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抗体科研试剂行业发展战略规划指导研究及市场规模增长率分析预测
1、抗体简介:
(1)抗体的定义: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主要由脊椎动物免疫细胞分泌,用来特异性识别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一类蛋白质多聚体。抗体通常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以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Y”型的四肽联聚合体结构。抗体的基础结构示意图如下:
抗体的 Y 型可分为三个区:两个抗原结合片端区(Fab)和一个晶体片端区(Fc)。Fab 区域包含可变结构域,使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同源抗原;Fc 片段由恒定的重链区域组成,与各种细胞受体和补体蛋白相互作用,使抗体能够激活免疫系统。
(2)抗体产品的分类:以抗体为核心的产品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多种应用场景,贯穿科学研究、体外诊断及临床治疗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抗体产品可以相应划分为抗体科研试剂、体外诊断抗体原料及治疗性抗体(抗体药物)。在科学研究及体外诊断的应用场景中,抗体并不会被应用于疾病的治疗。
(3)抗体的主要特性:
1)抗体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指抗体结合位点(互补位)与相应抗原决定簇(表位)之间吻合度,亦被视为抗体区分相似或不同抗原的能力。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抗原/抗体,实现特定目标蛋白的识别以及分子定性定量分析等。
2)抗体的亲和力:抗体的亲和力指抗体和抗原之间结合的强度。高亲和力抗体能够与抗原快速结合,在测定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并且在极端条件下更容易保持结合。高亲和力的抗体是蛋白质分离、纯化、检测的有力研究工具。
(4)抗体制备的主要流程: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抗体可划分为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重组抗体),三种制备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如下:
以单克隆抗体制备为例,其主要制备流程包括抗原制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制备与纯化等环节,具体如下:
1)抗原制备:抗原制备是决定抗体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可通过机体提取纯化得到天然提纯抗原,也可通过重组表达制备抗原。
2)动物免疫:使用制备的抗原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操作,并通过免疫前采血、免疫后进行血清效价检测等环节,确保采血获得小鼠脾脏筛选的、能产生单一抗体的 B 淋巴细胞。
3)细胞融合:应用细胞杂交技术使骨髓瘤细胞与 B 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不仅能够像 B 淋巴细胞一样合成性质稳定的转移性抗体,而且能够像骨髓瘤细胞一样无限复制,从而产生大量且性质专一的鼠源抗体。
4)筛选: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选出能分泌高效价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克隆:对已筛选出的单个细胞进行鉴定和克隆。
6)制备与纯化:通过小鼠腹腔注射杂交瘤细胞或细胞培养等方式获得单克隆抗体,并通过纯化方式去除抗体杂质从而获得成分相对单一的抗体。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抗体科研试剂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及投资规模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2、抗体科研试剂概览:
(1)抗体科研试剂的应用及分类:得益于与靶分子特异结合的优良特性,抗体科研试剂已在生命科学和人类疾病基础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具体总结如下:
与其他生物科研试剂类似,抗体科研试剂可根据获取方式分为目录产品和定制化产品。目录抗体指可供客户直接从产品目录上订购的标准化抗体产品,而定制化抗体指根据客户的特殊科研需求具体定制的抗体产品。
随着生物科研探索方向的拓展以及特定领域研发热度的提升,一些定制化抗体产品需求逐渐增多,抗体科研试剂的供应商可对这些产品进行标准化和目录化,使其成为常规目录抗体而提高可及性。
综上所述,抗体科研试剂提供商维护客户、建立较好口碑的关键因素包括能够提供丰富且质量高的目录抗体以及具备强大的技术储备以满足客户定制化抗体的需求。
(2)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抗体科研试剂概览: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过功能基团或蛋白质的共价添加、调节亚基的蛋白水解切割或整个蛋白质的降解来增加蛋白质组的功能多样性。修饰抗体是能够识别、结合特定修饰基团或特定位点上的修饰基团的一类抗体。
由于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在生物样本中含量低、动态范围广,质谱分析前需要通过高质量的修饰类抗体和生物材料对修饰肽段进行富集以提高其丰度。
很多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差异很小,如果修饰类抗体特异性不高,这些抗体不仅能识别特定修饰基团,还会识别与之结构相近的其它修饰类型。因此,如果用这些特异性欠佳的修饰抗体用于蛋白质修饰组分析,最后得到的可能不是研究者期望分析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类型。因此,高特异性的修饰类抗体是进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
3、抗体科研试剂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发展现状:抗体科研试剂在科学研究中具备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目前在几乎所有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基础医学研究、新药开发临床前研究中广泛使用。抗体科研试剂的市场需求呈现持续性快速增长,但目前中国抗体科研试剂市场很大程度被进口产品所主导。据 2021 年中国科学院面向市场创建的第三方科研服务平台喀斯玛的交易数据显示,我国部分科研机构的中高端生物试剂(如抗体试剂)严重依赖进口,进口科研试剂产品交易额累计占比高达 79%。
与此同时,进口抗体科研试剂存在价格高、物流慢、质量参差不齐、新抗体开发周期漫长等缺点,中国抗体科研试剂的部分市场需求未被充分满足。随着高质量国产抗体科研试剂逐步打开市场,物流慢、价格高等问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推动国内抗体科研试剂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2)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国外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由于国外生物科学研究发展起步较早,抗体科研试剂行业已发展较为成熟。在中国生物科学研究的发展初期,包括 Abcam、CST 在内的国外知名企业迅速占领了发展较为滞后的中国市场,通过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口碑建立起竞争优势。
随着中国生物科研市场的迅速发展,国内企业也逐渐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抗体科研试剂。由于市场在发展早期已形成进口垄断的竞争格局,客户对进口品牌和质量的信赖使得竞争格局较难在短期内发生改变。国产抗体科研试剂企业需要向客户持续、及时地交付高质量的试剂产品,才能逐步建立品牌、口碑以及客户信任,提升市场占有率。
2)进口产品物流运输时间长:目前国内研究者使用的抗体科研试剂主要由进口产品主导。进口抗体科研试剂通常在原厂商所在国生产,需要经由跨国运输至国内,再通过物流逐级运送至分散的终端客户,涉及环节多且耗时较长。
除此之外,进口抗体科研试剂还涉及跨境物流相关的不可控因素,包括进口政策、海关情况等,进一步增加了物流周期的不确定风险。生物科研实验中许多关键步骤具备较高的时效敏感性,对物流速度和交付及时性要求很高。得益于生产地点优势且无需考虑海关的进口限制,国产抗体科研试剂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向客户交付,有效解决物流慢的市场痛点。
3)产品价格偏高:受进口垄断市场格局影响,国内客户主流使用的抗体科研试剂多为国外品牌且定价偏高。与之对比,国产抗体科研试剂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市场渗透率较低且提供的高质量产品种类有限。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国外抗体科研试剂提供商能够在国内市场保持较高市场份额的同时长期维持较高的产品定价,给我国科研机构和研发部门带来较大的经费压力。
在长期科研需求的驱动下,抗体科研试剂客户会在抗体质量、物流运输速度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主动寻求更加经济的选择,为抗体科研试剂的国产化提供了发展契机。
4)质量稳定性不足:为得到稳定的实验结果,科研工作人员常常需要重复和再现实验操作。作为生物科研实验最常用的检测工具之一,抗体科研试剂的质量稳定性对于减少数据的外源偏差以及产生可重复的科研结果十分重要。由于抗体本身结构和生产流程的复杂性,生产商在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控制上稍有疏忽,抗体科研试剂的质量就容易出现问题。
目前,抗体科研试剂行业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导致行业内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科研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难以保证。除此之外,难以获得特定抗原特异性的抗体、进口抗体污染、物流周期长和储存问题以及任意更改抗体编号等众多因素都可能导致抗体科研试剂质量低下。
针对抗体科研试剂产品的质量难题,进口品牌供应商目前已投入资金进行抗体科研试剂产品的全面验证工作,通过向科研用户收集检测报告以及搭建抗体验证数据库等方法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国内生产企业可通过对标优质、高端的进口
产品,实现科研试剂产品质量达到可比进口试剂质量的目标。
5)定制产品开发周期长以抗体为代表的生物科研试剂的研发和生产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领域,需要研发人员具备深厚、广泛的知识积累。与此同时,为及时应对市场需求、针对新靶标研发,研发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科研领域的新热点和新动向,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较高的知识壁垒使得抗体研发对学术积淀提出了较高要求,延缓抗体开发周期。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抗体科研试剂的目的和靶点不同,研发技术和经验难以直接复制。比如,和常规抗体科研试剂相比,针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泛抗体与基序抗体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极高,无相关研发经验的公司需要花费长时间探索。
具有开发诸如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特殊类型抗体能力的公司,通过积累相关产品研发经验,能够缩短抗体科研试剂开发周期、推出更丰富的产品线。这些具备深厚人才、学术储备以及产品开发经验的公司将在抗体科研试剂行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
(3)市场驱动力因素:
1)生命科学领域投入增加:随着生物技术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迅猛增长。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由 2015 年的 434 亿人民币增长至 2019 年的 866 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18.8%,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速的 6.7%。与此同时,医药工业领域在药物研发的投入近些年也大幅增加,2018 年中国医药市场的研发投入为 174 亿美元,占同期全球医药研发支出的比例为 10.0%。
科学研究以及医药工业领域研发投入经费的持续性快速增加,为抗体科研试剂市场的持续性增长注入强大的市场增量。
2)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抗体制备技术在近一百多年经历了数次重大变革,由源自一百多年前的多克隆抗血清技术发展到七十年代的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再到当前主流的基因工程抗体技术(重组抗体技术)。抗体制备技术的变革使抗体的制备、性能和生产等实现了根本性的改观。
具体而言,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出现使人为设定抗体序列、将相对应的基因插入合适的细胞株以及在脱离动物免疫的情况下制备抗体成为可能。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抗体制备的重复性、减短了生产周期,能够更便捷地批量生产抗体科研试剂,推动了抗体科研试剂市场的发展。
3)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扩大:生命科学领域内,随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为精确识别低丰度的翻译后修饰蛋白,推动了相关抗体科研试剂的需求增长。
生命科学领域之外,抗体科研试剂还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化、食品、农学等学科中。随着未来交叉学科的发展,抗体科研试剂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会进一步扩大,推动整体抗体科研试剂市场的持续发展。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2-2028年中国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4)市场发展趋势:
1)抗体科研试剂质量标准不断提高: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人员对于高效、可靠的生物科研试剂需求持续存在,以期最大程度减少试剂因素对试验的干扰,获得可靠、稳定的试验结果。抗体试剂作为最广泛应用的生物科研试剂之一,生产商都在持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完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以及高效率、高速度的便捷服务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2)与科研机构、工业用户合作模式多元化:得益于生物科研试剂在科学研究、临床应用中的上游地位,抗体科研试剂公司能够基于在抗体、蛋白质领域的技术储备进一步与客户开展多元化合作。具体而言,抗体科研试剂公司可以在提供抗体试剂产品的同时开发下游应用,如向检测机构、体外诊断产品公司供应诊断抗体原料。此外,抗体科研试剂公司可以基于在免疫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知识积累,提供相应技术服务作为增值服务,提高客户粘性并建立竞争优势。
3)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作为精准医学概念最广泛的应用之一,靶向治疗在近几年发展迅速,靶向药物更是在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表现出亮眼的治疗效果。靶向药物的早期研发离不开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相应靶点的探索、识别和验证,而这些实验离不开作为研究工具的抗体科研试剂。
研究人员对例如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相关的前沿靶点进行探索时,往往会产生目录产品无法满足的定制化需求。因此,抗体科研试剂提供者需要具备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以满足客户需求。
4)国产品牌在国内科研试剂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资助的 “高校院所实验试剂需求分析与管理研究”基金项目(2018 年)通过调研发现,在国内科研试剂市场,国产试剂销售规模占比约为 10%。与国外厂商对比,国内试剂品牌竞争力较弱,缺乏专业化服务能力,产品数量有限、质量良莠不齐,不够稳定,与国外品牌差距大。
随着国内企业科研能力、产品质量以及业务水平的进步,借助合理的价格和高效的物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国产品牌的生物科研试剂产品将会提升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