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规级芯片概述及分类
车规级芯片是指专门为汽车应用设计和制造的芯片,满足严格的汽车行业相关标准规定。与消费级和工业级芯片相比,其需要满足更高的工作温度范围、工作稳定性、不良率和使用寿命等要求,以确保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中能够稳定运行,避免因芯片故障导致的安全隐患。根据功能划分,车规级芯片主要分为计算及控制芯片、功率芯片、传感器芯片及其他芯片。
2、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为车规级芯片行业带来新增量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总体维持在2500万辆以上,且自2021年起逐年上升,2024年分别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为车规级芯片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新增了“三电系统”,且智能化程度更高。因此,新能源汽车对车规级芯片需求也更大,搭载车规级芯片的数量约为传统燃油车的1倍以上。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2024年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为车规级芯片行业发展带来了新增量。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单车车规级芯片平均使用量增加,车规级芯片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不断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向发展,车规级芯片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进一步拓展车规级芯片增长空间,带动单车车规级芯片平均使用量增加。数据显示,我国传统燃油汽车单车使用车规级芯片的平均数量由2012年的438颗增长至2022年的934颗;新能源汽车单车使用车规级芯片的平均数量则从2012年的567颗增长至2022年的1459颗。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单车车规级芯片平均使用量增加以及利好政策助力等因素推动,我国车规级芯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达到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0.49%。未来,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推动下,预计我国车规级芯片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到2025年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4、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提升,但仍然偏低
我国车规级芯片行业整体进入门槛高,技术、认证、资金和人才等壁垒高企,新玩家入局难度大。同时我国车规级芯片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基础相对薄弱,在技术水平、人才储备、产业生态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国车规级芯片市场竞争格局主要由英飞凌(德国)、恩智浦(荷兰)和瑞萨(日本)等国外厂商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随着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及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政策推动,我国车规级芯片国产替代进程逐步推进,国产化率由2020年的5%左右上升至2023年的10%左右,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其中计算和控制类芯片国产化率不足1%;传感器芯片国产化率达到4%。提升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对保障我国汽车供应链安全、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产替代仍是未来车规级芯片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其国产化率仍将不断提升,预计到2025年提升至25%左右,其后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第一章 | 统计范围及所属行业(报告统计范围、所属行业、产品细分、行业壁垒等) |
第二章 | 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 |
第三章 | 全球车规级芯片总体规模分析(产能、产量、产能利用率及发展趋势) |
第四章 | 全球车规级芯片主要地区分析(销量、收入及增长率等) |
第五章 | 全球主要生产商分析(包括公司简介、车规级芯片产品型号、销量、收入、价格及最新动态等) |
第六章 | 不同产品类型车规级芯片分析(全球不同产品类型车规级芯片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
第七章 | 不同应用车规级芯片分析(全球不同应用车规级芯片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
第八章 | 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政策环境分析、驱动因素、政策动向等) |
第九章 | 行业供应链分析(产业链、上下游分析、销售渠道分析) |
第十章 |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研究成果及结论 |
报告数据展现 | 历史数据2019-2024年,预测数据2019-2031年 |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4-2025)
《2025-2031年中国汽车铁芯行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与投资策略研究预测》
《2025-2031年房车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2025-2031全球与中国轮胎市场规模调研报告(产业链、市场份额、主要厂商及区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