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膜材料是指具有特定功能或性能的薄膜材料,其功能性显著超出了普通薄膜的基本属性。这些材料通常由高分子材料、金属或其他特殊材料制成。功能性膜材料不仅可以执行基 本的物理隔离任务,还具备各种额外的特殊功能,例如增强显示效果、提高能效、抗静电、热收缩、防紫外线、导电、阻隔油污等。这些功能使其在特定应用场景中表现出比普通膜更为显著的性能。
按应用领域分,功能性膜材料可被分为——消费电子和光学显示:在消费电子和光学显示领域,功能性膜材料具有多种关键应用和作用。汽车行业:在汽车领域,功能性膜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涉及保护膜、离型膜、胶带和预处理膜等产品。其他行业:例如在机械制造和电子设备中,膜材料可以为产品提供保护,防止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遭受物理损害、化学污染和环境侵蚀。在建筑领域,建筑玻璃膜被广泛应用于玻璃幕墙、阳光房、公共建筑和家庭玻璃等。
上游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主要由功能性膜材料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与设备制造两部分构成。
中游产业链——中游玩家主要是功能性膜材料的制造商和加工商,主要聚焦于功能性膜材料的制造和加工环节。
下游产业链——下游产业链主要涉及功能性膜材料的模切厂、组装厂及应用厂商。
下游市场应用广泛,新兴领域需求增长——功能性膜材料的下游市场应用广泛,从电子产品、汽车电子、汽车装饰,到家用电器、医药、 航空航天等领域,功能性膜材料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市场需求。2023年,中国功能性膜材料市场规模超1,800亿。
与此同时,中国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进入加速转型升级期,高端制造业与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功能性膜材料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消费电子、新能源、电动汽车、 AR/VR、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医疗电子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迅速发展,为功能性膜材料的 国产化进程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高端制造业对功能性膜材料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这不仅推动了相关技术的持续研究与突破,也加速了功能性膜材料的国产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中国功能性膜材料的供给安全与稳定。
国家政策优势促进行业稳步发展——中国功能性膜材料行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正 稳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本)》明确将功能性膜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列为鼓励 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1 个部门联合发 布的《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在满 足政策规划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基础上,有序承接发展新材料、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 息、可再生能源等优势产业,这为功能性膜材料行业的区域布局和资源配置提供了政策保障。
中国功能性膜材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新型工业化与数字经济:双引擎驱动功能性膜材料行业的发展功能性膜材料行业的发展将在新型工业化与数字经济的双重推动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5G 商用技术、智能制造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领域对高性能膜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同时,电子信息行业景气度回升,消费电子等下游行业需求的复苏,也为功能性膜材料行业的发展重新注入发展活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不仅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 ,也为功能性膜材料行业发展奠定基础。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加强材料的国产化进程,而功能性膜材料的国产化将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数字经济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功能性膜材料行业将在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多重作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制造业迈向新的高度。
产品实现技术突破与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近年来,中国高端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战略性和基础性的支柱产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下游需求国产替代加速的主基调下,中国功能性膜材料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然而,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产品、资金和客户等方面的优势,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实力 ,那些不具备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企 业将逐步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因此,持续进行研发和创新,尤其是在高端 离型膜等产业链关键材料上的技术突破,是推动产业升级、保障产业链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离型膜企业自身来讲,也只有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实现产品突破,才能保持长期的竞争实力。
产业生态协同的发展趋势:中国功能性膜材料行业正在迎来一场以产业生态协同发展为核心的深度转型。总体来看,功能性膜材料行业的未来发展将更加依赖产业链的集成化发展与产业生态的构建。这种集成化不仅意味着生产环节的整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形成一个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