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进入制造业争夺时代 中国如何重塑新优势?
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在成本优势下降的今天,如何通过竞争力换挡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国统报告网(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 )最新公布《2016-2021年中国家电制造设备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提供项目各领域产品的行业研究报告、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报告、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专项调研等市场咨询服务。更多咨询与相关报告请登录我司网站进行查询:www.gtdcbgw.com www.bjzjqx.com www.chinabgw.net
在7月2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举办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讨会”上,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与德勤联合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以及人才、创新、法律环境等方面的短板,这一地位正面临美国的挑战。
单一依靠成本优势来取胜的时代正在远去,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正从此前的“成本创新”向更广泛的技术、产品创新腾挪,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互联网 制造是中国面临的难得机遇,中国有望在这些领域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中美角逐制造业最强国
报告认为,中国制造业除了传统的成本优势外,基础设施的长远发展巩固了先进技术对未来制造业的作用,同时,科研投入提高、中产阶级扩大等新的优势也正在形成。
研发方面,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国内研发总支出占GDP比重从2000年的0.9%提高到2014年的2%,从绝对数来看,从2000年的410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447亿美元,增长了700%。
与此相应,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专利申请年增长率为31%,从2000年的579件增加到2014年的25539件,申请专利数量仅次于美国与日本。
报告认为,中国中产阶层正在快速增长,有望于2022年达到6.3亿,中层阶层消费占家庭消费数量的78%,而2000年这一数字仅有4%,这将形成强大的国内产品消费市场。
此外,中国还是强大的原料供应基地,这有利于制造业成本的下降,而基础设施建设比其他亚洲国家也都更具竞争力。
但报告也指出,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劳动生产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监管效率不高的挑战。与此同时,美国正和中国争夺第一名的位置,报告认为,到2020年美国有可能反超中国,成为第一。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下降,而在人才、创新、能源政策、基础设施、法律环境方面表现皆不及美国,是美国可能超过中国的主要原因。”德勤中国合伙人董伟龙解释。
报告称,自2005年以来的十年期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五倍,比1995年涨了15倍,这使得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成本套利下降,一些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已经把他们的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或搬回自己国家。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表示,报告所指向的制造业竞争力,侧重于工业中的制造环节,因而更多反映了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制造环节的竞争力特别取决于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对比,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但生产率未能同比例上升,竞争力就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