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010-63858100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分析报告 >>服务行业

服务行业

2024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概况、市场规模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5-2031年证券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4-2025)

 

2024-2030年泛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2024-2030年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2024-2030年文化遗产保护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2024年我国电能质量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细分领域产品应用分析-中金企信发布

2024-2030年智慧停车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1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概况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自诞生之初便担负着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使命。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中国证券市场萌生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资本市场开始萌生。在萌生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国家和企业开始试行以发行公司债和企业债券的方式从社会筹措资金;证券市场平台开始搭建,以及企业开始股份制改革,若干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开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

    1981年7月,我国改变传统“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计划经济思想,重启国债发行,向社会筹集资金。1982年和1984年,企业债和金融债开始出现。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始挂牌买卖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等股票,标志着新中国股票交易正式启航,也开启了新中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序幕。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4月21日,国家正式批准1985年、l986年国库券上市交易,随后各类企业债券和部分企业股票相继上市。为适应国库券转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在各省组建了33家证券公司,同时,财政系统也成立了一批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成立,促使并保证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初步形成,它们不仅成为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促使证券发行市场规范化运作,而且成为“市场制造者”,促使证券交易普及和繁荣。

    1990年12月1日和1990年12月1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先后正式营业。同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成为新中国期货交易的实质性发端。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标准化期货合约——特级铝期货标准合同,实现了由远期合同向期货交易的过渡。

    随着证券发行的增多和投资者队伍的逐步扩大,证券流通的需求日益强烈,股票和债券的柜台交易陆续在全国各地出现,二级市场初步形成。伴随着一、二级市场的初步形成,证券经营机构的雏形开始出现,萌生状态的中国证券市场逐步形成。

  • 第二阶段:全国统一的监管市场形成并初步发展阶段。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成立,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证券市场统一管理的体制。1993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此后又陆续出台若干法规和行政规章,初步构建了最基本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1993年以后,B股、H股发行出台,债券市场品种呈现多样化,发债规模逐年递增。与此同时,证券中介机构在种类、数量和规模上迅速扩大。

    1998年4月,国务院证券委撤销,中国证监会成为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并在全国设立了派出机构,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框架。至此,我国证券业在经过近10年的萌芽期后,证券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证券公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证券业和证券市场作为一个完整的行业结构和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并纳入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整体轨道。

  • 第三阶段:证券市场依法治市和规范发展阶段。1998年12月,我国《证券法》正式颁布并于1999年7月实施。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并由此确认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随后,陆续颁布或修订了《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一大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推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不断改革完善股票发行和交易制度。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也进入了逐步规范、开放的发展阶段。

    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亦有利于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2005年至2007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基础制度层面与国际市场不再有本质的差别,为中国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奠定了市场化基础,完善了市场基础制度和运行机制。

  • 第四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渐形成。2009年10月,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建成。2010年3月推出的融资融券、4月推出的股指期货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双向交易机制,是中国证券市场金融创新的又一重大举措。2013年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正式启动。2013年12月,新三板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开,新三板市场正式扩容至全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业,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证券业迎来创新发展的良好机遇。2014年11月,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联合发布沪港通试点公告。沪港通是推进两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大举措,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2015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该办法扩大了公司债发行主体范围,丰富了债券发行方式,增加了债券交易场所,并简化了发行审核流程,进一步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01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公布修订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维护证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2016年6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并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实施。通过风险覆盖率、资本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率四个核心指标,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进一步促进证券行业长期健康发展。2017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指出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降低企业杠杆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从市场定位、监管体制、运营机构、监管底线、合格投资者、信息系统、区域管理、支持措施等八个方面对区域性股权市场作出专门的制度安排。

  • 第五阶段: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2020年3月1日起实施的新《证券法》,进一步完善了证券市场基础制度,为证券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实落地,有效防控市场风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发挥,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会议指出,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安排。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公司上市,中国资本市场增量存量改革持续推进。2021年9月2日,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提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首批公司上市,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中证金融、证券业协会配套制度规则同步发布实施,标志着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无论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在不断壮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和债券市场。就股票市场来看,2011年末至2022年6月末,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家数由2,342家增长至4,731家,增长1.02倍;截至2022年6月末,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84.83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70.83万亿元。就基金市场来看,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末至2022年6月末,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由2,722只增长到10,010只,增长2.68倍;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资产净值达到26.79万亿元。就债券市场来看,2011年末至2022年6月末,期末未到期债券只数由3,485只增长到67,124只,增长18.26倍;截至2022年6月末,债券存量余额为138.36万亿元。综上,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容量稳步提升。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140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1.20万亿元,净资产为2.68万亿元,净资本为2.06万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含信用账户资金)2.13万亿元,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10.99万亿元。2022年1-6月,140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9.19亿元,实现净利润811.95亿元。

    3)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证券行业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资本市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证券行业规模占我国总体经济体量的比重仍然偏低。随着证券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我国证券行业和证券公司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等方面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将呈现下列发展趋势:

    1)从传统的通道业务向资本中介业务转型目前,国内证券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传统的通道型业务,这类业务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发展瓶颈日益显现。未来证券行业发展趋势是要从纯通道业务向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等资本中介业务转型,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实现“服务内容”与“服务平台”的进一步融合,为服务实体经济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业务多元化和产品丰富化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以及证券市场制度变革深入,证券行业业务创新的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将更加多元化。传统的证券经纪业务将逐步向以财富管理为中心的综合收入模式转型,逐步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转融通、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等新型产品和服务。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随着新三板和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优先股和其他衍生品等产品的不断推出,证券承销的产品方式将日趋丰富,此外并购重组市场的快速发展亦为证券承销业务提供了新的重要收入来源。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随着监管方式由事前审批逐步转为事后备案,以及投资范围、投资比例、资金运用方式、成立条件和客户准入门槛的逐步放开,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必将迎来快速发展。随着证券市场的业务多元化和产品丰富化,证券公司同质化竞争局面有望改善,中小型证券公司通过战略聚焦特定细分领域,凭借其股东优势、区位优势、网络布局、创新能力等自身禀赋,打造特色精品业务,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3)竞争国际化近年来,我国证券行业跨境业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业务种类和业务规模均得到显著扩展。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境内居民和企业对外投资以及境外企业对内投资这两方面需求亦将大幅提高,以沪港通试点为契机,我国证券行业的跨境业务必将延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一带一路”及自贸区改革等政策的落地,也将促使我国金融市场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国内证券公司将抓紧改革机遇,通过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境外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内企业资源优势,加速开拓海外业务的步伐。

    4)行业数字化转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对行业业务开展、风险控制及合规监管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这一系列数字技术的推广也催生了智能投顾、智能投研、云服务等新型服务或产品。数字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整体的运行效率。对金融科技的技术掌握和应用能力将成为我国证券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联系方式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400 1050 986
电    话:010-63858100
传   真:010-63859133
咨询热线(24小时):13701248356
邮   箱:zqxgj2009@163.com

网站对话