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处理器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国统调查报告网(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 )最新公布《2016-202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处理器市场研究报告》 提供项目各领域产品的行业研究报告、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报告、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专项调研等市场咨询服务。更多市场调查咨询请与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联系。
随着ICT变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数据业务流量的爆炸式增长虽然给运营商带来了一定收入,但更多的是网络投资压力。如何做好“流量经营”是运营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而言亦是如此。
近几年来,中国移动数据流量增长率均超过150%,数据业务流量已经成为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受到TD网络和终端因素的影响,中国移动在流量业务发展方面与竞争对手却存在差距。目前,中国移动手机上网业务占总收入比不高,且手机上网仍以2G为主,3G流量占比远低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其流量经营正面临较大挑战。
在网络方面,随着中国移动TD六期建设即将启动消息的传出,中国移动也即将实现打造一张深度覆盖、超大容量的TD-SCDMA“精品网络”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3G用户上网体验;但是,考虑到3G客户的主要来源是现网2G客户的换机升级,因此,除网络因素以外,TD终端的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移动能否在“流量经营时代”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成绩:TD终端打赢“翻身仗”
对于运营商而言,在“流量经营时代”,除网络因素以外,终端就成为其迅速争夺客户、推广新业务的另一把利器。随着3G发展的如火如荼,3G终端对整个3G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终端领域已成为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必争之地。
在3G商用初期,由于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与中国联通的WCDMA产业链起步较早,其终端产业链也相对成熟完善;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相比,中国移动早期的TD终端存在品种少、质量差、价格高等诸多问题,终端也一度成为制约中国移动TD发展的瓶颈。
不过,我们现在也欣喜地看到,经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目前TD终端产业链正日趋成熟。当前,TD终端可谓质量稳定、解决方案多样、并具备成本有优势:首先,由于中国移动严格的入库测试和心机库管理模式,TD终端质量与WCDMA、CDMA2000终端质量相当;同时,AP+MODEM/SOC/低端单芯片的方案已经成熟;此外,由于专利费低,研发TD终端还具备一定成本优势。
TD终端的进步究竟有多大?下面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截至目前,TD终端款式已从最初8款增加到700余款,2013年前7个月TD入网测试终端达193款,上半年TD终端合作伙伴新增50余家达到近300家;此外,高通公司最快将在2013年第三季度末推出TD-SCDMA芯片。
其实,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以三星Galaxy S2、中兴U880等明星机型推出为标志,TD终端已逐渐能做到与其他终端“同时、同质、同价”三同步上市。特别是近期三星Galaxy S3、HTC OneX、华为P1等高端机型的强势推出,更是证明了TD终端产业链已完全成熟。
中国移动究竟施了什么“魔法”使得原本弱小的TD终端产业变得如此强大?其实,中国移动在TD终端方面的投入相当可观。在TD终端产业发展初期,中国移动主要以资金扶持为主,例如中国移动提供6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与手机终端厂商和芯片制造商联合研发设计满足市场需求的终端产品,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移动在业界领先的创新能力和推动TD产业发展的坚定信念。
除了资金方面的扶持,TD终端产业要想实现真正的腾飞,专业化运营也是一条必经之路。2011年10月28日,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移动终端业务的专业化运营时代正式开启。可以预言,TD终端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思考:终端集采是把“双刃剑”
不过,在取得令人欣喜成绩的同时,TD终端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伴随一些问题。例如,2013年6月引发业内震动的TD终端集采,所有机型价格创下新低,且无一主流厂家入围。其中,价格最低的两款功能手机,报价只有100多元,一款带有CMMB功能的TD手机报价不到300元,还有两款普及型智能手机分别报价400多元和500多元。在这次TD终端集采中,甚至传出由于中标价格过低,部分手机厂商拟弃标。
无可否认,如果TD终端集采价格过低,势必会导致许多主流终端厂商失去参与积极性,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未来TD终端的种类及质量。一位接近中国移动的人士指出,“其实,TD终端产品销量与竞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是因为TD终端款型数量偏少、2012年新上市机型不足、特别是千元智能机及高端旗舰机不足、产品上市时间普遍落后于竞争机型、TD手机产品库更新较慢。”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1-5月,TD终端销售1900万部,占全国3G终端销量的28.8%,且以低端、非智能手机为主,其中1500元价位以上的TD手机销量仅为WCDMA的16%;2013年1-5月,TD智能机销量为862.6万部,占TD终端销量的45%,远低于WCDMA的94.3%,TD智能机在3G智能机份额中仅占18%,难以有效支撑中国移动的流量经营要求。
数据同时显示,目前,TD终端在库产品达500余款,但目前在售TD手机仅292款,远低于竞争对手;2012年新上市TD手机仅46款,同期CDMA2000手机上市新品近90款,WCDMA手机上市新品数量接近TD手机新品的4倍;从市场上畅销的几款机型对比来看,三星S2上市时间晚于竞争制式约2个月,目前最热销的HTC新渴望系列上市时间也晚于竞争对手2个月。
“终端集采模式有利也有弊。”该人士表示,这种以有限资源发展更多TD用户为出发点的终端集采模式本来无可厚非,但由于过度追求价格,实际是“劣币驱逐良币”,损害了产业链健康发展。最好适当改变终端集采规则或是取消集采。
改变:重塑销售渠道+合理配置营销资源
除了终端集采模式的利弊值得深思以外,中国移动现有营销体系对TD终端销售的支撑也还不够,TD终端与业务融合的营销体系仍未建立。
上述接近中国移动的人士指出,“在渠道方面,中国移动自有渠道仍以号卡销售为主,TD终端销售能力仍十分薄弱。其中,自有渠道营业厅的激励和管理考核均不适应终端销售;而合作渠道的终端销售激励不够,造成渠道仍停留在传统业务获利,导致TD手机销量积极性不高;且电子渠道尚不具备较强销售能力,与实体渠道缺乏协同。”
与此同时,在传播方面,TD终端缺乏全网集中声量的统一传播,难以形成市场声势来打造TD终端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在促销方面,TD终端销售仍以分省操盘为主,全网统一操盘、统一营销不足,各省营销节奏不一,且各省对同一机型补贴方案差异较大,资源使用效益参差不齐,同时带来了较大的渠道窜货、拆包风险,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统一终端销售和管理系统来支撑终端与业务一体化营销。
此外,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中国移动在TD终端营销资源方面的配置还不够合理,在营销资源总体趋紧的情况下,部分省将大量补贴用于新增客户,导致补贴客户中低价值客户占比较高,且各省单机补贴额差异较大、部分省合约计划不合理。例如,中国移动部分地方公司推出校园营销活动,面向新生直接赠送50元话费,但无赠送门槛、无消费约束;或者同一时间开展多项优惠活动却不限参与客户,导致大量客户重复参与。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移动正计划重塑销售渠道并合理配置营销资源。据该人士透露,“目前TD手机销售渠道很多都被堵住,导致渠道中见不到TD手机。为此,中国移动正计划重整渠道销售,将现有运作模式进行改变。目前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正在试点,将终端公司当成平台之一,并且改变补贴模式,终端补贴计划是自有渠道40%、公开渠道30%;同时,中国移动2013年将进一步加大对3G(TD)的宣传。”
2011年我国移动终端总出货量已达4.55亿部,其中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内的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1.1亿部,超过此前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总和。
对于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井喷式增长,可以肯定,这一增长趋势,预示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环境已经成熟,新产业机遇即将到来。
对于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井喷式增长,有三大原因:第一,国内3G网络建设初步完成,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增长,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快速增长提供了“硬件环境”支持;第二,终端价格大幅下降,再加上移动运营商的大力度补贴,激发了消费欲望;第三,众多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培养了用户新的使用习惯,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购买智能移动终端。
根据三大运营商数据统计,2011年国内3G用户增速明显,全年国内新增3G用户8046.9万户;截至2011年底,全国3G用户总数已达1.28亿户;2012年我国3G用户突破3亿户,增长超过100%,预示着对移动智能终端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在评级这样良好的增长趋势时,三大运营商在网络建设上还将继续发力,除了补网建设进一步提高3G网络的覆盖率外,还会加快WiFi网络建设。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移动智能终端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与此同时,移动智能终端的价格也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三大运营商加大了对移动智能终端的补贴力度,使得消费者购买成本大大降低,直接带动了移动智能终端的销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需要怎样的手机浏览器?
这是最坏的时代,选择太多反而让我们无从选择。
在参加手机QQ浏览器发布会(安卓平台3.3心逸版与X5版)的过程中,心中一直存在一个疑问,人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手机浏览器?是基于云、内核和HTML5的一系列创新吗?是关于UI、交互的一系列人性化设计么?毫无疑问,这些我们都需要,但它们却并不是关键。
首先,从品牌上讲,我们将不再需要那些互联网时代的老面孔了。我们终于可以告别百看生厌、频繁崩溃的IE了,但我们也将错过创新与上进的火狐与搜狗。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不再是老兵残将的天下,必将涌现出一系列崭新的品牌,这由PC与手机的显著差异而决定,也是时代变迁所导致的产品进化与重新选择。目前不论是市场份额较高的手机QQ浏览器、UC浏览器,还是新锐的海豚浏览器、天天浏览器,它们除了在技术与UI方面的不断创新外,其共同特点就是“新”。
新人笑,旧人哭。
其次,从数量上讲,人们将需要多个手机浏览器。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特性的手机浏览器将存在共生并存的可能。基于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一系列应用,都走向不可避免的APP化。不同的APP、不同的手机浏览器或许都只是点缀用户手机的一个图标而已,它们共同瓜分着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这也给所有手机浏览器厂商带来新的希望:移动互联网的浏览器市场份额将不是百分百,而是百分之一百二、百分之一百五这么大,只需要有特色,有差异化,就存在被手机用户选择的可能,长尾现象在移动互联网上将更加突出。
共生并存,长尾现象。
最后,当然是开放。刚刚过去的2011年可以被称作开放元年,也可以被称作移动互联网元年。这一年不仅更多的平台商猛推开放平台,同时手机网民也在飞速增长,突破3亿大关。二者看似毫无关联但却息息相关。开发者们开发的第三方应用并不是只适用于某一个平台,而存在多平台、跨终端的特性。基于网页端、手机端、平板电脑端的植物大战僵尸同样受欢迎,掌上论坛、好豆菜谱等APP应用也一定有安卓、IOS与Windows7三大版本。但基于手机浏览器的WebAPP开放平台,开发者不需要对不同的操作系统重新开发,只需要开发适合这款浏览器的WebAPP就可以,用户也不需要在手机上下载那么多APP,只需要手机浏览器就能满足所有需求。
手机让开放更彻底。
总结下,除了技术与UI外,“新”、“多”与“开放”,这将是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最需要的手机浏览器特点。从当下的手机浏览器的市场份额情况来看,也显著的反映了以上特色。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第4季度,在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品牌份额方面,手机QQ浏览器、UC及Opera浏览器分别占据着39.9%、39.0%及11.4%的比例,3G门户、海豚和天天分别占据3.2%、2.2%与0.6%。
其中,即便是市场份额第一的手机QQ浏览器,也在不断推出云账号中心、二维码扫描、语音控制等功能来与同行差异化,更是重头戏的推出了WebAPP应用中心,力求建立最丰富实用的Web应用大全,让手机用户享受第三方应用带来的乐趣,WebAPP应用中心的建立也必将会推动HTML5应用的快速发展。
从这个市场份额上,我们看不到那些在互联网上称霸的浏览器,我们看不到封闭的IE,我们看到的是不断涌现的新锐浏览器以及更加开放的生态环境。从这一点说,手机浏览器市场与移动互联网让我们如此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