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业须做好提质增效“加减法”
2016年,石化产业开局复杂。一季度,行业运行呈现稳中略升的态势,但下行压力依然不小,行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如何化解传统领域的过剩产能,并在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有所突破,考验着整个行业的智慧。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国统报告网(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 )最新公布《2015-2020年中国石化过滤材料市场运营状况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提供项目各领域产品的行业研究报告、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报告、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专项调研等市场咨询服务。更多咨询与相关报告请登录我司网站进行查询: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
一季度整体效益有望好转
今年以来,石化行业上下游效益走势继续分化。统计数据显示,1至2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3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2%,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主营收入利润率为4.6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显示化学工业效益继续好转。
与此同时,上游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则首次出现行业性亏损,净亏损额203.4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52亿元。不过,目前重点企业效益已出现明显改善态势,预计3月份可望实现累计扭亏为盈。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初步分析认为,行业经济运行3月份的积极变化,主要是原油价格回升和春节后市场补库存的拉动等短期因素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期结构调整的作用还远未形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压力犹存,行业结构性过剩的矛盾依然突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复杂,运行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化工新材料领域亟待突破
提及“十三五”期间石化业面临的挑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首先便提到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方面,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而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则仍需大量进口。
“产品性能雷同,大量产品同时竞争中低端市场,关注同一领域和同一区域,竞相压价,导致原料短缺,企业效益下滑。此类问题多发生在中下游产业领域,尤其是化工材料、单体及专用化学品。”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表示,产品档次低、差异化程度低是化工业传统领域普遍面临的问题。
与此同时,作为石化产业的中高端、高附加值部分,化工新材料发展却较为缓慢,整体自给率水平较低,部分高端产品生产在国内甚至仍属空白。来自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信息显示,2015年,建材、轻工等传统下游市场对大宗石化产品需求的增长加速回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却又主要依赖进口。结构性过剩仍然是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国内化工产品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领域,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很高,市场需求量大,但目前我们却无法掌握核心技术。这种短板甚至到了‘卡脖子’的程度。如我国PX(对二甲苯)对外依存度达到50%,EG(乙二醇)对外依存度甚至超过了70%。”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说。
记者从2016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了解到,高性能及高端牌号化工新材料仍大量依赖进口。以高性能纤维为例,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在包括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建筑、通信、机械、环保、海洋开发、体育休闲等在内的多个领域内,高性能纤维都有着广泛的用途。“中国制造2025”所确定的十大领域里,七大领域都与高性能纤维密切相关。有分析认为,全球化纤产量最近10年增速为3%左右,而高性能纤维在全球范围内正以接近30%的速度增长,未来5到10年应是其发展黄金期。这也可以解释以高性能纤维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不仅写入行业“十三五”规划指南中,还占据着较为突出的位置,行业上下对此可谓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