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咖啡产业市场盈利模式分析及投资建议可行性研究
咖啡是用经过烘焙磨粉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饮料,与可可、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全球有约三分之一的人饮用。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的咖啡消费趋于成熟,需求量日益提升。
产业链分析:咖啡从山间农作物变为一杯饮品,需要经历“种植-采摘-生豆处理-烘焙-硏磨萃取”等步骤,可相应将咖啡产业链划分为“上游种植-中游深加工-下游流通”三个环节。
上游种植环节受限于土地气候等多因素,利润空间有限。咖啡种植受气候、海拔、温度和土壤影响,产地比较集中。这一环节成本项主要包括灌溉、施肥以及人工。每杯咖啡豆用量约为15g,对应的阿拉比卡咖啡生豆为0.3元,价值贡献比例仅占1%左右。并且近年咖啡生豆供过于求,价格下行,进一步挤压了上游的利润空间。
中游深加工环节重资产投入回报期长,现有产能已完全满足需求。中游主要进行将咖啡生豆烘焙成熟豆的过程,品牌厂商规模化运作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建设咖啡烘焙工厂需要依赖重资产投入,考虑到机器采购和日常维护,以及人工、物料等成本,投资回报期较长。并且现有厂家产能完全能够覆盖需求并尚有富余,留给新入场者的市场吸引力较小。
下游产品多元渠道丰富,为利润最丰厚环节。速溶咖啡低价,即饮咖啡便捷,现磨咖啡口感好,不同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存在一定重合。下游产品附加值高,并且仍存在差异化竞争空间,还将吸引新参与者加入其中。
行业市场现状:目前,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数据统计,2013至2019年,国内人均咖啡消费量逐年上升,到2019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为7.2杯;另外,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预计到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2171亿元。
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市场调研资料:2019年国内共有超14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咖啡”,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以下简称“咖啡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的咖啡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达到3.3万家,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23.47%,其次是全球重要咖啡原产地之一的云南省,拥有超1万家相关企业,江苏省、四川省和福建省则位居第三四五位。
地域分布上,咖啡器具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四个地区的企业数量之和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近一半。
市场消费特点:有趣的是,国内咖啡消费市场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国内的咖啡爱好者们经过速溶咖啡、咖啡店现磨咖啡的消费习惯阶段,开始进入购买胶囊、挂耳等便携咖啡品类的阶段。
胶囊咖啡、滤挂咖啡等品类的消费规模呈现爆发式的增长,2018年咖啡液销售额同比提升4倍,甜甜圈挂耳咖啡等新式包装的咖啡消费规模更是提升200%以上。
随着互联网快速普及及外卖配送业务快速发展,咖啡营销方式由传统线下门店向线上营销转移,以连咖啡和瑞幸咖啡为代表的咖啡新零售商,利用互联网营销效应,开始抢占中国中端咖啡市场,有效降低咖啡文化门槛,提高咖啡宣传效应,进一步扩大受众群体。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咖啡市场运行动态监测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569亿元。2019年我国咖啡市场消费规模估计突破700亿元,人均咖啡消费量达7.2杯;到2023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10.8杯,咖啡市场规模1806亿元。
此外,近几年咖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咖啡器具、咖啡机等相关用品的消费热度也随之提升,同步促进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国内有超5千家经营范围含“咖啡器具、咖啡机”,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
产品投资前景:专家表示:未来一线城市依旧竞争激烈,开店运营成本高、风险大。二三线城市市场更为广阔,咖啡店成功率高。二三线城市咖啡消费量不断增加,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不断增加。成为中国咖啡市场及未来20年的核心推动市场。
虽然投资咖啡馆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选择投资咖啡店越来越多,并且投资人将投资的咖啡馆作为其首次产业的占18%。其中,高档中餐厅成为咖啡消费新的增长点。
同时,家庭咖啡消费将超过速溶咖啡在整体通路中所占的比例,家庭消费近年来呈增长速度较快的咖啡消费渠道,其主要原因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青年消费者的推动,家用咖啡机的普及。在2020甚至会超过速溶咖啡成为首要的咖啡消费渠道。
目前,中国咖啡消费市场主力军以年轻群体为主,这部分群体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因此,单一的咖啡饮品并不能满足他们长期的需求,咖啡品牌需要不断创新,推陈出新,善于打造拥有独特“卖点”的咖啡产品,才能够不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随着中国咖啡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相信市面上会出现越来越丰富的咖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