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交通运输>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

国产化率认证:全球及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运行现状及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行业冠军认证:汽车行业市场调研及占有率分析专项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29年汽车市场全景监测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中金企信发布:全球及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增长趋势分析2024-2030

专精特新“小巨人”汽车零部件市场占有率认证(2024)-中金企信发布

中金企信发布2024年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齿轮行业概述、市场现状、上下游关联性及影响-中金企信发布

1、中国汽车市场运行现状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整车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品牌迅速成长,国际化发展能力逐步提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016.10万辆和3,009.40万辆,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乘用车作为当下家庭为满足日常出行和提升生活质量的主要耐用消费品之一,是我国汽车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2013年以来,各年度乘用车产销量占当年度汽车产销量的比重基本保持在80%以上。从2013年至2017年,我国乘用车市场产销量稳步增长。2018年,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以及中美贸易争端等因素的影响,乘用车市场产销量结束增长态势进入转型期。2020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稳定恢复,以及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和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快速提升等因素的刺激下,乘用车市场开始复苏。

2021年,乘用车产销2140.80万辆和2148.15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07%和6.46%,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2022年度,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1万辆和2,356.33万辆,比上年增长11.34%和9.69%,增速同比加快。2023年度,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38万辆和2,606.2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9.60%和10.61%,维持较高增速水平。随着我国乘用车产销量进入下一增长期,乘用车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①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较低,乘用车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022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226辆/千人,与主要发达国家平均超过500辆/千人的水平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我国乘用车汽车市场仍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伴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汽车消费者愈加关注品牌、品质、服务等汽车附加属性。在供需两端共同作用下,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显著增强。首购和换购人群购置高档车型比例不断增加,中国乘用车市场价格区间呈明显结构性向上趋势。此外,年轻一代新消费群体不断壮大,正在加速乘用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升级趋势。

②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至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454.10万辆,比上年增长23.6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5.79%,市场份额已超过50%。近年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得益于中国品牌汽车积极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发展,加速产品迭代,不断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一代电动化、智能化汽车,广受消费者青睐。与此同时,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也愈发重视国际化发展,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汽车出口势头良好。

③传统燃油汽车仍是汽车销量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传统燃油汽车仍是汽车销量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约为70%。2021年至2023年,我国传统燃油汽车销量分别为2,275.45万辆、1,997.74万辆、2,059.88万辆,市场规模充足,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消费潜力逐步释放,2023年传统燃油汽车销量恢复增长,较2022年增加62.14万辆,同比上升3.11%。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充电等配套设施、后续维修保养等方面仍需进行技术突破或完善,传统燃油车在行驶里程、技术成熟度、维修保养成本及便捷性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对于充电桩、维修门店等基础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的地区消费者、存在长途需求的消费者而言,传统燃油车仍是汽车消费的首选。

④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混动车型成为重要增长动力:2020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消费者市场接受程度经多年培育逐步成熟,行业内骨干企业通过持续的创新研发和生产准备投入,不断提供丰富多元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加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逐步得到优化和改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进入高速成长期。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136.7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3.3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111.51万辆,同比增长14.7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25.10万辆,同比增长8.41%。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352.0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57.48%,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3.40%,越过10%分界线。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较上年增长1.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增长较上年增长1.4倍。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6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95.61%,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达到25.6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536.49万辆,同比增长84.01%;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为151.84万辆,同比增长151.64%。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65万辆和949.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2%、37.8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668.52万辆,同比增长24.61%;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为280.42万辆,同比增长84.68%。可见,从2022年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增速开始高于纯电动汽车型,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其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比重亦呈稳定增长趋势,占比从2021年的17.14%快速上行至2023年的29.53%,为新能源车销量贡献了巨大增量,是拉动整体车市增长的重要增长动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为1,150万辆。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随着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

①电动化: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必要路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

2022年新能源车型渗透率已达到25.64%,提前实现2025规划任务。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的我国汽车总体发展目标中,至2025、2030和2035年,我国混动新车占传统燃油乘用车的比例分别达到50%、75%和100%,未来混动车型有望实现对传统燃油乘用车的替代,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的比例分别达到20%、40%、50%以上,新能源汽车成长为新车销售主流,我国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在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够融合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主要优点,并克服两者的主要缺点,是当下汽车市场有效的过渡解决方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优点如下:

1)高燃油效率和低尾气排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短途和低速、拥堵路段行驶中主要依靠电动模式,使用电力驱动;在长途、高速行驶中主要依靠混合动力模式,发动机可长时间保持在高效区间运行,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

2)高经济性:现阶段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使用成本更低,相较于与纯电动汽车购置成本更低。

根据发布的汽车行业研究报告《插混技术日趋成熟,带动上游增量部件》,其根据对易车网1,607款车型(包括同款车型不同版本,仅包含乘用车)的数据整理得出,燃油车百公里能耗成本约57.93元,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日常使用30%耗油和70%耗电的权重来计算,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车的百公里能耗成本均为20元出头(不考虑馈电油耗),接近燃油车百公里能耗成本的三分之一。另外,相较于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加发电机、传动轴等增量部件,使得电池包可搭载容量大幅减少,综合生产成本低于同款车型的纯电动版本。

3)长续航里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较于纯电动汽车,最大续航里程较长,基本可告别里程焦虑。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搭载内燃机,在亏电场景下,可依靠内燃机发电提供电能或直接介入驱动系统。根据界面新闻基于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市场纯电动汽车的官方续航里程约60%处于500公里以下,约90%处于600公里以下。纯电动汽车相较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综合续航里程仍有较大差距。

4)提高驾驶性能的同时提升舒适度:相较于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可以提供额外的扭矩,提高加速性能和驾驶体验。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电动模式下行驶时,减少了发动机的噪音和振动,从而实现安静的驾驶体验。

5)适应性高: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模式之间切换,可有效应对低温环境对电池容量、放电倍率等方面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均在积极布局混合动力技术,主要布局情况如下:

 

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成熟,各大整车制造企业相继发布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②轻量化:近年来,随着环保与节能的需要,汽车轻量化已成为世界汽车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重量上,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整车重量每减少100kg,其百公里油耗可减低0.4-1.0L,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相应减少7.5-12.5g/km。汽车整车的轻量化能够提高车辆的加速性和控制稳定性,在噪音、振动方面也均有改善。因此,车身重量的降低对于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车辆控制稳定性和舒适性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

《中国制造2025》、《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中,均指明了汽车轻量化技术是当前汽车产业的重点突破方向及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汽车轻量化的措施主要有轻量化设计和使用高强度、轻质量材料,如使用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塑料等新型汽车材料。

③智能化、网联化:《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乘员、车辆、货物、运营平台与基础设施等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支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互联网产业在全球占有一定优势,信息通信领域技术和标准的国际话语权大幅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实现全球组网。

互联网与汽车的深度融合,使得安全驾乘、便捷出行、移动办公、本地服务、娱乐休闲等需求充分释放,用户体验成为影响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社交圈对消费的导向作用逐渐增强,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老龄化和新生代用户比例持续提升,共享出行、个性化服务成为主要方向。

2、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运行现状: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具有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产业集中度高、全球同步配套的特点。根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2021年至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每年依据上一年度营业收入排名),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主要分布于日本、美国、德国、韩国、中国等全球主要汽车产销国。榜单各年度前十大供应商实现营业收入均超百亿美元,集中分布于日本、美国、德国等传统汽车产业强国。伴随全球汽车行业的生产重心正逐渐向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转移。2023年榜单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跻身前五。榜单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上榜数量也由2021年的78家增加至2023年的103家,且中国上榜企业的排名上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单位:亿美元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现状:汽车零部件作为支撑和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在“中国制造2025”、汽车强国战略的新要求下,对构建汽车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高速发展。

近年来,得益于我国汽车市场产销规模的增长、全球整车及零部件产能不断向我国转移、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的扩大以及行业内的技术升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根据相关统计,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超过5万亿元。基于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消费回暖与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具备较好的增长预期。

4、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向:

①供货集成化、模块化:《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汽车生产方式向充分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产业上下游关系更加紧密。整车制造企业与供应商联合开发,供应商从零部件设计、开发、实验验证等过程全程参与,供应商为整车制造企业提供零部件整体解决方案;汽车零部件的集成化、模块化是指通过全新的设计和工艺,将以往由多个零部件分别实现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组件当中,实现单个模块组件替代多个零部件的技术手段,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整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在研发、采购等层面的深度合作,有助于建立安全可控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推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技术与工艺的系统升级,促进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②零部件轻量化:轻量化是传统燃油汽车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提高续航里程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外汽车轻量化的措施主要有轻量化设计和使用高强度、轻质量材料,如使用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塑料等新型汽车材料。其中,塑料具有质轻、易成型、耐腐蚀性强、弹性变形等特点,增加塑料零部件在整车中的使用量可以降低整车成本及其重量、增加汽车有效负荷。因此,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将提高汽车塑料件在汽车零部件中的份额,为上游汽车塑料零部件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③国产替代化: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积累、与跨国汽车零部件厂商深度合作等方式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目前部分优质零部件企业在基础部件领域已具备自主配套能力,并逐步打破了外资企业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垄断地位。《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单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量从2021年的8家增加至2023年的13家,且中国上榜企业的排名上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国产造车新势力的涌现,能够带动本土供应链发展,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提供国产替代的机会,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