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

行业冠军认证:芝麻产业技术和机械化有待提升,生产研发特殊型功能型产品成为趋势-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球与中国芝麻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0年-中金企信发布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市场占有率:2024年中国西式蒸馏酒酿造设备行业运行现状分析及市场需求规模前景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销售证明:羊肉行业市场消费规模分析预测及需求潜力行情研究-中金企信发布

2024年中国食品和饮料加工设备及啤酒酿造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需求规模前景研究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2024年我国卤制品行业发展现状、行业技术水平特点分析及发展态势研究预测

2024-2030年水果罐头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1)芝麻基本概述:芝麻是胡麻科,胡麻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芝麻高60-150厘米,被称为八谷之冠,分枝或不分枝,中空或具有白色髓部,微有毛。叶矩圆形或卵形,中部叶有齿缺,上部叶近全缘;花单生或叶腋生。花萼裂片披针形,花冠筒状,白色而常有紫红色或黄色的彩晕。子房上位,蒴果矩圆形,种子有黑白之分。花期夏末秋初。

芝麻主要分为白皮芝麻、黄白芝麻、黑色芝麻和杂色芝麻。通常白皮芝麻主要用于糕点等食品的制作;黄白芝麻主要用于榨油和制作芝麻酱;黑色芝麻通常也用于糕点制作;杂色芝麻主要用于榨油。市面上常见的芝麻种类为白皮芝麻和黑皮芝麻。

芝麻遍布世界上的热带地区以及部分温带地区。芝麻是中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种子含油量高达55%。中国自古就有许多以芝麻和芝麻油制作的各色食品和美味佳肴,一直颇受欢迎。芝麻榨取的油称为麻油、胡麻油、香油,气味醇香,生用热用皆可。

 

②中国芝麻供需关系:

A.国内产量:我国芝麻生产历史悠久,种植地域广泛。本世纪以来受机械化程度低、产量波动大、经济效益少、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芝麻种植面积呈震荡下行态势。2017年以后,随着机械化程度逐渐提升,我国芝麻种植面积有所增长。2020年我国芝麻种植面积为281.17千公顷。目前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是我国芝麻主要种植地区,市场占比合计85.62%。其中河南是我国芝麻种植最多的地区,占比达41.44%;其次为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占比分别为25.88%、11.37%、4.14%、2.79%。

目前我国芝麻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世界首位,2021年我国芝麻产量达45.54万吨,2022我国芝麻产量约43.53万吨。

B.国内需求量:在产量增加的同时,需求量也在增加,2022年中国芝麻需求量达163.67万吨,近年来,我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芝麻需求量增大,但芝麻连年减产,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我国已从芝麻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随着消费者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越来越注重健康、绿色、多元化,对芝麻的需求持续攀升,导致供需缺口继续扩大。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芝麻机械化生产进程加速,产业化水平提高,国产芝麻产量稳步增长,市场缺口将有所减小。

C.进出口量:2015年中国芝麻进口量为80.54万吨,出口量为3.15万吨,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2021年中国芝麻进口量为117.36万吨,同比2020年上涨15.47%,2021年中国芝麻出口量为3.84万吨,同比2020年下降13.12%。中国芝麻进口量远高于出口量,表明中国市场对芝麻的需求量较大,本土芝麻产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部分依赖进口。

③芝麻产品的发展趋势:

A.芝麻油:芝麻油又叫香油、麻油,分为普通芝麻油、小磨香油和机榨芝麻油,均系以芝麻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自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致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含有特别丰厚的维生素E和较为丰厚的亚油酸。

2020年,中国芝麻油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超14%。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芝麻油产量每年约570万吨,未来中国芝麻油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未来,中国芝麻油行业将会有多方面的发展。首先,芝麻油的销售量将会继续提高,因消费者日益关注食品健康,芝麻油的消费量将会大幅增加。其次,芝麻油的加工技术将会不断改进,以满足消费者对口感、质量的要求。另外,芝麻油会更多地用于多种新型食品中,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口味的需求。可见预期内,中国芝麻油行业将会继续发展,其规模也将会不断扩大。目前,芝麻油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行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质量,从产品功能性、口感、营养含量等多方面赢得消费者认可,拓展市场,以提高行业的整体价值。

B.芝麻酱:芝麻酱又称为麻酱,是通过把炒熟的芝麻磨碎制成的食品,有香味,可作为调料食用。芝麻酱根据所采用芝麻的颜色,可分为白芝麻酱和黑芝麻酱;华北和东北火锅是常见的芝麻酱用途之一,因此又称北酱。

芝麻酱属于调味品,是消费者较为青睐的香味调味品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调味品市场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芝麻酱市场的增长。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调味品行业营收从2014年2,595亿元增长至3,95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25%。2021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约为4,234.4亿元,同比增长7.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芝麻酱调味品营养价值的认识,以及下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芝麻酱市场得到较快发展。

目前我国芝麻酱市场的终端需求主要来源于食品制造业、家庭消费(零售)及餐饮业三方面。其中刺激终端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餐饮业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需求增长。餐饮业调味品的人均使用量远大于家庭消费(在外用餐的人均调味品摄入量约是家庭烹饪的1.6倍),且餐饮业对于包括芝麻酱在内的调味品的粘性更高。因此我国调味品消费结构中,餐饮占比位列第一,达到40%。

2)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A.芝麻油: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已经基本告别散装油时代,但芝麻油行业仍以小作坊加工生产为主,市场销售散装油占据较大份额,竞争格局极为分散,因此市场监管较为困难,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市场中还存在假冒、以次充好、掺入其他植物油的现象,消费者难以分辨,使得消费积极性下降。现阶段,我国金龙鱼、福临门等食用油品牌均已涉足芝麻油市场,但其影响力有限,因此行业整体品牌格局尚未形成,市场集中度低。

目前,市场当中仍存在国产原料含杂多、品质一致性差等问题,以及进口不同国家的原料不断增多、品质不一致等实际情况。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植物化合物丰富的食用油不只是一种高能食品,也是一种营养密度高的优质食物。仅减少膳食总脂肪对健康的益处有限,而适量的优质油脂对人体健康有益。

而芝麻油加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芝麻香油生产过度焙炒造成芝麻蛋白破坏严重,利用价值大幅降低。冷榨芝麻油生产不脱皮冷榨,芝麻饼粗纤维和草酸含量高,无法用做食用蛋白,综合效益不高。

我国香油大多以手工作坊生产为主,加工点众多,缺乏可靠的工艺参数标准,造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小磨香油的声誉。因此,香油在继承传统香油工艺精髓的基础上,与现代加工技术装备紧密结合,大胆创新,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升级改造现有手工生产方式,改善车间的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扭转小磨香油小、乱、差的市场现状,是确保我国传统名产香油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食用油市场竞争激烈,经过长期发展,加之消费者观念升级,食用油市场逐步向健康化、高端化、精品化方向提升,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而芝麻油市场消费较为稳定,行业中尚未出现真正意义的全国性芝麻油大品牌。

未来芝麻油使用方式及使用范围等消费观念还需不断培育,以改变现有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升芝麻油的消费量。芝麻油出口市场快速增长,在国内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出口市场中,规模实力更强的大品牌更具竞争优势。

B.芝麻酱、芝麻粉、烘焙芝麻:近年来,对芝麻进行深加工并制成调味品、功能性食品成为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芝麻粉、芝麻酱以及烘焙芝麻在生产过程中须使用全程控温、控时技术、原料预处理技术、自动化研磨技术、杀菌技术等,同时需要在原料选材、加工流程和特色调味料等方面持续研发并不断改进品质。我国芝麻食品加工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取得了较大幅度的进步,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使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设备。在使用先进设备的同时,还引进和吸收了一些肉类加工前沿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上述设备的使用和工艺的引进,缩小了我国食品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3)所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整个芝麻食品上下游产业链较长,涉及芝麻育种、芝麻种植、芝麻初加工、芝麻深加工、流通渠道和终端消费者市场。各个产业环节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主要的产业链条如下:

 

就芝麻加工行业而言,其上游行业主要涉及芝麻育种与芝麻种植等,但由于食品加工企业的特性,其往往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较高,行业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为有效从源头控制产品品质,往往采取自建种植基地或与委托合作社种植的模式,以保障自身原料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会向产业链上游不同程度的延伸。

行业上游:芝麻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为黑皮芝麻、白皮芝麻、黄白芝麻、各种辅料等,上游行业主要为芝麻育种业和种植业。上游行业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价格变动对芝麻酱、芝麻粉、芝麻油等芝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有重要影响,同时本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对优质芝麻原料的需求,促进了上游产品生产过程的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

由于上游行业提供的均为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大宗农产品,极少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同时为了确保重要农产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国家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粮油储备和肉储备制度在内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进一步保障了本行业的原材料需求。尽管如此,由于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上游行业供应的原材料价格仍不稳定,进而对本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行业下游:芝麻加工行业的下游是消费市场,食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主要渠道包括餐饮、商超、网络销售及批发等,受国民经济水平与消费理念的影响,下游行业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对产品品质、风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有利于具有产业链集约化系统管控能力的企业快速发展。

4)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及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

①行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芝麻深加工食品属于日常快捷消费品,需求弹性小,销售稳定性强,尽管食品价格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但食品销售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受复工、秋季开学及两节备货(中秋和国庆)、春节前备货影响,本行业呈现一定程度的季节性,下半年的销售量往往较上半年更高。

②行业的区域性:芝麻食品加工行业的生产经营具有一定区域性,受适宜种植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芝麻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北、江西、湖南、安徽等地,芝麻规模化种植的地区也是相关食品加工企业的主要生产区域。

5)行业发展趋势:

①芝麻产业技术和机械化有待提升,生产研发特殊型功能型产品成为趋势:在种植端,国内芝麻行业机械化程度低,种植管理粗放,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较少,不仅影响芝麻正常发育,亦影响芝麻品质。产品质量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参差不齐,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不利,新产品、新用途和副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

由于我国多年来育种以产量为目标,育种转型滞后于消费需求,育种者在品种选育上,多注重产量、抗性等性状,而较少关注特色的品质指标,如油脂加工企业需要高含油量的品种,食品加工企业需要高蛋白或者风味独特的品种及符合功能性健康消费的高芝麻素品种等,功能性、有特色、符合专用需求的品种极少。未来,我国将在育种、种植以及深加工领域不断致力于生产研发特色功能性品种。

②新消费主流模式:安全、健康、营养日益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安全、健康、营养已经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其中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等的甘油脂;又含甾醇、芝麻素、芝麻酚、叶酸、烟酸、蔗糖、卵磷脂、蛋白质;还有膳食纤维、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镁等营养成分;尤其是芝麻中的亚油酸(Linoleic、C18∶2)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芝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防止过氧化脂质对皮肤的危害,抵消或中和细胞内有害物质游离基的积聚,可使皮肤白皙润泽,并能防止各种皮肤炎症。

芝麻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预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芝麻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芝麻酱、芝麻油作为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调味品类消费品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将受到欢迎。此外,消费结构的改变导致芝麻粉这一富有营养价值产品的消费量进一步增长,预计此结构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③行业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由于国家对环保的监管要求、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国家产业政策不断出台等因素,未来行业发展趋于向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企业靠拢。上游芝麻种植领域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由于终端市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口感和品牌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芝麻深加工企业将出现新一轮整合,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企业逐步取得竞争优势,产业进入整合性转型。

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部分中小生产企业将被规模化企业取代或收购。企业必须具备必要的产品检测能力、完备的现代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先进的研发能力及核心的品牌竞争力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份额会逐渐向规模以上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④自动化、科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芝麻深加工行业进入门槛低,自动化程度低,芝麻深加工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营养价值及口感需求的不断增加,能够稳定产品质量和口感的自动化生产线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投入的增加,不断提高与生产和销售紧密结合的研发水平是芝麻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科学选材、养殖管理、加工管理等将有利于提高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