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环保行业

环保行业

2020年危废处理行业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2020年危废处理行业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固体或液体废物。最新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将危废由原来的49类362种调整为46大类479种,包括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其他危险废物等。危险废物来源广泛而复杂,主要来源于化学工业、炼油工业、金属工业、采矿工业、机械工业、医药行业以及日常生活过程中。国内将危险废物分为46大类共479种,包括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其他社会源危险废物等。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危险废弃物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加。此外,由于危险废弃物覆盖种类的增加,也是导致危废产量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危废处理关乎国民健康与生态安全,我国对危废领域的重视度正在不断提升,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危废处理的要求正在提高。由于我国危废处理产业起步晚,目前行业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在2018年政策收紧的情势下,危废行业将持续高速发展。

目前,危险物质已经有一定得量。我国每年约有300万吨危险废物临时储存在各生产单位,累计储存量己达3000万吨以上。每年有数千吨危险废物被排放到环境中,污染隐患极大。我国先后曾有70多家铬盐生产厂点,目前有2/3以上的企业因各种原因关停和破产,遗留约450万吨的铬渣堆置在原地,大多未得到治理,造成巨大隐患。废碱、废酸、石棉废物、有色金属冶炼废物等是危废的主要成分。2015 年,工业危险废物中,产生量较大的为:废碱623.0 万吨,占15.7%;废酸571.2 万吨,占14.4%;石棉废物549.2 万吨,占13.8%;有色金属冶炼废物388.9 万吨,占9.8%;无机氰化物废物355.5万吨,占8.9%;废矿物油213.0 万吨,占5.4%。各行业危废产物: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是废酸392.5 万吨、废碱100.1 万吨,分别占该行业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的51.4%和1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是有色金属冶炼废物374.0 万吨、无机氰化物废物116.4 万吨,分别占该行业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的60.4%和18.8%;非金属矿采选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是石棉废物548.5 万吨;造纸和纸制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是废碱466.8 万吨,染料、涂料废物23.3 万吨,分别占该行业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的92.2%和4.6%。根据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非法排放、倾倒、处理3吨以上危废将入刑,这使得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由承担民事责任上升到承担刑事责任,促进危废处理行业需求的释放,也是我国危废处理行业启动的关键点;2016年国务院下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对以含铬、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废物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抗生素菌渣、高毒持久性废物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且明确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二次污染的控制要求及综合利用过程环境保护的要求,促进危废处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体现国家对于环境整治的决心;2017年环保督查如火如荼,地方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环保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停产整改甚至关停成为常态;2018年新的《环境保护税法》即将实施,环保税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环保监管的日常化和规范化。以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数据为基础,假设未来几年危废产生量保持过去十年复合增长率12%的增速,假设单位处置成本为2500元/吨,则预计2020年危废处置市场为613亿元,2018-2023处置市场空间增长近500亿元。考虑到还有大量的危废没有进入国家统计口径,若未来几年这一部分的危废产生量逐渐释放,市场空间还将提升2-3倍。近年来国家环境政策频出。一方面,环境监管趋严,倒逼产废企业规范危废处臵,扩大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危废种类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新增117种危险废物,原分类调整为46大类别479种,与两高司法解释接轨,对危险废物实施精细化管理。2019年5月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了“清废行动2019”工作会,将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126个城市进行摸底排查,分类处置,确认整改,推进固体废物从乱推乱放到分类规范、科学处置转变,表明了政府对危废非法倾倒零容忍态度。近年来,中国危废处置量快速增长,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现状分析及赢利性研究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347 万吨,同比增长34%。综合利用量为2824万吨,同比增长38%;处置量为1606 万吨,同比增长37%;贮存量为1158 万吨,同比增长43%。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危废处置量增长至2551.56万吨,创历史新高。2012-2017年危废处置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5%,2018年危险废弃物处置量在2900万吨左右。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邱启文曾这样定义危废处置:"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的基础。"根据《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7年,202个大中城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达4010.1万吨。2019年3月28日召开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邱启文司长称,截至2017年,全国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是7500万吨,是2012年的2.3倍。不过同样是2017年,我国危废产量高达6936.89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7.4%,整体处理能力不足,更何况危险废物的实际产生量可能远远高于统计口径。从危废综合利用量的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稳居全国第一位,2016年,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较大的省份为山东607.07万吨,占全国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的29.62%;湖南221.81万吨,占全国工业企业的10.82%;青海139.47万吨,占全国工业企业的6.8%;云南110.13万吨,占全国工业企业的5.4%;江苏127.76万吨,占全国工业企业的6.23%;全国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1.55%。共有11个省份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东和湖南超过80%。 目前国内危废市场的参与者众多,随着危废处理“量价齐增”的情况延续,从传统危废处理企业东江环保、光大绿色环保、高能环境,到全产业链拓展的大型环保公司东方园林、北控水务,再到资金实力雄厚的新兴力量海螺创业、雅居乐,均在危废行业持续开疆拓土。但是危废处理市场集中度仍相对较低,根据统计,2018年危废处理企业总产能仅占全国总产能7.2%,仍有大量的危废处理产能需要企业自行消化,或被小型企业所瓜分。2018年,全国200个大、中城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达4643.0万吨,综合利用量2367.3万吨,处置量2482.5万吨,贮存量562.4万吨。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利用处置总量的43.7%,处置、贮存分别占比45.9%和10.4%,有效利用和处置是处理工业危险废物的主要途径,部分城市对历史堆存的危险废物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处置。从各省情况来看,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在前三位的是江苏、内蒙古、山东。从各市情况来看,产生量排在前三位的是烟台市(260.1万吨)、苏州市(156.4万吨)、攀枝花市(152.1万吨),前10位城市产生的工业危险废物总量为1437.2万吨,占城市产生总量的30.9%。在“十三五”时期,危废处理行业将保持较高景气度,并维持中高速增长据预计,我国危废处理需求未来5年将保持15%的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危废处理市场空间有望达到近1867亿元。根据生态环境部的规划,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要纳入当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危险废物的处置情况也将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范畴。监管的不断强化,实际危废产量与统计量的差额不断缩小,危废处理行业也朝着规范化、精细化的方向转型,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危废处理方式及技术改造升级速度加快;外资企业、上市公司、基金公司等社会资本密切关注,行业呈现明显的淘汰整合趋势;非法从事危废收集、处理的现象明显好转,行业规范程度不断提升。总体而言,随着国家环保监管的收严,危险废物处理备受瞩目,且危废处理行业正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型升级,加上危废处理能力的提升空间较大,危废处理行业未来前景将更加可观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