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神经外科医疗耗材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增长率分析预测及细分产品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1)神经外科医疗耗材市场情况:神经外科是诊断治疗人体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外科学分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及意外伤害等原因,颅脑肿瘤、颅脑创伤、脑出血及功能神经疾病等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脑疾病亦呈升高趋势。
我国神经外科相关耗材市场起步较晚。目前,除了人工硬脑(脊)膜外,其他领域主要以进口产品为主,国产替代程度较低。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创新发展,比如审批制度优化、高端器械进入国家扶持目录等,多项创新产品进入资金扶持和优先审批通道,市场格局逐渐发生转变,拥有核心研发实力、不断推出新产品进行迭代的公司可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数量逐年上升,2019年,全国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数量接近70万例,同比增长约15%。2010年我国国内神经外科耗材市场规模为13亿元,2018年我国神经外科耗材需求规模增长至36亿元,2019年我国神经外科耗材规模在40亿元左右。
随着国内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医疗保障政策完善,预计神经外科耗材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11.12%,2023年我国神经外科耗材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1亿元。
2014-2023年中国神经外科耗材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按产品类别划分,神经外科手术耗材主要包括颅骨材料、脑膜材料、引流材料、闭合止血材料等,具体如下: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全球及中国神经外科医疗耗材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3版)》
(2)中国颅脑外引流导管市场容量及发展趋势:颅脑外引流是神经外科最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指将脑室或腰椎的脑脊液向体外持续引流。神经外科手术后、颅脑创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脑肿瘤引起的脑积水等神经系统常见情况都要进行脑脊液外引流,主要目的是将血性或感染的脑脊液引流到颅外,也用于监测、控制颅内压和向中枢神经系统注射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和神经外科手术量均逐年上升的情况下,颅脑外引流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将保持增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脑恶性肿瘤、颅内出血、颅内损伤、脑梗死等颅脑外科疾病患者超百万人,颅脑外引流管的市场空间较大。
2019年我国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数量接近70万例,同比增长约15%。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5-2019年脑恶性肿瘤住院人数复合增长率9.10%,颅内出血住院人数复合增长率8.66%。预计颅脑外引流产品的市场规模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3)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
(1)行业发展机遇:
①经济发展带动医疗支出增加: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也相应提高,我国卫生费用及其占GDP比重不断上升。2017年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为52,598.28亿元,占GDP比例为6.36%;根据美国联邦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数据,2017年美国卫生总支出为3.5万亿美元,占美国当年GDP比例为17.9%。未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快速发展,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将向欧美发达国家逐步靠拢。
在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长,进而提高全国人均医疗健康的支出。2000-2020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0.37万元增长至3.22万元;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从361.88元增长至5,112.34元。整体来看,我国医疗消费增速较快,但与美国2017年人均卫生费用10,739美元存在较大差距,未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消费支出亦将进一步增加。
②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需求增加: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2年的67.8岁提升至2021年的78.2岁。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64亿人,占比达到18.70%,老龄化进程加快。
大多数恶性肿瘤和颅脑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相关,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增长,加之我国医疗保险系统不断完善,基本医保覆盖率增长,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预计未来肿瘤和神经外科的治疗量将会增加,并带动相关医疗器械市场发展。
③行业政策不断出台,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医疗器械行业作为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进一步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在政策层面给予行业大力扶持,鼓励国产医疗器械加快创新、做大做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重点部署医疗器械国产化在内的重点任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都将医疗器械发展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地位。
④分级诊疗政策的逐步完善,为医疗器械行业开创新的广阔市场: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社会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民健康需求增长迅速,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我国持续推动分级诊疗,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配置水平较低,分级医疗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增加对医疗器械采购需求。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同时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500家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到达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要求,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需求的释放。
⑤医保改革向深向广,刺激医疗需求:医保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2012年起,国家陆续颁布政策提高医保覆盖范围和覆盖深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至2018年末分别达到3.17亿人和8.97亿人,医保覆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医疗消费需求。医用植介入耗材及相关手术费用高昂,医保报销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全球及中国颅脑外引流导管市场监测调研及投资潜力评估预测报告(2023版)》
(2)行业面临的挑战:
①人力成本逐步攀高: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至2017年全国制造业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17,260元上升至44,991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72%。人均工资的上升将使公司的人力成本、人员相关费用增加,毛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对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②面临国际医疗器械集团较大的竞争压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8)》,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16,000家,但90%的生产企业年收入均不足2,000万元,规模普遍较小。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前五大医疗器械制造商美敦力、强生、雅培、西门子、飞利浦销售额分别为300亿美元、266亿美元、160亿美元、155亿美元和136亿美元。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导致市场竞争力较弱。国际医疗器械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及品牌优势给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带来较大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