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球及中国能源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企业发展规划建议预测(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行业冠军认证-能源行业TOP企业市场占有率专项评估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
《全球及中国天然气市场供需格局及产能产量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
《行业冠军证明-全球及中国天然气市场占有率认证报告(2024)-中金企信发布》
《全球及中国甲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2024-2030(市场份额、应用领域及区域分析)-中金企信发布》
《市场地位认证-甲醇行业市场占有率报告(2024)-中金企信发布》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而能源安全则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如何挖掘增产增供潜力,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国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中明确强调“优化建设蒙西、蒙东、陕北、山西、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推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车船液化天然气加注站规划建设”。未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2023 年作为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夯实化石能源兜底保障基础,着力增强能源供给弹性和韧性,有序推进能源产业现代化升级,充分发挥能源稳投资促增长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成为关键。2023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我国要全力提升能源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加快实施“十四五”煤炭规划,积极推进智能化煤矿核准建设,推动在建煤矿尽快投产达产,全面增强煤炭安全增产保供的能力和韧性;推动煤矿、油气田和新能源融合发展。
2023 年,国内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我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稳步提高,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3 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48.3 亿吨标准煤,较上年增长 4.2%;工业用能整体延续增长态势,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恢复性增长,煤炭、天然气市场消费量较快增长。
1.天然气领域: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是能源供应清洁化的最现实选择。
随着我国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速,天然气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3 年以来,国家《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提升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和《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等政策的出台,将有效促进天然气资源自由流动和市场竞争,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 年,全球天然气市场缓慢复苏,供需基本面趋于宽松,库存、气温等因素影响导致全球天然气消费“底气”不足,受地缘政治和供应链风险扰动,全球主要市场天然气价格高频宽幅震荡,价格同比大幅下移。东北亚 LNG 全年均价 16.13 美元/MMBtu,同比下降 52.91%。
国内受益于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扩内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等因素,天然气消费恢复向好。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公布数据,2023 年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3945.3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7.6%。其中天然气产量 2324.3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5.6%;天然气进口量 1679.58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9.9%。国内 LNG 出厂均价 4861.48 元/吨,同比下降 28.38%。
进入 2024 年,全球 LNG 或将进一步回归理性,价格中枢仍存下行预期。但受检修、运输、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 LNG 价格或出现阶段性宽幅震荡局面。中国天然气市场具备较强的周期性增长韧性,随着国内经济景气度回升仍将支撑天然气市场持续复苏,车用需求、公共服务和发电用气仍将成为重要支撑。
2.煤炭领域: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供给质量稳步提升,优质产能得到有效释放,煤炭有效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长期来看煤炭仍然是我国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根基。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有序推进煤矿先进产能核准建设,推动在建煤矿尽快投产达产,增强煤炭增产保供能力。
2023 年,全球煤炭产业发展及贸易流向发生深刻变化和格局重塑,亚太市场对世界煤炭贸易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资源国煤炭产量保持高位、天然气价格回归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部分国家对煤炭的需求有所回落,叠加供应相对充足、物流费用回落等因素,国际煤炭价格呈现弱势运行。2023 年末,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 5500 大卡动力煤离岸价 94.35 美元/吨,同比下降 31.38%;印尼加里曼丹港 3800 大卡动力煤离岸价 46.8 美元/吨,同比下降 35.89%。
2023 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支撑煤炭需求继续增加,在煤炭保供工作推动下,煤炭产能持续释放,但整体增速同比放缓,全年煤炭产量 47.1 亿吨,同比增长 3.4%,较去年同期收窄 7.1 个百分点;煤炭进口大幅增长,进口煤炭约 4.74 亿吨,同比增长 61.8%;市场供需形势有所改善,社会主要环节存煤处于高位,煤炭价格中枢整体回落,国内煤炭秦皇岛5000大卡动力煤全年平仓均价847.57元/吨,同比下降18.79%。
2023 年原煤产量超亿吨省份共有 7 个,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省份原煤产量占全国的 81.3%。目前,新疆已成为我国煤炭生产力西移的重要承接区和战略性储备区,在国家能源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2023 年新疆煤炭优质产能加速释放,全区煤炭产量 4.57 亿吨,同比增长 10.7%,增速位居主要产煤省区第一;疆煤外运突破 1 亿吨,已经成为全国煤炭供应新的增长极。
2024 年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将拉动能源需求增长,煤炭需求有望实现平稳增长,而供给弹性偏弱,煤炭安全生产面临一定挑战。在平衡保供和安全生产过程中,供给阶段性扰动预期仍存,不排除出现阶段性供需趋紧局面,预计国内煤炭价格在相对偏高水平波动运行。
3.煤化工业务: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为缓解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压力,煤化工已成为国内化工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正在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迈进,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稳妥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晋北、新疆准东、新疆哈密等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建立产能和技术储备。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 2023年,煤制油、煤制气、煤(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 931 万吨/年、74.55 亿立方米/年、1872 万吨/年、1143 万吨/年。
甲醇:甲醇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甲醇下游应用广泛,可用于生产烯烃、甲醛、二甲醚、冰醋酸以及溶剂、燃料等多个领域,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材料之一。其中煤(甲醇)制烯烃消费占比高达 50%以上,占据绝对主力,得益于新兴材料的发展,BDO、氯化物以及碳酸二甲酯等小众下游行业,未来的需求将持续处于扩张状态。截至 2023 年底,我国甲醇总产能约 10801 万吨,同比增加 6.19%;产量 7877.32 万吨,同比增长 3.36%;进口量约 1455.29 万吨,同比增长 19.35%;下游需求量 9336.24 万吨,同比增长 5.82%。
2023 年,受国家政策影响,国内甲醇供需增速有所放缓,甲醇行业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全年甲醇价格先跌后涨,整体有所回落。2023 年甲醇期货全年均价为 2414.77 元/吨,同比下降 10.42%。
2024 年国内经济增速 5%的发展目标下,国内经济持续修复将为甲醇下游需求增长带来一定支撑。同时,随着部分经济体可能进入降息周期,全球经济有望逐步修复,预计 2024 年甲醇价格重心或将持稳运行。
煤焦油:煤焦油是煤干馏过程中得到的一种高芳香度的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中温煤焦油是由煤经中温干馏而得的油状产物,用于制液体燃料和化学工业原料等。国内中温煤焦油产能整体呈上涨趋势,随着煤焦油加氢项目的兴起,中温煤焦油也从低廉的烧火油,逐步转变为生产成品油的重要原料。截至 2023 年底,我国中温煤焦油总产能约 1572 万吨,同比增加 9.02%;产量 682 万吨,同比下降 0.73%;下游消费量 769 万吨,同比下降 9.91%。
2023 年国内中温煤焦油价格整体呈高开低走态势,价格同比虽有回落,但仍维持在 5 年内高位。中金企信数据显示,陕西市场(密度 1.04-1.05)全年均价为 3835.78元/吨,同比下降 13.04%。预计 2024 年,新疆部分装置投产,煤焦油产量将有所增加,下游加氢企业受国际油价高位震荡支撑,开工积极性或有所提升。在供需双增格局下,国内中温煤焦油价格或将以区间偏强震荡运行为主。
乙二醇: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战略物资,我国约 95%的乙二醇用于生产聚酯。以石油为基础原料的合成纤维约占 90%,生产原料高度依赖石油资源,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 70%。基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煤化工保障化纤原料的供应,是保障化纤产业安全的一种有效途径。推动化纤原料多元化,实施煤基化纤原料示范工程意义重大。
截至2023年底,我国乙二醇总产能约2497.2万吨,同比增加15.22%;产量1345.64万吨,同比增长 20.94%;进口量约 714.8 万吨,同比下降 4.83%;下游消费量 2357.56万吨,同比增长 14.02%。2023 年,乙二醇延续供需宽松格局,价格重心有所下移,华东乙二醇全年均价 4084.42 元/吨,同比下跌 10%。预计 2024 年乙二醇在原油相对高位成本支撑以及供需结构改善的基本面因素推动下,乙二醇市场价格将维持宽幅震荡运行,价格重心存小幅上行预期。
4.绿色能源领域:
①二氧化碳捕集(CCUS)及驱油:CCUS 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 CCUS 技术发展,相关技术成熟度快速提高,系列示范项目落地运行,呈现出新技术不断涌现、效率持续提高、能耗成本逐步降低的发展态势。《“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 CCUS 技术作为重大示范项目进行引导支持,未来 CCUS 技术在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碳驱油一是可以帮助煤化工企业降低碳排放,腾出环境容量指标;二是可以提高区域油气田的油气采收率,实现油田增产增效的同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三是可以替代现有的水驱工艺,实现节水,生态效益显著。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指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建立,我国已发布 70 余项与 CCUS 相关的政策文件,CCUS政策体系初具雏形;并提出,“双碳”背景下 CCUS 技术正在被重新定位,已经成为中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石能源近零排放的唯一技术选择、钢铁水泥等难减排行业深度脱碳的可行技术方案、未来支撑碳循环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预测中国 CCUS 减排需求到 2025 年约为 2400 万吨/年,到 2060 年将达到 23.5 亿吨/年,前景广阔。
②氢能:氢能源被誉为 21 世纪最清洁能源,具有元素资源丰富、储能时间长、能量质量密度大等诸多优点。同时氢能的应用可以广泛渗透到传统能源的各个方面,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燃料、发电等各领域的大规模深度减碳。氢能一直被视为全球能源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主要路径之一,氢能的利用符合我国碳减排大战略,同时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当前,传统化石能源制氢仍是主要制氢方式,我国氢气供应量 3541 万吨,其中,煤制氢占比 64.6%,电解水制氢占比不足 0.5%。但制氢技术正在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向更清洁的电解水制氢方向过渡。由于绿电成本逐步下降,电解槽技术向更适用清洁能源的质子交换膜方向迭代。未来,绿色能源电解水制氢实现与化石能源制氢平价可期。
按照发改委出台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到 2025 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20 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再经过 5 年的发展,到 2030 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 2035 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氢能产业链以其清洁化的优势,正处于从导入期过渡到发展期的上升阶段,未来有望在诸多清洁能源的技术路线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实现能源清洁化的关键环节。
5、需求巨大的细分能源市场空间
(1)天然气:天然气具有生产、运输、使用方便,安全性好等优点。目前,国内政策已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天然气清洁资源优势,提高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国内企业将产品定位于“西气东输”和“海气上岸”的服务和补充,与国内石油天然气大型企业采取错位竞争的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
(2)煤炭及煤化工:随着能源结构不断调整,煤炭在国家一次能源结构的比例或逐步下降,但消费总量在短期内仍将稳步增长。煤制油、气、烯烃为代表的新兴煤化工产业大量涌现,煤炭由燃料为主向燃料、原料并重转变,呈现出多元化的利用方式,在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3)石油:石油堪称为“工业的血液”,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石油消费需求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石油大量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未来中国的石油总需求量依然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