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村污水处理行业市场需求及发展潜力分析
农村污水处理行业中游主要以污水厂建设为主,由于农村居民点较为分散、建设大型污水处理能力需要敷设较长的管网、投资巨大、经济性较差等,与建制镇相比,乡污水处理厂数量明显要少很多。污泥最终处置向无害化、资源化方向迈进。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在最终处置上,可以根据污泥的分类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可以用化处置。比如,纯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后,可用做农肥;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污水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也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制作用于园林、绿化、鲜花的肥料;纯工业废水在进行无机化过程和有毒害气体的处理后,污泥可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
农村污水处理产业链的上游是污水处理设备,中游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厂)及污水处理工程或设施设备投入运营之后的运营、管理、监督、维护等以及其他管理性质工作,下游是需要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及生产污水处理的农户。污水处理设备按处理污水的来源可分为工业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前者适用范围适宜住宅小区、办公楼、商场、学校、部队、工厂等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废水,后者主要满足一般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求。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在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方面,《意见》明确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同时,《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农村污水治理问题再次被重点提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也明确指出要整治农村污水。与建制镇相比,乡污水处理厂数量明显较少,据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建成乡污水处理厂874个,处理能力仅有49万立方米/日,约为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2.86%。一方面建制镇人口更为集中,污水产生量更大,对污水处理厂需求较高;另一方面,支付能力上,建制镇要强于乡。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未经处理、利用的粪便和各种污水严重污染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这种情况造成了农村河道水体变黑变臭、鱼虾绝迹、蚊蝇滋生的现象,污水中病菌虫卵引起的疾病传播,使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威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建制镇和乡级行政区域污水处理厂个数分别有3409个、441个,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分别为1423万立方米/日,26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分别为53%、11%,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分别为42%、6%。可见,农村污水治理市场则存在着巨大的短板,未来可提升空间巨大。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指引下,农村污水治理成为我国新一轮污水治理领域的市场主角之一。若想真正借蓝海之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需理清目前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从治理效果出发。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一环,农村污水治理是水污染治理领域的主战场。尽管与城市污水处理率相比,农村污水处理率尚且“微不足道”,但其以快速增长之态势宣告,农村污水处理将成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总体发展迅速,取得显著进步,而且我国水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治理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和综合整治的新阶段,新时期我国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工程的投入,将进一步促进污水处理设备的发展。农村污水处理行业下游是需求主体,目前我国有250万个自然村、6.7亿农村人口,污水处理率不到10%,潜在需求巨大。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预测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污水处理行业大约形成了614亿元产值,随着市场需求释放,到2024年,这一数字可达1400亿元。我国农村供水安全堪忧、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覆盖率远低于城镇。而农村在我国的二元城乡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未来在农村饮水安全、污水处理等领域,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将有较大提高,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有望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更多具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强的大企业进入农村污水市场,它们也希望从末端治理,向规模治理、综合解决方案,以及水生态系统修复等综合性环保服务延伸。在村以上的更多区域实施区域打包,可以更好地实现规模效益,也有利于企业统一组织专业人才进行运维管理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采取管网一体,包括做统一招标,统一以县域打包的形式来进行污水治理,农村污水市场的标准化、规模化也日益发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