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房产建筑行业>建材装饰

建材装饰

2024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碳达峰、碳中和”市场前景研究预测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竞争战略可行性评估报告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建筑减隔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金企信编制

专精特新-全球及中国建筑减隔震市场占有率认证报告(2024)

2024-2030年砂石骨料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

全球及中国桥架行业市场占有率分析及竞争战略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

全球及中国木材加工市场占有率调研及发展战略可行性咨询预测报告(2024版)

 

1)建筑减隔震行业概览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发育,板块运动活跃。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粗略估算,我国8度以上的地震烈度区,即地震高烈度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1%,其中,地震高烈度区有64个百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大城市,累计建成面积16.4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达2.5亿人,GDP达20万亿元,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地震灾害的潜在威胁。目前,城市空间组织紧凑,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考虑、防控尚不到位。相较于国外,我国减隔震技术起步较晚,因此我国研发和应用建筑减隔震具有重要的意义及现实需求。

2)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规模

建筑减隔震行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政策及产业政策的扶持与引导。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进行减隔震技术相关研究工作,自此,建筑减隔震的应用推广工作逐步推进。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以收入计,2017年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7.4亿元,于2022年增长至41.1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8%,过去五年市场规模有所波动主要系产品价格下跌及下游建筑业全国开工延缓所带来的综合影响。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后,各地减隔震政策持续跟进。云南、山西、四川、上海、河北、安徽、陕西、山东、新疆、北京、浙江、黑龙江、吉林、包头和天津等省市均已出台相关政策通知。其中,山东临沂和新疆对减隔震的强制应用范围以及各环节和所有相关责任主体提出了细化的管理办法;内蒙古包头市要求对2021年9月1日以来进行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审文件进行自查整改,并强调了违反规定可能面临的处罚措施;四川省住建厅、天津市住建委出台相关通知及工作方案,明确界定执行范围,消除政策执行的模糊边界,落实各方责任,细化落实措施;河北住建厅发布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包括《建筑工程消能减震技术标准》和《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应用技术标准》。河北雄安新区印发《关于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通知》,要求八大类建筑应当采取减隔震技术,鼓励其他建筑工程、装备式建筑使用减隔震技术,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地震安全专项规划》的落实。受益于2021年《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推出以及各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落地,预计未来新建及改造加固需求将释放巨量需求空间。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以收入计,中国建筑减隔震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增长至128.1亿元,2022至202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5%。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建筑减隔震行业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与产业标准的发布推动建筑减隔震行业发展

建筑减隔震行业属于政策驱动型行业,国家政策与产业标准的发布是推动行业发展升级的重要途径。国令第744号《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发布意味着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建筑减隔震由鼓励性向强制性方向转变。2021年9月正式实施的《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51408-2021)对地震作用和结构隔震验算、隔震支座及隔震构造、抗震墙砌体建筑、既有建筑和历史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等多方面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国家政策、产业标准、验收规范等文件的发布明确了减隔震设计的方法、设计标准、构造措施等,明确了产品性能标准、检测检验方法,验收规范明确了施工、验收标准,使行业参与者的经营生产“有据可依”,有利于建筑减隔震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随着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建筑减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强制政策的实施起到的示范和鼓励作用,以及行业标准与规范为行业发展提供必要依据,未来行业将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市场前景广阔。

2)减隔震技术在有效性及经济性上具有优势,是传统抗震技术的升级,可减少高烈度区域的抗震成本

减隔震技术通过减隔震装置形成隔震层、耗能装置来隔离及耗散地震能量,而传统抗震技术主要通过增加建筑材料,以结构件本身损坏为代价抗震,相较而言,减隔震技术有较强的抗震效果,减震技术可使结构的地震反应降为传统抗震结构的20%-30%,隔震技术可使结构的地震反应降为传统抗震结构的50%-80%,减隔震技术还可保持上部结构弹性,极大减少了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避免震后困难的修复工作,其有效性已经过国内外市场的验证。除此之外,高烈度区域为增强建筑抗震效果,往往需要增加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建筑材料,使用减隔震技术可减少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的用量,降低总建筑安装成本,具有较强的经济性。综上所述,减隔震技术在有效性及经济性上具有优势,可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抗震技术,从而扩大市场空间。

3)建筑减隔震技术助力实现碳中和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是我国于2020年向世界作出的承诺。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规划了“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以及2030碳达峰的愿景。建筑行业在我国碳排放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1年底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0%,减排任务繁重。建筑使用减隔震技术后能够助力节省钢材水泥用量进而减少碳排放,有望成为建筑业有效减排抓手,助力建筑业上下游提高减排效率。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