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我国智能化农机技术 与装备研究硕果累累
6月3日,“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项目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是“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项目,由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牵头,近60家单位产学研结合,围绕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新兴产业技术领域发展的需求,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延伸产业链、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国统报告网(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 )最新公布《2016-2021年中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市场竞争策略及投资潜力可行性研究预测报告》 提供项目各领域产品的行业研究报告、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报告、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专项调研等市场咨询服务。更多咨询与相关报告请登录我司网站进行查询: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
该项目从智能化共性技术研究、重大装备与智能设施开发两个层面,统筹储备前沿性技术和重大农机装备原创性技术开发,部署了高效收获、高速栽插、精密精播环节的土壤植物机器互作规律共性技术研究,部署了跟踪国际前沿、推动技术集成创新的瓜菜田间生产、种子智能化加工、自动嫁接育苗以及茶园智能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研究,部署了围绕低碳、节能、减排、增值等目标要求的植物工厂化低碳生产、农产品智能化分选与节能加工等前沿性技术研究与成套装备开发,共设置了10个课题。
项目自2012年启动实施以来,近60家单位组成10个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团队,投入近800多名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参与到项目研发中,投入资金超2.77亿元,专项经费投入近1.14亿元,突破了智能栽插和高效采收、植物生长过程和环境信息实时监测、种肥水药按需施用控制等一批智能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制了旱田高速移栽、水稻植保、智能化稻麦收获、智能化种子精细加工、全自动嫁接育苗、瓜菜智能化生产、植物工厂化生产、农产品智能化分选及节能加工等近1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与设施,在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以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试验示范、中试生产基地(线)70多个(条),推进了一批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及转化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构建了三大粮食作物及蔬菜从种子、种植生长过程、保质采收、产后加工的生产装备智能技术体系,为高品质规模化制种、高质量秧苗规模化生产、精量播种与精细管理、高效低损收获、保值增值分选等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撑,奠定了以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带动我国农机装备技术升级换代的前期研究基础,有力推进了农业装备多功能、智能化统筹发展,支撑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技术应用标准化发展。
一是种子智能精细选别与加工技术满足了我国高品质种子规模化生产急需。初步解决了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种子、蔬菜种子的数控干燥、精细选别加工、智能包衣、种子活性检测,以及规模化生产线智能控制等智能化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我国种子加工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在种子加工装备及种子生产企业实现了大规模应用,满足了我国高品质种子规模化生产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