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与中国外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容量分析预测及发展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
(1)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外科手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开放外科手术、微创外科手术(MIS)和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RAS)。
机器人辅助手术作为第三代外科手术形式,在强化传统微创手术优势的同时,还进行了诸多优化和改进,促进了更多开放手术向微创手术的转变。辅助医生开展各类外科手术的机器人统称为手术机器人,其研发和制造融合了包括医学、机械学、生物力学、计算机科学等在内的多种学科。手术机器人作为创新型智能医疗设备,能在人体腔道、血管和神经密集区域完成精细的手术操作,具有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感染风险低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满足患者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还能帮助更好地应对全球老龄化引起的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2)优势分析:手术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可协助人类克服生理上的限制,其具有操作精准度高、操作稳定以及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就精度要求较高的微创手术而言,手术机器人为微创手术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临床效益。开放外科手术、微创外科手术以及手术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全球及中国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可行性预测咨询报告》
(3)发展历程:1985 年,工业机器人 PUMA560 首次应用于临床手术。1992 年,第一个为临床手术设计的手术机器人 ROCODOC 机器人诞生,其可协助外科医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994 年美国 Computer Motion 公司研制出著名的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 AESOP,成为全球首个获得 FDA 注册的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1998 年,Computer Motion 公司根据 AESOP 系列机器人的研发经验,成功研制出新一代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ZEUS,它是第一代真正实现主从遥操作的手术机器人系统。
2001 年,美国直观外科公司研制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并获得 FDA 认证,它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功的临床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可为医生提供与传统开放式手术同样的直观术野和手术操作范围,同时具备滤除医生手部抖动、降低医生疲劳度的能力。
国内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虽稍晚于国外,却在近 20 年间人才辈出、硕果累累。1997 年,中国海军总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联合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医用机器人“CRAS”,并用其完成了立体定向颅咽管瘤内放射治疗术。1999年,第二台“CRAS”研发成功,实现了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2000 年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资助了多个腔镜手术机器人相关的研发项目,这些项目主要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承接,相关单位由此成为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产业的核心人才输出基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863 项目是 2013年通过科技部验收的“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研究”项目,该 863 项目的牵头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参与单位包括哈工大、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杜志江担任该 863 项目负责技术的副组长,哈工大担任技术的牵头单位。
手术机器人标准方面,ISO 与 IEC 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于 2011 年成立了国际医疗机器人标准联合工作组 JWG9,2012 年杜志江先生作为我国首批技术专家加入该工作组,崔亮先生于 2013 年加入该工作组。杜志江先生和崔亮先生参与制订了国际医疗机器人标准 IEC80601-2-77(机器人辅助手术设备基本安全和必要性能的特别要求),该标准已于 2019 年正式发布。
(4)手术机器人的分类:市场上常见的手术机器人有腔镜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等。未来,随着手术机器人呈现专科化发展趋势,新兴手术机器人将不断涌现。
(5)市场概况:自 2017 年至 2021 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由 44.5 亿美元增长至 109.1 亿美元,该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5.2%。预计 2025 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 285.1亿美元,2021 年至 2025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7.1%。2030 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 619.0 亿美元,2025 年至 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6.8%。
中国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自 2017 年至 2021 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由8.8 亿元增长至近 41.9 亿元,该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47.6%。未来,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持续增长,预计 2025 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到 188.8 亿元,2021 年至 2025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45.7%。2030 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87.2 亿元,2025 年至 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9.5%。
2017-203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017-203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8年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格局分析及投资规模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6)驱动因素:
1)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受人口老龄化、慢病年轻化、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未得到满足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手术机器人凭借其在辅助医生开展各类手术上的显著优势,有望广泛应用于各科室的手术中。
2)革新技术大量涌现:中国的手术机器人起步稍晚于国外,但随着近年来中国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 5G 通信技术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本土企业的手术机器人正迅速向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使手术具有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的特点。我国手术机器人在关键技术上有着丰富的研究积累,在某些特定的手术机器人技术领域已然达到或超过了国际水平。国产手术机器人在人机交互、精准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逐步发展成熟,进一步推动了国产手术机器人在下游市场的普及与应用,并有望以价格低、技术高等特点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3)国家政策鼓励创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国家各相关部委陆续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利好政策。就技术研发方面而言,中国科技部从十一五开始,启动国家 863 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手术机器人项目,十四五开始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数字诊疗装备专项”等为手术机器人、信息技术和专业人才资源整合的研发项目提供资金,有利于科研项目的孵化以及医疗器械成品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