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文化遗产保护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30年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2024-2030年物流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2024-2030年矿山开发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2024-2030年集装箱液袋运输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2024-2030年餐厨垃圾处理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1.文化遗产保护行业概况
根据国家文物局2022年度的统计,我国拥有超过一亿件国有可移动文物。全国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共计5,058处、省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1万多处、市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11.9万多处,国、省、市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数量十年来分别增长115%、58%、88%。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我国拥有博物馆6,091家、公共图书馆3,303家,国家综合档案馆数量在2021年也达到了3,320家。
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统计得到3,856,268件珍贵文物。其中,有超过30%的部分发生腐蚀、需要修复,说明了对文化遗产进行预防性保护的必要性,亦有超过60%的文物虽然状态稳定、不需修复,但依然存在需要进行预防性保护的情况。
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不断推出,文物业的国家财政支出持续上升。博物馆支出从2012年的142.4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61.2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3.94%,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42.92%,增速较快。博物馆支出的提升意味着新场馆的不断建设以及博物馆固定资产的不断投入,预防性保护的投入也将持续上升。同时,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支出从2012年的46.00亿增长到2021年的100.57亿,复合增长率达到9.08%,相关支出在2021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市场规模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文物保护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专项拨款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投入体现了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为文化遗产保护市场的拓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文化遗产保护行业主要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
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下游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事业单位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认可需要一定的验证过程。在预防性保护设备的使用中,其更关注保护环境的稳定性、产品的节能性、产品及运营成本等方面。预防性保护设备及技术一旦被行业认可,将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该应用领域的技术门槛和壁垒主要体现在密封工艺、湿度长期稳定技术、气体净化技术、低氧技术、信息化检控技术等方面。
3.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发展趋势
1)国家战略重心导向,文化强国建设快速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文化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近年来,我国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陆续推出,国家明确提出要培育预防性保护工作机构,支持有能力的科研机构参与预防性保护。“十四五”期间,预计将新增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预计达到2.35万处,馆藏文物数量预计达到6,000万(件/套),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预计达到6,500家,文物机构数量预计将达到1.22万个。同时,我国持续加强文博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文物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从2012年的12.5万人增长到2021年18.1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19.5万人,人才短缺问题有望解决。在此基础上,文化遗产安全形势将明显好转,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将全面提升,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的行业规模将会迎来快速增长。
2)文物科研持续投入,科技创新成为重要发展指标
根据《“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我国的文物事业在科技创新层面有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目标大幅提升文物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巡查监管、预防性保护、修缮修复、展示利用等装备性能质量。其中,“十四五”期间,我国在文物科技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将设定为10%以上,同时在科研方面将会提升专业人员数量、增加专利授权以及行业标准数量、并新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科研基地,致力于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在此背景下,技术领先、文化遗产保护效果好的企业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私人收藏成为市场新潮流,潜在保护需求大
根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的《2021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2021年,因为行业网络化建设及相关细分市场的发展,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其中,文物类拍卖标的仍是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体,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较上年增长39.89%、27.07%,并且分别占市场整体的75.29%、77.51%。目前,私人收藏家对于文物类藏品的保护仅处于起步阶段,预防性保护的意识更是缺乏。随着私人收藏品越来越多、国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普及和措施相继到位,私人收藏家对藏品的预防性保护意识将逐步提高,配套的保护类设备需求有较大增长空间。
4)被动式防火缺陷暴露,业内逐渐向主动防火发展
近年来,巴西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圣母院等世界重要文化遗产相继发生火灾事故,大批文化遗产遭受了严重损害,“以消为主”的被动式防火已无法满足高端藏品万无一失的防火需求。文化遗产保护行业防火逐渐向主动式防火技术发展。大英图书馆、梵蒂冈教皇图书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品库、东京立国近代美术馆已应用氮气形成低氧储藏环境进行主动式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