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2020年智能座舱行业需求分析及市场发展空间预测

2020年智能座舱行业需求分析及市场发展空间预测

 

智能座舱是由不同的座舱电子组合成完整的体系,可实现语音控制、手势操作等智能化的交互方式,未来有可能将人工智能、AR、ADAS、VR等技术融入其中。目前在高级别自动驾驶进展低于预期的情况下,越来越多车企和互联网科技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更容易落地的智能座舱。我们将智能座舱5大构成部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中央后视镜、抬头显示 HUD、全液晶仪表、车联网模块,进行拆解,具体产业链拆解如下图所示。汽车的发展方向是解放驾驶员,智能座舱将为新一代消费者提供更简洁、高效的交互方式,我们判断其必将成为标配,因此智能座舱产业链相关公司将会有发展前景。

 智能汽车带来汽车电子电器架构变革,车内ECU架构正在由分布式向集中式架构转移。伴随汽车电子化的发展,车内ECU数量不断增多,100+ECU模块通过CAN总线(1-2M/s)进行信息交互;同时车内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车载屏幕大屏化、高清化,ADAS辅助功能在车内的不断渗透,导致单车需要承载、传输的信息量呈爆发式增长,同时带动ECU、线束等投入快速提升。智能驾驶时代,汽车电子架构正在由过去的分布式向集中式转变,域控制器将车内分成不同的功能域,底层统一由一块/多块算力主控芯片控制,大幅降低成本及能耗的同时提升模块间的交互效率。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域发展确定性最高,落地速度上,智能座舱快于智能驾驶。智能化趋势下,车企寄托于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的投入去增强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在二者上的投入逐年加大。而就落地难度来看,智能座舱的重点在于增强人机交互和娱乐化、智能化体验,智能驾驶更注重数据分析、决策到车辆控制,后者的落地难度更高。从国内外车企的布局情况来看,智能座舱已经逐步进入到在研车型的研发过程中,海外通用、大众,国内的长安、广汽、吉利等OEM均已纷纷布局。智能座舱将中控台、仪表盘、HUD、流媒体后视镜及车联网模块集成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从需求端看,网联化及智能化带来消费者对在线娱乐、智能服务的需求提升;从供给端看,一方面,智能座舱已成为车企追求差异化竞争、提升用户体验的亮点之一,OEM、Tier1均在进行积极布局;另一方面,智能座舱平台的“一芯多屏”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正在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在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诸多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国家发改委组织研究起草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于2018年初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无人驾驶汽车在中国进入开放道路测试阶段;《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将于2018年内正式施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汽车电子产生深远影响,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逐年上升。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对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改善汽车行驶稳定性、舒适性,都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加速助推汽车电子的发展。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预测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汽车智能座舱电子行业市场规模364.09亿元,同比2016年的295.73亿元增长了23.12%。2019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达364亿美元,同比增长10.3%,随着人们乘车体验要求的提高,智能座舱将加速普及,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22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46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2019年国内汽车智能语音市场规模为14.8亿元,其新车渗透率到2019年底已达到53%,目前科大讯飞以市占率55%占据国内第一,其2019年汽车智能语音出货量600万套,收入3.7亿元。未来,语音控制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预计2020年语音控制新车渗透率将达到60%,语音控制将逐渐成为智能座舱的标配。中国作为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2019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达441.1亿元,随着中国市场消费升级,智能座舱加速应用,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3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3%,高于全球增速。

智能驾驶舱提供更多车载信息和娱乐功能,相应的大部分投入在前后座的显示屏和数字仪表盘上,售价是传统中控的数倍,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汽车电子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未来随着消费者用户需求的增加,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