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交通运输>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

2021年中国智能交通系统行业产业结构全景分析预测及投资建议规划指导研究

2021年中国智能交通系统行业产业结构全景分析预测及投资建议规划指导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数据通信、传感器、电子控制、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运筹学等技术有效集成运用,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位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各时空范围内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交流和管理水平。智能交通行业是以智能交通系统为载体,智能交通服务为最终目标的、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企业个体所组成的企业群,其构成包括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设备制造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集成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提供商、智能交通信息通信网络运营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和管理终端设备制造商及其软件系统开发商、交通工具生产商和政府管理部门等。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市场专项调查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随着车路协同、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正成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是通过雷达、视频等先进的车、路感知设备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实时高精度感知,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以及车与道路交通设施间的通讯、信息交换以及控制指令执行,最终形成智能化交通管理控制、智能化动态信息服务以及网联车辆自动驾驶的一体化智能网络系统。广义上,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涵盖了智能网联汽车系统与智能网联道路系统,智能网联系统和产品在提高交通行车安全、减轻驾驶员负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节能环保和提高交通效率。同时,智能网联的不断发展使得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成为可能。

(1)ETC行业: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提出“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的总体目标,明确在路端:高速公路取消省界收费站并“推进中央与地方两级运营管理等系统升级,收费站、收费车道、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门架系统硬件及软件标准化建设改造”,拓展ETC服务功能,鼓励ETC在停车场等涉车场所应用;在车端,提出“快现有车辆免费安装ETC车载装置,2019年底前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入口车辆使用ETC比例达到90%以上”并明确“加快现有车辆免费安装ETC车载装置…从2020年7月1日起,新申请批准的车型应在选装配置中增加ETC车载装置”。其后,交通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陆续出台《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等多项配套政策,推动ETC应用。受益于上述政策,ETC应用迎来快速发展。根据2019年12月12日,交通运输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专题新闻发布会》中介绍,29个联网收费省份24,588套ETC门架系统建设和48,211条ETC车道建设改造完成。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全国高速公路形成“一张网”,全网进入一体化运行的新模式。据公安部的统计,2020年我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根据交通部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份,全国ETC用户达到2.25亿,客车支付使用率达到70.31%。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相关实施方案在推动ETC快速应用普及的同时亦提出了“创新ETC发展模式,强化ETC应用与服务,提升ETC使用率,加快推进多种电子收费方式融合协同发展,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于ETC设备在高速公路及车端的全面推行及应用,ETC已成为重要的交通物联支付渠道,结合上述指导思想,行业迎来以下发展机遇:

公路场景深化应用及新应用场景拓展。高速公路场景方面,ETC路侧天线已经成为公路标配机电设备,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将持续带来ETC设备需求;另一方面,高速公路ETC计费通行效率优化、精准计费优化以及深化ETC门架应用将是公路收费制度改革后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建设内容,将会带动对现有ETC路侧设备及ETC系统的持续升级改造。城市场景方面,ETC电子标签在车端的大量普及为城市应用拓展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ETC作为一种无感识别、安全支付的手段,推广应用到城市层面能够极大提升用户服务水平和使用体验,同时可有效提升ETC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将ETC应用于智慧城市的治理、交通管理和服务可有效支撑城市数字化发展:一方面,它可以作为城市交通感知的主要设备,实现对车辆运行轨迹及状态的全出行链采集,进而对城市交通规划、拥堵治理、公交优先提供数据支撑;另

一方面,ETC可打通加油、停车、维修、保险等汽车服务收费产业链,为智慧城市赋能,驱动智慧城市数字交通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实现智慧城市数字交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2020年12月,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ETC智慧停车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加快拓展ETC服务功能,推动ETC停车场景应用,更好地便利公众出行,选定北京等27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江苏省作为省级示范区,先期开展ETC智慧停车试点工作。ETC在城市场景的拓展应用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汽车前装选配及存量升级将带动对ETC车载电子标签的持续需求。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于2020年4月发布《关于调整<公告>产品准入相关要求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新申请产品准入的车型应选装采用直接供电方式的ETC车载装置(即前装ETCOBU)。相关政策出台后,国内整车企业均积极响应开展ETC前装上车定点工作。至2020年底,国内100多家整车企业已基本完成前装ETC供应商定点工作并完成新车选配方案,2021年前装ETC电子标签将量产上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预计随着新冠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除和智能汽车及新能源车产量的快速提升将带动国内汽车产销量上升,预计未来ETC前装上车将给ETC行业带来稳定的增量市场。存量车需求方面,根据前述统计数据,截止2020年底仍有超过5000万辆存量车未安装ETC电子标签。同时未来ETC电子标签将由双片式向单片式升级,单片式产品具有具有交易时间短、通行速度快,拆即失效、有效防作弊等优点,有助于进一步提升ETC通行计费效率,将成为升级趋势。

(2)智能网联行业:

    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发展车联网产业,有利于提升汽车网联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驾驶,发展智能交通,促进信息消费,对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积极制定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战略及规划,加强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强调通讯、汽车、交通等跨产业的融合,并逐步加大交通领域智能化、网联化的基础建设,强调“人-车-路-云”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基于C-V2X的通信技术落地。

2020年2月,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律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等)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路(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2020年3月24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LTE-V2X规模部署。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丰富应用场景,探索完善商业模式。结合5G商用部署,引导重点地区提前规划,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5G、LTE-V2X纳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重要通信标准和协议。开展5G-V2X标准研制及研发验证。

2020年11月11日,在由北京市政府、工信部等共同主办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远景目标: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将在2025年L2级和L3级新车要达到50%,

到2030年要超过70%。2025年,C-V2X终端的新车装配率将达到50%,2030年基本普及。同时,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车辆首先要在特定场景和先定区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不断扩大运行范围。网联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控制功能将不断应用,车辆与其他交通参与者互联互通。

2020年12月30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为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提出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出台一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2021年2月20日,工信部部、交通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底,制修订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信息辅助等领域智能交通急需标准20项以上,初步构建起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智能管理和服务、车路协同等领域智能交通关键标准20项以上,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应用、满足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标准体系。

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应用。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系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鼓励物流园区、港口、机场、货运场站广泛应用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推广应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引导运输车、智能输送分拣和装卸设备。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

近年来,由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部门及地方政府推出的数十个智能网联(车联网)测试示范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封闭测试区、半开放道路和开放道路构成的智能网联外场测试系统。在多部门的积极推动下,示范区功能逐步丰富,以最初的测试为主,逐步发展到多应用场景示范,从示范点、示范区建设向综合性、城市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转型,不断促进智能网联的快速发展,为未来智能网联的产业化奠定基础。基于对未来智能网联应用前景的判断,国内交通行业知名企事业及科研院所、汽车主机厂、电信运营公司及互联网行业知名企业纷纷布局智能网联业务。2020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2020)期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由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IMT-2020(5G)推进组C-V2X工作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0智能网联汽车C-V2X“新四跨”暨大规模先导应用示范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40余家国内外整车企业、40余家终端企业、10余家芯片模组企业、20余家信息安全企业、5家图商及5家定位服务提供商等参与今年活动,覆盖汽车、通信、交通、地图和定位、信息安全、密码等各个领域,充分反映了我国C-V2X产业链的不断扩展和成熟,跨界协同不断深化。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智能网联市场运行动态监测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报告

(3)激光雷达行业:激光雷达,是以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大小、方位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激光雷达具有高分辨率、隐蔽性好、抗有源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测绘、交通管理、工业传感和机器人等领域;此外,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激光雷达的应用领域扩展到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

智能状备用激光雷达方面,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被应用于工业移动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消费机器人等领域。现阶段,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未来,随着老龄化人口趋势加快,医疗、家电、商业服务等领域的机器人使用将快速扩大,激光雷达的需求量将随之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共同发布的《2020工业自主移动机器人AMR产业发展蓝皮书》,未来全球AGV和AMR市场规模将迅速增长,预计至2024年,AGV和AMR全球合计市场规模将接近100亿美元,AGV和AMR全球合计年出货量超过70万套。AGV和服务机器人自动行驶主要依靠激光雷达获取环境中自身位置与姿态的感知信息,来计算和控制车辆的行驶路径。作为AGV与服务机器人行驶导航的核心零件,激光雷达可实现较高的定位精度、较高的路径柔性和较高的智能性。

国内自动搬运机器人企业过去大都采购进口激光雷达产品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今,国产激光雷达产品迎来发展,而且性能不逊色于进口产品,产品价格对很多机器人企业更具有吸引力,预计市场对AGV和服务机器人专用激光雷达产品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路侧激光雷达的布设可提高V2X网络的信息获取能力,从而增强V2X后台数据综合分析测算能力,为基于V2X的大数据应用,实现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监管自动化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城市道路的道路交叉口,采用对角线布置的两台基于路侧的3D激光雷达,可以实时精准地识别行人、非机动车等弱势交通群体和机动车的行为状态。激光雷达将周边200m半径范围内的所有物体及环境进行感知与提取,并将有异常移动轨迹的物体纳入到V2X系统中,利用RSU向周边或者更远距离接近的车辆进行广播,为正在接近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提供路口通行信息及交通安全信息提示。在国家大力推动车路协同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路侧激光雷达作为赋予路侧网联设施精准感知能力的关键设备,市场潜力将逐步显现。

车用激光雷达方面,汽车智能化趋势正逐步显现,其中行驶环境感知是智能驾驶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为了实现对环境信息的精准感知进而支持高级别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车体配置的感知系统需要引入视觉系统、雷达系统等多感知体系融合的多种传感器方案。激光雷达由于发射的激光束的波长较短且频率较快,所以其在测距、测速、特征测量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分辨率;其次,激光束可以不断扫描目标,获得目标所有目标点数据,因此激光雷达可获得精准的三维立体图像信息,成为行业内几乎公认的实现L3级以上自动驾驶所需的重要感知设备。国内外主流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均引入了激光雷达。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的加速,激光雷达的应用正逐步从前沿性的无人驾驶车辆转入量产车型。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已有多家车企发布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车载激光雷达应用未来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激光雷达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前景预测报告

(4)动态称重行业: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调整货车通行费计费方式,从2020年1月1日起,统一按车(轴)型收费,并确保不增加货车通行费总体负担”,“封闭式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同步实施不停车称重检测”。高速公路根据上述方案调整计重收费方式后,将从入口杜绝超限超载车辆驶入高速公路。受此影响,国省道治超迎来巨大压力。国内现有国省道治超检测站数量较少,无法满足目前治超需求。未来国省道治超应用将成为动态称重行业新的发力点。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动态称重行业现状分析及赢利性研究预测报告

《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全国治超管理信息系统为部省共同建设、联网运行的项目之一。为加快推进部省治超联网管理系统建设,2019年1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文件,要求到2020年底,建成“全过程记录、全业务上线、全路网监控、全链条管理、全方位服务”的治超信息平台。受上述政策影响,未来兼具治超产品及平台能力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将更具优势。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