补贴总额的3.34倍。
(27)2020年11月30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38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12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十一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三十七批)。其中《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12批)中包括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一款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
(28)2020年12月28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发布,包含多个涉及汽车行业的领域,将于2021年1月27日起施行。其中,涉及汽车行业的有部分有:零部件领域,新增或修改高压真空元件、特种阀门、特种轴承、特种玻璃、轮速传感器等条目。
(29)2020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标准框架及门槛与2020年一致,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但是为推动公共交通等领域车辆电动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10%。同时为加快推动公共交通行业转型升级,地方可继续对新能源公交车给予购置补贴。值得注意的是,在详细补贴方案中,只包含了新能源乘用车(纯电)、新能源货车(纯电、插混)、新能源客车(纯电、插混)等车型,并未针对氢燃料电池汽车。
近三年来,汽车市场从过去的中高速增长进入调整期,尤其是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汽车经营情况面临极大的挑战。但随着中央及地方出台一系列稳定国内汽车消费的政策,消费信心得到提升,汽车市场逐步恢复。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中国的移动出行服务将是未来车企重点开发的领域,“制造与服务”并重才能继续引领车市新时代;另一方面,全球整车及零部件巨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尤为重视,新能源汽车市场真正的较量正在到来,掌握核心技术以及前瞻性地完善布局产业链是未来企业脱颖而出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