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30年五官科用中成药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战略规划可行性报告》
《2024-2030年褪黑素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2024-2030年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成药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2024-2030年RSV药物行业重点企业竞争战略及投资可行性研究预测报告》
1)基本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由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神经系统最主要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人类的各种行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涉及神经系统病源性破坏,往往难以治愈,患者须长期服药。中枢神经系统治疗药物,通常指治疗功能障碍或神经退化症的药品。
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属于治疗功能障碍领域的抗焦虑药,注射用丙戊酸钠、丙戊酸钠注射用浓溶液属于治疗功能障碍领域的抗癫痫药,盐酸替扎尼定片属于治疗功能障碍及退化症领域的中枢性骨骼肌肉类药品。
经过多年对焦虑障碍、癫痫症及中枢性骨骼肌肉疾病等领域临床需求的深耕,在研发管线中持续针对上述领域进行布局。同时,持续探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其他领域,在抑郁障碍、多动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细分领域均已布局相应的研发管线。
2)市场规模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老年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同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当代人的精神压力日渐增加,导致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等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此外,各国加大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正确认知的普及力度,患者就诊率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加快、当代人压力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逐步得到正视,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及诊断率快速上升,进而推动全球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销量迅速增加。根据中金企信分析,2015年至2019年,全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从2,180亿美元增长至2,4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预计到2030年全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将将达到3,0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0%。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枢神经药物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根据中金企信分析,2015年至2019年,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规模从1,440亿元增长至2,0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1%。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率及治疗率的提升、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适应症的扩大,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3,4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08%。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产品特点
相较于其他治疗领域的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呈现研发难度高但同时潜在收益高的特点,具体如下:
美国全球生物科技创新组织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从临床I期到上市的成功率仅为8.4%。研发的主要难点在于: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难以根治:很多神经疾病的准确病因至今没有定论,药物只能针对症状,而难以治疗根源;②临床方案的制定较为困难、临床效果较难评测:有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没有明显的器质病变,而病人主诉的感受往往过于主观,不够准确,给临床诊疗带来较大挑战;③副作用较明显:神经类药物常常伴随着较明显的副作用,例如,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常见高血压、自杀倾向等副作用。
然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一旦研制成功,即有可能产生较高收益,主要因为:①市场规模广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的数据,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10%,患者需求巨大;②服用周期较长: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通常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且由于精神疾病难以治愈,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缓解症状;③新药上市满足更多临床需求:近年来鲜有重大突破性疗效的药品上市,若相关新药上市将迅速促进行业增长,重塑行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