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行业冠军证明:海洋工程装备行业优势企业市场占有率分析(2024)-中金企信发布》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中金企信发布-全球及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增长趋势2024-2030》
《全球与中国线控底盘市场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
《全球与中国线控悬架市场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
《中国线控转向行业企业竞争力、区域运行分析及前景展望(2024版)》
《2024-2030年环形锻件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
海洋工程装备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技术船舶具有技术复杂度高、价值量高的特点,是推动我国造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海洋资源以及海上运输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手段。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2023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29,861亿元,比上年增长7.0%,比全国制造业增速高2个百分点。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船舶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已进入产品全谱系发展新时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全年实现增加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国内外市场对我国化工产品需求旺盛,产销增加,海洋化工业增加值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营收为618亿元,同比增长40.58%。初步统计,2022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将达到740亿元左右。2023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全年实现营收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
2018-2023年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营收现状分析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从专利申请情况来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前10的申请人主要为高校和企业,排名前三的申请人为浙江海洋大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江苏科技大学,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268件、222件和210件,其中浙江海洋大学有效专利数量最多,为165件。
船舶工业是一个周期性很明显的产业。纵观国际船舶市场发展历程,间隔30年左右出现一次大的周期波动,其间每3-5年将出现中短期的波动。自2008年国际船市进入新一轮大调整以来,期间虽有起伏,但目前总体上还处在产业调整周期的低位。当前全球运力接近17亿载重吨,运力总量和结构性过剩矛盾较严重,消化过剩运力将需要一段时间。就未来调整方向来看,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乏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需求相对旺盛。同时,节能环保的新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将是市场需求主体,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需求将保持旺盛,汽车运输船、豪华游轮、远洋渔船需求增长将较为明显,更多的市场增量将来自技术复杂船型。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将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建造技术。《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快推进,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3年,我国海洋船舶工业的海船完工量、新接海船订单量、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运输船订单继续刷新历史记录,全年订单共80艘合68万CEU(标准车位)。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选择做“船东”,而中国船企也成为推动汽车运输船市场繁荣的重要力量。
根据《“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中国将着力提升海洋工程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持续发力。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在坚持技术引领、智能制造的情况下,中国海工装备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加大。在全球船舶平均船龄超过20年及节能减排需求下,船舶的更换需求有望提前到来,预计2025年将进入一个大更换周期,而新订单则有望提前,当前时点或已是更换周期启动前夜,更新替代叠加环保新规或将加大及加快船舶集中交付需求,包括:
(1)基于上一轮新船集中交付时间在2003~2011年,考虑到船舶的一般使用寿命在20~25年,意味着2023-2036年“以新换旧”的替代需求将促使船舶迎来新一轮集中交付周期。
(2)在“双碳”背景下,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环保新规:主机功率限制、减速航行以降低燃油消耗、拆解报废等将于2023年生效。当前绝大多数船龄在18年及以上的船只均不满足环保要求,意味着环保新规实施将有望进一步加快船舶更新换代需求。展望未来,海洋工程装备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在坚持技术引领、智能制造的情况下,我国海工装备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加大,不断由海工装备制造大国向海工装备制造强国转变。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升制造工业经济效益贡献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