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电子产业>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

2021年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盈利规模研究预测及未来市场发展机遇可行性分析

2021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市场盈利规模研究预测及未来市场发展机遇可行性分析

 

(1)环境监测仪器产业政策现状:

1、生态环境政策密集出台,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生态环境保护属于我国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环境治理,监测先行”,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顶梁柱”和“生命线”。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一系列重大环保政策文件,为我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持和政策后盾。2020年,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措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紧迫性使环境监测设备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具体如下:

2020年1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2020年2月,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会议指出,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明确了自动监测设备获取的监测数据,可以作为环境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依据,为在线监测明确了法律地位。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指出要加快完善环境空气VOCs监测网。加强大气VOCs组分观测,完善光化学监测网建设,提高数据质量,建立数据共享机制。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加快构建和完善陆海统筹、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的全国生态监测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和重要水体。并且提出要积极探索开展水生态、土壤生态监测及相关生态脆弱区地下水位监测,不断加大内陆水域、海洋生态监测力度。

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纲要指出,“十四五”期间,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数量从2,050个整合增加至4,000个左右。深化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相融合的监测体系。研究建立以自动监测为主的地表水监测评价、考核与排名办法,与手工监测评价结果平稳衔接。根据水环境管理需要,进一步拓展自动监测指标和覆盖范围,国家层面逐步建立国控断面9+N自动监测能力。气体监测方面,要构建以自动监测为主的大气环境立体综合监测体系,推动大气环境监测从质量浓度监测向机理成因监测深化,实现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因子、重点时段监测全覆盖。按照“科学延续、全面覆盖、均衡布设”的总体原则,优化调整扩展国控城市站点,覆盖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并根据管理需求逐步向重点区域县级城市延伸。“十四五”期间,国控点位数量从1,436个增加至2,000个左右。并且要完善全国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网和大气光化学评估监测网。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环境监测设备市场发展规划及投资战略可行性预测报告

2、行业监管日趋完善,有利于高质量行业竞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评价方法的制定和统一将有利于我国环境监测市场的有效监管和合理引导,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向着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的良性市场竞争发展。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真实、准确、完整地提供监测数据,环境监测系统的产品质量和运营服务的规范是事关环境监测系统生产企业长远发展、甚至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

(二)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运行环境分析: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等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文件,为我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持和政策后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全面启动,监测机构的完善、监测项目的完备和监测要求的提高带动了我国环境监测设备市场需求的增长,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战略预测报告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召开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谋划“十四五”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更好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起好步、开好局。2021年3月1日《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覆盖排污许可管理全要素,贯穿固定污染源监管全周期,将以更完善的制度保障高水平管理,推动监管、监测、执法有效联动、闭环管理,提高执法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以更严格的监管促进高效能治理。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必须按照规范开展自行监测或可委托其他检(监)测机构代其开展自行监测。

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环境监测相关政策密集落地,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对标对表“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以及我国2030年前力争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目标、2060年前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紧迫性,将使得环境监测设备及环境监测服务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