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保健>保健药品

保健药品

维生素行业市场供需平衡度研究及重点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分析

维生素行业市场供需平衡度研究及重点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分析

 

1、维生素市场发展现状:维生素作为生物体内必需的一大类营养素,是人类及动物永久性的消费品。几十年来,国际市场对维生素的需求一直在稳定增长,现在维生素已经成为动物饲料的必备添加剂,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药品和膳食补充剂。

全球维生素市场经过不断地分化和整合,基本形成国外的帝斯曼、巴斯夫和中国企业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形成了集中度较高的市场格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少数能生产全部维生素种类的国家之一。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维生素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

我国作为维生素的主要生产国,近年来,虽然个别年份产量略有下滑,但我国维生素的总体产量呈增长趋势。维生素价格主要由供需决定,而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且稳中有升,因而决定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在于供给。从过去十年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来看,市场供需存在相对平衡的状态,长期内可以维持市场均衡价格。但由于环保因素(如工业园区政策、环保例行检查、工厂停产检修等)或工厂着火、爆炸等安全性突发事件的影响,供给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供需关系变化,进而市场价格随之波动,对我国维生素产品的整体市场价值也有较大影响。

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分析,2018年中国维生素产量为33.4万吨,同比增长5.0%,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维生素E和B3,2019年中国维生素产量为33.2万吨,同比下降0.5%,产量下降主要来自于维生素E、B3和B5,2020年中国维生素产量约35.9万吨,同比增长8.0%,占全球产量的78.4%,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维生素C和B5,维生素市场的产量整体稳中趋涨。

2016-2018年,维生素市场价格上涨,主要系2016年国外工厂爆炸、2017年国内环保、安全生产等政策收紧,导致供给端紧张,维生素价格上升。由于价格上涨,产品利润回报高,刺激行业投资增加,维生素产品产能扩张,新的市场参与者加入导致竞争格局分化,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2018年因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维生素市场价值达到45亿美元。2019年随着市场恢复、供需平衡,市场价值回调至34.8亿美元。2020年中国维生素市场价值约37.0亿美元,长期来看市场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我国不仅是维生素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也是维生素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我国维生素产品出口量整体与中国维生素市场呈类似的稳定增长趋势。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出口维生素25.2万吨,同比增长3.7%,出口金额33.8亿美元,同比增长7.5%;2019年,我国出口维生素25.1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出口金额26.3亿美元,同比下降22.3%。2020年我国维生素出口约28.1万吨,同比增长12.2%,出口金额约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0.4%。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

2、维生素下游行业发展概况:维生素下游行业为饲料、医药及食品行业,下游消费结构相对稳定。每年全球用量万吨以上的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3、维生素A和维生素B5等品种。不同的维生素其下游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如维生素C主要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很少用于饲料领域;维生素D3主要用于饲料,而较少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

(1)饲料添加剂行业概况:在饲料行业,不同种类单体维生素经过加工后形成复合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复合维生素预混合饲料进一步加工成为饲料添加剂,再将饲料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饲料添加剂对强化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改善畜产品品质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维生素与下游饲料行业的关系图如下:

 

全球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催生了工业化养殖,工业化养殖依靠科学的饲料方案以提高效率,从而促进了饲料中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以及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发展。饲料添加剂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

饲料添加剂行业是饲料行业的上游,饲料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发展情况。近10年来全球饲料产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从绝对值上看,全球饲料总产量已经超过11亿吨,其中,中国是全球饲料产量最多的国家。2020年全球饲料产量11.877亿吨,比2019年增长1%。其中,2020年中国饲料产量2.4亿吨,较2019年增长5%。2019年和2020年,全球前十大饲料生产国饲料产量情况如下:

2019-2020年全球前十大饲料生产国家的产量分析

单位:百万吨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世界人口的扩张带来的新增肉制品需求,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增加的人均肉制品需求都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从而带动饲料以及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发展。从长期来看,饲料添加剂行业仍有广阔发展前景。

根据《联合国2019年世界人口数据展望报告》显示,全球人口预计在未来30年将再增加20亿人,从2019年的77亿增加至2050年的97亿;到本世纪末,全球人口将继续增长至110亿左右。人口的自然增长使得动物蛋白和肉制品的需求随之增加,从而带动上游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肉类消费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人均肉类消费量相对更高。随着人口数量众多的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肉制品消费量也会随之上涨,进而带动饲料添加剂行业的相应增长。

此外,规模化养殖将是我国农业化转型的长期方向。以生猪养殖为例,根据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到2022年达到58%左右,到2025年达到65%以上。规模化养殖要求养殖企业实行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效率,饲料添加剂将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而进一步推进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发展。维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成分之一,将受益于饲料添加剂行业的不断发展。

(2)医药、化妆品、营养保健品等行业概况:在医药领域,由于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导致相关疾病,因此维生素最早被直接应用于医药领域。根据《默沙东诊疗手册》,人体不能储存大部分的维生素,因此,人们必须经常摄入维生素。很多人不经常进食多种食物或食谱单一,如果再未能通过药物方式获取足够的维生素,将会增加某些疾病的风险。

国际市场方面,例如非洲、南亚等部分国家地区,由于粮食危机、宗教信仰等导致的饮食结构特性使得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需要药用维生素长期补充。因此,国际市场对药物维生素的需求依然强劲。中国市场方面,早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保健意识较低等原因,中国人维生素摄入量较低。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对水果、豆类及豆制品、奶类的消费量仍然偏低,膳食摄入的维生素A、钙等不足依然存在。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饮食结构调整、健康知识普及率增加等,以及维生素在辅助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药用维生素在中国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

维生素还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营养保健品等领域。在化妆品领域,由于维生素以添加成分存在于化妆品中,并且在皮肤学级化妆品(或称“药妆”)中维生素添加占比较大,因此,维生素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随化妆品市场、皮肤学级化妆品市场(药妆市场)的增长而增长。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全球美容和个人护理市场到2021年收入将达到5,114.01亿美元,预计2021年-2025年该市场将以每年4.7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其中最大的细分市场是个人护理领域,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69.59亿美元。在营养保健品领域,由于消费者保健意识和养生观念的不断增强,全球维生素和膳食补充剂市场规模持续攀升。

(3)食品添加剂行业概况:在食品领域,维生素因其具有增加食品营养成分、抗氧化及着色等作用,被广泛地添加于食品中,如功能饮料、乳制品、果汁、谷物和能量棒、运动营养品、软糖、发酵食品、烘焙食品等。近年来维生素在食品市场中的应用增长速度(估计在5%左右)相对于医药(2%-3%)和饲料(1%-2%)市场增长较快。

维生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以功能饮料(如能量饮料、运动饮料等)为例。功能饮料以水为基础,通过添加维生素、氨基酸、牛磺酸、咖啡因、电解质等天然营养素并调整其成分及含量比例调制而成,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其中,维生素B6、B12为主要添加种类。

维生素在饮料市场的应用受饮料行业带动,尤其随功能饮料增长而增长。从全球市场来看,2019年全球功能饮料市场规模为1,286.60亿美元,2015年以来复合增长率4.6%。从中国市场来看,中国饮料市场在2014-2019年间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2019年行业规模达5,786亿元,比2018年增长5.4%,5年复合增长率为4.5%。其中,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约为430亿,占中国饮料市场的7.92%,近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5%,高于饮料行业的平均增速,且以量增为主,近十年来价格基本稳定。

(4)其他行业概况:随着科技的发展,维生素也被应用于越来越多其他领域,例如维生素被作为营养素应用于生物技术行业的微生物培养液,也作为中间体应用于香精香料、原料药等相关下游衍生物的生产。

3、维生素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维生素的工业化生产始于1934年的瑞士罗氏,瑞士罗氏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生产厂家。经过长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瑞士罗氏、德国巴斯夫等维生素国际巨头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结成“维生素卡特尔联盟”,逐渐垄断了国际市场。但是,“维生素卡特尔联盟”触发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反垄断调查,最终导致该联盟的终结,并迫使罗氏将该业务出售给荷兰帝斯曼。

在此背景下,随着维生素原有生产专利的到期和九十年代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兴起,中国企业开始进入维生素及其中间体的制造领域,凭借成本优势成为对全球维生素客户更加友好的供应商;另一方面,鉴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环保持续严格监管、打击垄断价格操纵等原因,国外生产企业相继退出或关停维生素产能,导致全球维生素产能中心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企业的维生素技术能力不断积累,技术优势不断建立。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维生素行业的竞争格局经过几次重大整合和产业链转移,形成了中国企业、帝斯曼、巴斯夫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企业掌握了所有单体维生素的生产能力,借助技术和成本优势,呈现了多家企业在各自品种上建立全球领先优势的局面。目前,除维生素E(帝斯曼)、维生素A(帝斯曼、巴斯夫)、维生素B2(帝斯曼)以外,其他维生素单体品种都呈现出由几家中国企业共同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局面,并且中国企业在单体维生素产品的生产成本、产能规模上具有显著的全球竞争力。未来,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新产能的进入,中国企业将在维生素行业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

帝斯曼作为全球维生素和动物营养龙头,一方面凭借下游应用技术的丰厚积累成为全球最大的饲料多维和预混料厂商,并且在高端的医药级、食品级产品上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和市场地位,因此在上游单体维生素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承接罗氏的产能,帝斯曼掌握了大多数维生素品种的产能。目前,在维生素A、维生素B2等单体维生素上,帝斯曼是全球主要生产商,并且通过对原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的收购和对能特科技有限公司的重组,帝斯曼掌握了全球领先的维生素C、维生素E的产能。

巴斯夫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巨头和长期以来的维生素巨头,历史上在多个单体维生素领域具有优势。目前,巴斯夫凭借全球最大的维生素A中间体柠檬醛的产能,是全球主要的维生素A制造商。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生物素市场运行动态监测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报告

4、维生素细分品种发展情况:

(1)维生素B6:维生素B6主要应用于饲料,食品及医药等。维生素B6应用于饲料领域约占65%左右,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约占35%左右。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的健康与保健,维生素B6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因此食品、医药领域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态势,市场占比持续提升。

维生素B6厂家数量较多,有天新药业、海嘉诺、华中药业、新发药业、惠生药业、帝斯曼和安徽泰格等。2018年环保监管趋严对部分厂家的维生素B6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中国产量略有下降。2019年维生素B6产量恢复性增长,估计全球产量8,900吨,中国出口6,550吨,国内供应2,350吨。2020年维生素B6各厂家产量略有变化,2020年全球维生素B6产量约8,650吨,中国出口约6,850吨,国内供应约1,800吨。

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维生素B6出口主要以天新药业为主,近年来出口格局有分散趋势,新发药业和帝斯曼的出口量在增加,天新药业出口份额稳定。2016-2018年中国维生素B6厂家在全年各月份的供应量不均衡,停产、减产等因素造成供应阶段性紧张,价格走势波动较大。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环保督察趋严令上游原料供应受限,加之生产厂家停产检修等因素,导致维生素B6产量阶段性下降,价格走高。2018年市场以消化库存为主,国内出口量下降,2019年至2020年,因供应格局相对分散,产量增加,全球市场供需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2)维生素B1:维生素B1在医药、饲料和食品领域均有应用,其中在医药领域占比较高,约占57%左右,饲料领域约占30%左右,食品领域约占13%左右。维生素B1供需格局稳定,主要供应商为天新药业、华中药业、兄弟科技和帝斯曼。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维生素B1厂家产量7,900吨,同比下降19%;出口量6,600吨,同比下降5.6%,国内供应约1,300吨。2019年中国维生素B1厂家产量8,300吨,同比增长5.1%;出口量7,100吨,同比增长7.6%,国内供应约1,200吨。近两年维生素B1产量保持增长,2017年-2018年上半年出口量大,国内供需紧平衡,2019年上半年有所缓解。2020年春节后因疫情影响,出口量增幅较大,下半年出口量保持在正常水平。2020年中国维生素B1产量约8,800吨,出口量约7,400吨,国内供应约1,400吨。

根据中金企信研究资料:维生素B1出口主要以天新药业、华中药业和兄弟科技为主,近两年新发药业维生素B1出口份额有所扩大,其他企业有少部分医药级产品出口。主要受供需因素的影响,维生素B1近年来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3)生物素生物素在饲料,医药、食品领域均有应用,其中在饲料领域占比最高,约占74%左右,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数量相对较少,但增长速度相对较快。2017年-2020年中国发酵类氨基酸产能、产量快速增长也拉动生物素需求增加。

生物素供应格局分散,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家有圣达生物、新和成、浙江医药、科兴生物、天新药业、海嘉诺、安徽泰格等。近两年生物素出口格局变化较大,新和成出口份额扩大,圣达生物出口份额稳中有升。2020年天新药业投产后,出口份额增加。

2016年-2017年,环保等问题持续影响到原料和产品的生产,造成生物素价格阶段性反弹。随后因供大于求价格再度跌回底部区间,2019年上半年虽然有生物素厂商因环保问题停产,但市场库存尤其是2017年和2018年库存货对市场形成缓冲,未出现价格大幅提高的情况。2019年下半年市场价格开始上涨并一直持续到2020年上半年,2020年下半年由于行业内有新增产能补充市场,生物素价格回落。

5、维生素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维生素整体消费水平较低,人均消费量明显不及美国、法国、日本等维生素使用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人均维生素消费量仍有很大上升空间,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都为我国维生素市场发展提供了机遇。

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也将导致包括维生素在内的药品和保健品消费需求的大幅提升。《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已达1.76亿,占人口总数的12.6%。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国扩大药品、保健品的生产,亦为维生素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2)我国维生素产品受到国际市场认可:我国作为全球维生素的主要生产国,近年来维生素出口量也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我国维生素产品出口量的增长源于国际市场对我国维生素产品质量和价格的认可。国际市场对维生素产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我国维生素产品的出口,并进一步促进了维生素产业的发展。

(3)国内原料药品质提升并获国际市场认可:国内新版GMP使中国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质量管理方面与国际接轨。随着国内药政法规的健全和飞行检查的常态化,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也日益受到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国际市场的认可。虽然我国维生素原料药生产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在个别细分领域,其生产工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将促进国内维生素生产企业医药级维生素的出口。

(4)我国维生素企业具有成本优势: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维生素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我国维生素生产企业产品具有成本优势。同时,由于我国维生素企业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生产过程中收率的提高,也降低了维生素产品的生产成本。成本优势是我国维生素行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6、维生素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环境监管力度的增加:国家环境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对我国维生素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维生素产品的上游多为基础化工企业,环境监管力度的加强会导致上游环保设施落后的中小企业减产、停产,从而推高维生素原材料的价格。另一方面,任何一家维生素企业因为环保问题出现减产、停产,都会影响市场上相应维生素产品的价格,使该品类维生素产品价格产生较大波动。但从长远来看,较高的环保要求有利于维生素生产企业优胜劣汰、绿色发展,从而促进重视环保投入的优秀企业更好发展。

(2)人民币升值因素:我国多数领先的维生素企业产品存在出口,人民币升值会降低我国维生素产品的价格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出口维生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