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保健>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

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细分市场规模预测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机遇预测

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细分市场规模预测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机遇预测

 

生物医药项目建议书-中金企信编制

2024-2029年生物医药行业市场监测及投资环境评估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生物医药产业是指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制药行业,制造市场可流通药品并规模化生产的经济实体的总和。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2021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达到约15912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7765亿元。

(1)生物医药细分产品概述:主要分为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生物药物三个子类

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生物医药行业可以划分为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生物药物三个子类,其中,现代中药又分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物药品又分为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等。

1)化学药

经历了2020年疫情爆发导致的产量骤减,2021年中国化学药品制剂的产量有所回升。其主要五大类剂型中,粉针剂产量2021年增长2.5%,达到81.5亿瓶;注射液减少12.2%,为119亿瓶;输液增长4.5%,达到141.8亿瓶;片剂增长1.5%,达到2585.3亿片;胶囊增长14.2%,达到855.2亿粒。

2)中医药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以及“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热潮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中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中成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达4302亿元,预计2023年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至4818亿元。

3)生物药

近年来,我国生物药在研发投入逐渐增大的情况下,新药临床试验和上市数量逐年攀升,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出将助力生物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我国生物药创新能力已经提升至国际前列,生物药在研品种数量已跃至全球第二名。如此也使得我国生物药在医药产业中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达到4100亿元,预计其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5053亿元。

生物医药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受到政策支持、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从细分领域来看,我国综合药企有复星医药、华海药业、东北制药等;生物药品制造企业有华兰生物、天坛生物、达安基因等;中药领域制造企业有片仔癀、康缘药业、江中药业等;化学药品制造企业有赛隆药业、恒瑞医药、博瑞医药等。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有企业数量较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尚未出现龙头企业。综合来看,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

(2)生物医药面临新机遇

首先,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过去十年,我国批准上市新药数量占全球15%,本土企业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33%。国际上通常用研发管线产品数量指标来衡量一国对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贡献度。按照这一衡量标准,据《2022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分析》白皮书数据,截至2022年1月,我国药物研发管线数量为4189条,仅次于美国,稳居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第二梯队前列。全球知名药企高管普遍预测,尽管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目前仍以跟随性创新开发为主,但在抗肿瘤、重组抗体和小分子药物研发方面有望在2035年前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推动我国成为世界医药创新重要源头。

其次,技术融合将有效赋能“弯道超车”。所谓技术融合是指在产业创新很难有突破性进展时引进其他技术以融合方式推动超常规突破。这个过程将有效催生新的未来产业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当前,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重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形态和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基于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良好发展基础以及大规模量子计算投入应用,在未来3—5年我国“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将进入“集成化AI药物研发”阶段,从AI模型优化分子到合成路线设计,再到自动合成、自动分析、自动筛选,让智能机器人在无人环境下完成各种化学和生物实验,彻底改变我国原创新药“十年个位数”的局面。

第三,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将进一步深化。长期以来,生物医药领域一直是我国国际交流最活跃的新兴产业之一。尽管当前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导致“脱钩”“断链”“阻流”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在生物医药领域国际合作仍然是主旋律。一方面,相比较半导体等电子信息领域,美西方对我生物医药领域的“卡脖子”程度相对较弱,加之生命健康领域天然具有全球一体化属性,这一领域的“科技战”只会得到“伤敌一千自伤八百”的结果;另一方面,生物医药领域科研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生产”成为继“研究”“发展”后的第三创新环节;“市场需求——技术需求——科学突破”的反向互动为我国从生物医药生产大国向研发强国转变提供了非传统、非线性发展的可能。

免责声明:

本站新闻、行业资讯、新闻资讯、市场资讯等公开信息中部分内容与图片来自网络、媒体或网友(含三方合作机构)提供,版权归原作者。中金企信本着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若出现本站公开内容存在文章内容或图片内容版权与其他问题请联系我司。联系方式:010-63853556,zqxgj2011@163.com,我司将第一时间回应并处理。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