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随着眼病发病率逐年提高,人民群众对视觉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选择性眼科手术需求的增长,中国眼科诊疗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接诊与眼科病床的扩建速度。因此中国眼科市场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37%。而且这是一个“新兴市场”,一切都刚开始。目前公立医院已经全面覆盖领域,大而全;现在民营资本能进入的领域就是眼科、生殖泌尿科等细分市场,“小而精”是他们的特点。具体到眼科医院的主要赢利模式上,则颇为多样化,包括眼科手术、医药服务、眼科护理产品等。白内障、青光眼和角膜病是我国三大主要致盲性眼病,随着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等的变化,这些致盲眼病越来越“青睐”年轻人,渐呈低龄化增长之势。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中国电脑眼病患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
目前,全球范围内患有视力损害的人口大约为3.14亿,其中有4500万例盲症。发展中国家的视力损害患者较多,约占全球的87%。由于卫生条件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因传染性疾病而致盲的患者人数已大大减少,而与年龄相关的视力损害正在增多。由于全球人口正在逐渐趋向老龄化,眼科医疗市场上眼病患者治疗的比例稳步上升,诸如白内障、青光眼以及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等主要眼科疾病将会越来越多。2011年,全球眼科处方药市场达到了150亿美元,是眼科医疗市场最主要的市场。跟国外200亿美元规模的眼科市场相比,国内的眼科市场规模仅200亿元人民币。在我国13亿多人口中,约有900万人失明,且以每年45万例的速度增加。其中一半以上是可以通过手术救治复明的。
潜在需求大是我国眼病医疗行业的最大特点。我国眼病潜在治疗需求大,未来随着就诊率的提高,需求将进一步被拉动。民营眼科医院大举进攻眼科医疗市场,目前还未对公立医院眼科造成明显影响。老百姓对公立医院品牌的信任根深蒂固,短期内不太会受新品牌的“诱惑”。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仍是大型公立医院眼科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民营眼科医院发展迅猛,对公立医院眼科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些民营医院以其更加市场化的服务理念与管理手段,大有与公立大医院分庭抗礼之势
报告用途及价值
本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卫生局,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眼科医疗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
本眼科行业报告,立足于眼科医疗行业整体发展大势,对中国眼科医疗行业运行数据、市场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眼科医疗各个大类及各区域市场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眼科医疗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为眼科医疗企业生产、销售、研发机构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订购赠送
订购本报告,可获赠最新版《》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眼科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章 中国眼科行业发展环境 1
第一节 眼科行业及属性分析 1
一、行业定义 1
二、国民经济依赖性 9
三、行业周期属性 11
第二节 经济发展环境 13
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 13
二、2010-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22
三、经济结构调整 35
四、国民收入状况 42
第三节 政策发展环境 48
一、产业振兴规划 48
二、产业发展规划 51
三、行业标准政策 53
四、市场应用政策 54
五、财政税收政策 55
第二章 中国眼科生产现状分析 67
第一节 眼科行业总体规模 67
第二节 眼科光学仪器产能概况 69
第三节 眼科市场容量概况 70
一、2006-2012年市场容量分析 70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72
三、2012-2016年市场容量预测 77
第四节 眼科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77
第五节 眼科产业供需情况 81
第三章 2012年中国市场分析 82
第一节 我国整体市场规模 82
一、总量规模 82
二、增长速度 82
第二节 眼科光学仪器市场分析 86
第三节 市场结构分析 95
一、产品市场结构 95
二、品牌市场结构 96
三、区域市场结构 97
第四章 2012年中国眼科市场供需监测分析 99
第一节 需求分析 99
第二节 供给分析 99
第三节 市场特征分析 99
第二部分 眼科行业运行分析
第五章 2012年中国眼科市场竞争格局与厂商市场竞争力评价 105
第一节 竞争格局分析 105
第二节 眼科主力厂商市场竞争力评价 105
一、产品竞争力 105
二、渠道竞争力 107
三、品牌竞争力 113
第六章 我国眼科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114
第一节 眼科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114
第二节 眼科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114
第三节 眼科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 116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 116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 116
第七章 眼科行业竞争绩效分析 119
第一节 眼科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 119
第二节 眼科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122
第三节 眼科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 123
第四节 眼科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 123
第五节 眼科市场分销体系分析 124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 124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 128
第八章 2012年眼科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130
第一节 国际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130
一、2013-2017年经济增长与需求预测 130
二、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发展策略预测 131
第二节 我国资源配置的前景 136
第九章 我国眼科行业投融资分析 145
第一节 我国眼科行业外资进入状况 145
第二节 我国眼科行业合作与并购 146
第三节 我国眼科行业投资体制分析 147
第四节 我国眼科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 148
第三部分 眼科市场策略及重点企业分析
第十章 眼科产业投资策略 151
第一节 产品定位策略 151
一、市场细分策略 151
二、目标市场的选择 151
第二节 多元化发展策略 153
第三节 渠道销售策略 154
一、销售模式分类 154
二、市场投资建议 157
第四节 品牌经营策略 158
第五节 服务策略 158
第十一章 我国眼科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161
第一节 爱尔眼科医院 161
一、公司基本情况 161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67
第二节 深圳市眼科医院 171
一、公司基本情况 171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71
第三节 深圳科美眼科医院 172
一、公司基本情况 172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72
第四节 博爱眼科 174
一、公司基本情况 174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75
第五节 普瑞眼科医院 176
一、公司基本情况 176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77
第六节 山西省眼科医院 178
一、公司基本情况 178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79
第四部分 眼科产业投资前景分析
第十二章 2012中国眼科产业投资分析 184
第一节 投资环境 184
一、资源环境分析 184
二、市场竞争分析 186
三、政策环境分析 197
第二节 投资机会分析 204
第三节 投资风险及对策分析 207
第四节 投资发展前景 210
一、市场供需发展趋势 210
二、未来发展展望 211
第十三章 眼科相关产业2012年走势分析 214
第一节 上游行业影响分析 214
第二节 下游行业影响分析 217
第十四章 眼科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 225
第一节 眼科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225
第二节 眼科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 226
第三节 眼科行业集中程度分析 227
第十五章 眼科行业风险趋势分析与对策 229
第一节 眼科行业风险分析 229
一、市场竞争风险 229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230
三、技术风险分析 231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232
第二节 眼科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235
一、2013-2017年眼科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235
二、2013-2017年眼科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244
三、2013-2017年眼科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248
四、2013-2017年眼科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255
五、2013-2017年眼科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260
第十六章 眼科产业投资风险 267
第一节 眼科行业宏观调控风险 267
第二节 眼科行业竞争风险 273
第三节 眼科行业供需波动风险 273
第四节 眼科行业技术创新风险 277
第五节 眼科行业经营管理风险 277
第十七章 2013-2017年中国眼科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279
第一节 2013-2017年眼科行业国际市场预测 279
一、眼科行业产能预测 279
二、眼科行业市场需求前景 279
第二节 中国眼科行业发展趋势 280
一、产品发展趋势 280
二、技术发展趋势 281
第三节 2013-2017年眼科行业中国市场预测 283
一、眼科行业产能预测 283
二、医疗行业市场需求前景 283
第十八章 眼科行业投资机会分析研究 308
第一节 2013-2017年眼科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 308
第二节 2013-2017年眼科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 308
第三节 2013-2017年眼科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 311
第十九章 眼科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314
第一节 “”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意义 314
一、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314
二、企业强做大做强的需要 317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318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 321
一、科学性 321
二、实践性 322
三、前瞻性 322
四、创新性 323
五、全面性 323
第三节 “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依据 324
一、国家产业政策 324
二、行业发展规律 327
三、企业资源与能力 329
四、可预期的战略定位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