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服务行业

服务行业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航运业“集装箱化”成为趋势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航运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预测报告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30年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2024-2030年数字中后台外包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2024-2030年汽车流通供应链服务平台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2024-2030年汽车设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2024-203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1.航运市场概况

航运业是国民经济、对外贸易、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陆运和空运相比,航运凭借其覆盖范围广、航道投资小、运输能力强、占地少、成本低的优势,在现代货物运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根据航线的不同,又可以将航运分为国际航运、国内航运。其中国际航运主要服务于货物的进出口运输,是全球化竞争的市场,各国的航运公司都可以参与市场竞争,主要包含远洋航线和近洋航线;国内航运主要服务于我国国内的大宗货物运输,只有国内的航运公司才能参与市场竞争,主要可以分为内贸航线和内支线航线。

根据运输货物的种类,一般将航运业分为三个或者四个子行业。三个子行业分别指集装箱运输(以集装箱为载体的标准化运输,主要运输产成品、半成品)、干散货运输(固态的初级原材料,包括铁矿石、煤炭、粮食等)、油品和危化品运输(原油、成品油、危化品),这三个子行业是航运业最主要的构成,还有部分货物不属于以上三类,可以归到一起称作特种运输(木材、汽车、大型机械设备、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沥青等),与前三个子行业相比,特种运输比较小众化。

2.航运市场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政策支持,我国航运业发展迅速。从2011年到2020年,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由42.60亿吨上升至76.16亿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67%;水上货物运输周转量由75,423.84亿吨公里上升至105,834.44亿吨公里,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率先实现复苏,稳健前行,并带动我国水路货物运输市场复苏向好发展。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水运大国,同时正在稳步开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水运篇的新征程。

第一,我国港口规模居世界第一。2021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55.5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亿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名当中中国港口有8席,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当中中国占有7席。

第二,海运船队规模持续壮大。到2020年底,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到3.1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二位。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经营船舶运力规模分别已经达到全球综合类航运企业第一位和第二位。

第三,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累计建成全自动化的集装箱码头9个,还有7个码头在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引领世界智慧港口的新潮流,自动化码头的设计建造技术、港口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国内集运市场历经整合,形成有序竞争格局

2000-2010年,中国经济持续高涨推动国内水运市场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这个阶段也是中国内贸集运市场的黄金发展期,持续较高的需求增速叠加国企改革,安通、中谷、信风等多家企业涌入这个行业;2013年之后,国内集运市场开始整合。随着中国GDP增速放缓,国内内贸集运需求增速逐步走低但是运力投入滞后需求变动,行业供给逐步过剩、运价下跌,内贸集运航运企业出现停航、破产、资产重组情况。持续的供给过剩以及低迷的运价下,中小企业出局、头部企业整合,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格局改善并稳定。

经过几年的行业洗牌后,国内集装箱集运市场集中度得到明显提升,目前CR3接近80%,其他中小企业则专注特定港口或者特定区域航线。同时头部公司都存在较强的盈利动机,未来三年头部企业大肆造船抢份额的可能性很低,行业供需格局将保持稳定,较难出现供给大幅过剩而运价大幅下跌的情况。

2)我国经济加速恢复,带动集装箱航运市场繁荣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但中国经济经受住压力测试,显示了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率先冲出疫情的阴霾实现复苏,乘风破浪稳健前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宏观经济数据,2021年中国全年实现GDP增速8.1%。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2021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年,疫情防控的总体稳定、外资外贸的景气持续、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向好以及全面小康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在疫情期间的持续复苏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全球市场受疫情影响出现了严重供需错配,中国出口受益于此实现强劲增长,既满足了全球需求,也极大地支撑和拉动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复苏。

我国经济加速恢复将有利于带动货物进出口贸易需求和国内贸易需求的增加,有助于我国集装箱航运市场繁荣。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航运市场发展趋势

1)航运业“集装箱化”成为趋势

“散改集”,就是利用集装箱运输的快捷性与安全性,将企业原先通过散货运输的货物改为集装箱运输的模式。对煤炭、矿石等易损耗、易污染的散杂运输货物改用集装箱运输方式,更适于组织多式联运,有助于缩短货品集港时间从而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同时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自2002年4月《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集装箱运输的若干意见》(国经贸运行[2002]203号)出台以来,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积极实施一系列“散改集”相关政策及措施。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推广集装化、标准化运输模式。加大运输设备集装化、标准化推广力度。“散改集”以及运输方式集装化推动使得成箱率大幅提升。

2)实现低碳化、可持续航运,控制船舶污染仍是重要关切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20全球海运发展评述报告》:国际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仍然是国际政策议程的重要议题。国际海事组织在推动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进展,包括提高了船舶能源效率,促进使用替代燃料以及制定有关减少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行动计划。在保护海洋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方面,目前已开展相关领域的监管行动,包括执行国际海事组织2020年硫限制,实施压载水管理,减少生物、塑料和微塑料的污染,统筹考虑新燃料混合物和替代性海洋燃料的安全性,以及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

我国在绿色航运和环保航运方面也出台一系列举措。2017年1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布局科学、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绿色交通重点领域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到2035年,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交通运输发展新格局,绿色交通发展总体适应交通强国建设要求,有效支撑国家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2021年5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海事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要提升船舶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加强船舶排放控制和监测监管,开展绿色船舶和清洁能源新技术应用研究,引导船舶使用清洁、绿色、低碳能源,推进制度性、技术性减排。

3)航运产业向智能化发展

智能航运是传统航运要素与现代信息、通信、传感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现代航运新业态,包括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保、智能航运服务和智能航运监管五方面基本要素。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到2020年年底,我国将基本完成智能航运发展顶层设计;到2025年,突破一批制约智能航运发展的关键技术,成为全球智能航运发展创新中心;到2035年,较为全面地掌握智能航运核心技术,智能航运技术标准体系比较完善;到2050年,形成高质量智能航运体系,为建设交通强国发挥关键作用。

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下,航运产业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目前我国航运企业在信息化普及和智能化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日趋成熟,其与传统航运在安全监管、运行服务、船舶、港口等方面深度融合运用存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作为现代航运的新业态,智能航运不仅是当前全球航运业发展的前沿与趋势,也是我国推进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更是构建和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快推进智能航运发展成为我国提升航运竞争力、抢占航运领域先发优势的必然选择。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