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如何玩转“互联网+”?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各行业的热门词语,并逐渐从概念走向实践。但对于一些传统国企来说,如何拥护“互联网+”这朵带刺的玫瑰,则显得有些纠结。原因在于互联网模式允许并鼓励不断尝试,国企则囿于大体量、重包袱,对试验的风险极为敏感。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国统报告网(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 )最新公布《2015-2020年中国互联网服务行业市场发展战略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预测报告》 提供项目各领域产品的行业研究报告、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报告、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专项调研等市场咨询服务。更多咨询与相关报告请登录我司网站进行查询: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
国企如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这需要主动转型的勇气,需要认清风险、防控风险的智慧,更需要国企内部上下一心的执行力。
为我所用 加出优势
提起国企长虹集团的董事长赵勇,他在业内如今有了一个新称号:赵布斯。这不仅是因为他在新品发布会上喜欢穿T恤,更源于他管理下的长虹集团正将“拥抱互联网”内化为发展的行动力。
首款三网融合智能电视CHiQ电视、能识别儿童有没有踢被子而智能调节温度的空调、能监测食物保质期和新鲜度的云图像识别智能冰箱……自去年以来,长虹集团新产品不断问世,让外界对这家老牌家电国企刮目相看。而这些产品的“操盘手”,是一个由“80”后主打的研发团队。
年轻人和新产品,赵勇理解的“互联网+”,更注重其与企业优势的结合,为我所用。长虹的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传统硬件制造、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这让其在探索智能化、互联网化和协同化的转型上走得更加平稳。
当然,也有在互联网转型方面走得另类的国企,格力集团就是其中一个。
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格力集团也在寻求用“互联网+”寻找消费痛点,提供个性化服务。无论是高调进入被誉为互联网入口的智能手机,董明珠亲自出镜担任颜值担当;还是联手电商京东,向更多的农村网点渗透,格力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不断掀起风浪。
需要指出的是,格力对互联网的拥护看似激情,在实际布局上却显得相当谨慎。董明珠不止一次在公开讲话中阐明互联网的“工具性”地位。她曾说,“我认为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没有实体经济,工具有什么用?”
因此,格力面对互联网时,更多地将其运用在构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上。按照董明珠的说法,根据这个主系统,格力才研发了基于互动平台功能的智能手机。
创新思维 融合发展
当前,“互联网+”正在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业态,越来越多的国企意识到,国企改革不仅要在科技创新上发力,更要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上做文章。
互联网思维本质是互动、联接、开放。对于大多数国企来说,就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一些传统的、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重构企业的产业空间和业态布局,最终实现融合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一些传统钢铁国企,通过“触网”,和深谙互联网经营的民营资本建立合资公司,扩大了自身的市场份额。一些出版传媒国企,通过业态创新,能小则小,能大则大,小的有特色,大的形成以现代大型书城为主力业态的文化消费综合体,以大融合实现了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