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中国激光医疗设备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场占有率证明:激光医疗设备行业市场调研及占有率分析专项报告(2024版)》
《2023-2029年全球及中国EMS设备市场监测调查及投资战略评估预测报告》
《2023-2029年中国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市场供需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预测报告》
1、国内激光医疗及其他光电类设备市场竞争及发展格局分析: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应用领域丰富,其中皮肤治疗类医疗激光设备占比最高。我国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产业主要集中在北京、湖北、广东、上海、江苏等地。截至2021年末,全国已有301家激光医疗器械企业获得II类、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在各类激光治疗设备中,气体激光器、Nd:YAG激光器等技术较为成熟的产品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达到了合适的性价比。此外,随着国产半导体激光、绿激光、掺钬等稀土元素固体激光等医用激光器技术的发展,中低功率成套激光医疗设备也开始推向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已经批量上市的国产医疗激光设备产品及典型企业如下表所示:
2、行业技术特点、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行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综合了传统工业与医学工程、现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医学影像等多学科知识。目前,全球医用激光及其他光电类设备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并朝着激光输出功率提高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等方面的需求。同时,飞秒激光、多波长激光等新型激光开始逐步在临床上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医用激光技术的发展。我国激光和其它光电类医疗设备技术升级正在快速推进。国产气体激光器、Nd:YAG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技术趋于成熟,一系列新波长的激光治疗设备已实现了国产化。
未来我国激光和其它光电类医疗设备将向波长多样化、大功率、精准化、小型化、功能集成的方向发展,瞄准临床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国际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先进产品,重点研究基于新一代先进激光器和光电技术,用于疑难病症和常见病治疗、且具有广阔普及应用前景的治疗设备。目前国内已基本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与产业化条件,有利于重要器件的国产化,实现进口替代。
另外,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融合亦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物联网等功能应用的可实现信息传输、远程检测、升级维护、数据记录存储等功能,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和厂家服务效率。大数据技术应用可通过记录并分析大量治疗方案及效果,指导生产企业进行产品性能升级或迭代研发、促进行业企业形成标准化治疗方案。人工智能光电医疗器械可提升诊断效率,降低主观因素造成的临床误诊概率;同时平衡地区间的医师资源,协助部分医疗欠发达地区医生提供高质量的光电治疗服务,从而缓解行业人才紧缺压力。未来,激光和光电类医疗器械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将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融合。
3、行业面临的机遇:
(1)产业政策利于行业发展:在技术及研发方面,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并首次将激光技术列为我国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自此,我国对于激光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逐渐出台,例如2012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2021年《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重点政策文件均对激光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置于战略高度,出台各类政策扶持自主研发和“进口替代”。在政策的不断推动下,越来越多优质的国产医疗激光器械走向市场,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
在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方面,自2014年以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并实施了分级诊疗政策、特别审批通道政策等一系列利好国产设备政策;同时,建立《优秀国产医疗设备目录》,开展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工作,加快了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的步伐。
(2)市场需求快速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25,973.8元增至2022年的36,883.0元,复合增长率为7.27%,未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刺激了人口的医疗消费能力,并已成为医疗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人口老龄化加剧、消费意识转变及消费观念的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及国产化进程加快等因素也将促进我国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产业的发展,催生庞大的市场需求。
(3)行业规范监管有利于规模化发展:在生产制造方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2年发布《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在生产场地、环境条件、生产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质量检验的机构或者专职检验人员以及检验设备、售后服务能力及产品研制、生产工艺文件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相关行业监管措施将有效提高医疗器械行业的准入门槛,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加速行业整合,并有利于实力雄厚、具备技术创新实力的规模化企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