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保健>中西药品

中西药品

2021年全球及中国G-CSF类药物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及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2021全球及中国G-CSF类药物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及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全球G-CSF类药物的市场发展情况:G-CSF类药物为目前临床主要的升白药,为化疗后的刚需用药。癌症化疗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骨髓抑制最为常见,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减少、化疗时间延迟,从而增加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中药升白药例如党参、蜂王浆和激素类例如雄激素、雌激素,而最常使用的见效快的是G-CSF类药物。

G-CSF是一种促进中性粒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相比于常见的中药和激素类的升白药见效快,特别是对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作用明显,因此是ASCO、NCCN等指南推荐的首选临床用药。

截至2021年5月,境外已获批上市的G-CSF类药物共有9款,具体情况如下:

 

 

G-CSF类药物上市时间较早,其全球市场规模已发展至稳定阶段,2020年全球销售规模约为60.80亿美元。

2019-2030年全球G-CSF类药物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

图片30.png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中国G-CSF类药物的市场发展情况:在我国,G-CSF类药物同样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FN)患者的推荐用药。根据《2017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根据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分为轻、中和重度的等级,轻者的中性粒细胞数目大于1.0×109/L,一般无感染风险;中度的在0.5~1.0×109/L之间;而重度的则小于0.5×109/L,意味着感染风险高,需要临床上做紧急处理。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其诊断依据为口腔温度大于38.3°C或腋下温度大于38.1°C,并且ANC小于或预计小于0.5×109/L。其推荐治疗路径如下:

图片31.png 

截至2021年5月,我国共有21款G-CSF类药物获批上市,但是其中仅有3款为长效G-CSF药品,其余均为短效药品。长效品种凭借药效持续时间长等优势,因而具有更好的市场前景,在境外,长效G-CSF药品已成为主流品种。我国已获批上市的长效G-CSF类药物包括恒瑞药业的硫培非格司亭(商品名:艾多®)、齐鲁制药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商品名:新瑞白®)和石药集团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商品名:津优力®)。

2020年,我国已上市的G-CSF类药物总收入约为97.31亿元,其中长效产品的销售额为63.29亿元,在我国癌症新发患者数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长效G-CSF类药物作为癌症患者化疗后升白刚需用药,其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预计长效G-CSF类药物在2025年达到102.70亿元的销售规模,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17%,在2030年将达到135.37亿元,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68%。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国G-CSF类药物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2019-2030年中国G-CSF类药物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

单位:十亿美元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2029年

2030年

短效

4.18

3.4

2.89

2.54

2.27

2.06

1.89

1.77

1.66

1.6

1.55

1.52

长效

3.83

6.33

7.44

8.3

9.01

9.64

10.27

10.94

11.63

12.28

12.89

13.54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