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供热节能行业市场竞争力及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我国南北地区冬季采暖方式的不同,我国建筑用能可以分为北方城镇供暖用能、城市住宅用能(不包括北方的供暖)、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和农村住宅用能四大类。集中供暖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的主要方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北方城镇集中供暖面积也快速增长。巨大的集中供热面积为我国供热节能服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供热节能行业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产生了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骨干企业,在业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竞争力,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随着国家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供热节能行业的市场也在扩大,越来越多的新市场参与者被吸引到这一领域,新进入者大多从业时间短,服务内容偏重于某一细分市场, 服务区域多局限于特定地区, 这些新进入者可能会加剧所在地域的市场竞争,但具有全国领域较强竞争能力的新进入者尚未大量出现,在今后一段时期,现有的骨干企业仍保持着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能源消耗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供热节能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折合标准煤数量已达到 43 亿吨,较 2000 年增长近 2 倍。庞大的能源消耗既给我国能源供给和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也间接造成了环境污染加剧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建筑能耗是社会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统计,2015 年我国建筑的总能耗约为 8.64 亿吨标准煤,约占我国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 20%,减少建筑能耗对于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我国南北地区冬季采暖方式的的差别、城乡建筑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别以及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人员活动及用能设备的差别,该报告将我国建筑用能分为北方城镇供暖用能、城市住宅用能(不包括北方地区的供暖)、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不包括北方地区的供暖)和农村住宅用能四个大类。 与北方城镇地区以外的非集中采暖区域相比,北方城镇集中供暖区域具有设施相对完善、便于实施节能改造等特点,优先在上述区域开展供热节能工作成为国家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区域冬季采暖的主要方式。我国城镇化的高速推进使得北方城镇建筑面积不断增长,北方城镇集中供热面积亦随之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披露的数据,2010 年至 2016 年全国经营性集中供热面积分别为43.57 亿平方米、47.38 亿平方米、51.84 亿平方米、57.17 亿平方米、61.12 亿平方米、67.22 亿平方米、70.70 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9%。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 2012 年 5 月发布的 《 “十二五” 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显示,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既有居住建筑有大约 20 亿平方米值得节能改造。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 2016 年 8 月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汇总数据显示, “十二五”时期,全国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 9.9 亿平方米。根据国家规划,到 2020 年末,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因此单以 2012 年所统计的 20 亿平方米而言,2016-2020 年期间尚有约 10.10 亿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需要完成改造,平均每年需改造面积约 2.02 亿平方米。据此计算,国内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市场每年需要计量温控产品约 202 万套(按照户均面积 100 平方米,每户安装1 套计量温控产品测算) 。 除此之外,我国已开始对公共建筑实施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并开始节能改造示范性工作。根据《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内共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 4,450 万平方米。截至 2014年末,我国集中供热面积约为 126 亿平方米(经过修正) ,其中有大量的公共建筑具有节能改造潜力,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试点工程的推进,公共建筑的节能需求将逐步得到释放,市场空间巨大。
供热行业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行业。由于能源消耗的增加和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威胁的存在,从长远角度来看,供热行业对于节能服务具有刚性需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专家委员会城镇供热专家组专家郭维圻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节能环保的日益重视,具备开展节能业务的地区将不断扩大,节能行业的整体服务层次也将得到提升,因此,供热节能行业的发展空间将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